范仲淹与欧阳修:“同其退不同其进”的君子之交三、初识

文石斋主聊文化 2024-12-09 04:13:32

宋人交游 之 二十二 范仲淹与欧阳修:“同其退不同其进”的君子之交 三 、初识

范仲淹

  三、初识

范仲淹原籍苏州,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八月出生于武宁军(治今江苏徐州),淳化元年(990)正月,他的父亲范墉因病去世,其后,他的母亲谢氏因生计无着改嫁淄州长山县(位于今山东邹平市区东部、淄博市区西北部)人朱文翰,仲淹在长山长到23岁(大中祥符四年,1011),得知自己的身世,前往应天府(治今河南商丘)求学,八年,考中“乙科第九十七名”进士,授官阶九品的“广德军(治广德县,今安徽广德市桃州镇)司理参军”,即广德军节度使府职掌刑狱事务的“司理参军”,天禧元年(1017),二年,改任“集庆军(治亳州,今安徽亳州)节度推官”即集庆军节度使府职掌刑狱事务的“推官”,五年(1021),改任泰州(治今江苏泰州)“西溪盐仓”长官“西溪盐仓监”,宋仁宗天圣三年(1925),改任兴化县(今江苏兴化)令,次年八月,母亲谢氏病故,又次年,仲淹到应天府宁陵县(今河南宁陵)为母亲守孝。

六年十二月,宋仁宗召仲淹入朝,任皇家藏书机构“秘阁”官员“秘阁校理”。八年(1030),范仲淹因上书“垂帘听政”的宋真宗皇后刘娥,要求刘娥“还政”给宋仁宗,刘娥和宋仁宗不予理睬,请求离京任职,出任为河中府(治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通判”;次年,调任陈州(治今河南淮阳)通判。

欧阳修原籍庐陵县,出生于绵州(治今四川绵阳),四岁时,任职绵州“军事推官”的父亲欧阳观去世,母亲郑氏携欧阳修前往随州(治今湖北随县),投奔欧阳修的叔叔欧阳晔,在随州长到21岁,于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到京城汴梁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八年(1030)三月,考中“甲科十四名”进士,五月,受任官阶从九品的官职“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实任西京(今河南洛阳)“留守司”推官。

范仲淹与欧阳修一个生长于北方,一个生长于南方,范仲淹比欧阳修年长十九岁,范仲淹入职后虽曾任职南方,但二人并无交集。二人的初识,是在宋仁宗天圣八年,范仲淹转任陈州的途中,欧阳修初到西京洛阳任职的时候。

天圣四年,仲淹的母亲谢氏去世,仲淹曾为葬母于何处犯愁——仲淹两岁丧父,随改嫁的母亲进入朱家,取名“朱说”,在广德军任职时,将母亲接到身边赡养,在集庆军任职时,经请示朝廷,归宗复姓(一说天圣六年服母丧期满后)——去世的母亲山东去不得,苏州不得去,只得暂厝在宁陵。

而当天圣九年,范仲淹由河中府改任陈州,前往陈州赴任的途中,经过洛阳,仲淹不免前去拜访时任河南府(治洛阳)长官“判河南府”的钱惟演。因为钱惟演不仅有“好士”之名,喜欢与文士、名士交游,更与仲淹有可称“世交”的渊源——仲淹的父亲范墉原为吴越官员,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钱俶到宋朝京城汴梁“献土归朝”,范墉跟随入宋,后在宋朝各地任职。

钱惟演(977-1034),字希圣,作为钱俶的第七个儿子,则在入宋后先被授予“右屯卫将军”官职,后先后任“审官院”长官“知审官院”、国家最高军政机构“枢密院”副长官“枢密副使”、长官“枢密使”等职,天圣八年,改任为“判河南府”,“西京留守司”长官“西京留守”。

此外,时任河南府略似后世之办公室主任、有“文中虎”之称的“主簿”谢绛,与范仲淹是同榜进士,范仲淹或许也想一并相聚。

而对范仲淹的到来,钱惟演、谢绛等人不仅表示热烈的欢迎,还对他为母亲选择葬地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钱惟演和谢绛建议仲淹,“将母葬于洛阳万安山下”,此地不仅“北依万安山,南面曲河水,东临九龙山,西望龙门山,嵩山少林位其左,伊河之水出其右,山重水复,气聚风藏”,而且有仲淹敬仰的唐朝名相姚崇的墓。经过勘察,仲淹选定在姚崇墓西半里处作为母亲的墓址——姚崇与范仲淹的人生经历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姚崇四岁丧父,母亲改嫁,姚母去世前,姚崇问母亲百年后要不要与生父葬在一起,姚母深知儿子为难,说道:“生以形累,死以魂游,然事尊在冥,无远不至,何必合葬,然后为礼耶?”于是,姚崇在万安山为母亲购买墓地,自己也追随母亲葬于此地。

随即,仲淹将母亲的灵柩从宁陵迎到洛阳,且向宋仁宗奏上《求追赠考妣状》,为母亲求得“颖川郡太君”封爵。

附:范仲淹《求追赠考妣状》全文

右臣窃露微衷,仰干睿聴,霆威匪远,渊惧斯深。伏覩编勅节文,一应京朝官在任未满,不因公事,朝廷非时移替,在任不曾磨勘转官者,后来同计及三周年,不以到阙在任,并与磨勘者。伏念臣自蒙恩改授京官,到今七年,除持服月日外,亦以四年余两个月,不敢侥求磨勘。今为迁奉在近,未曾封赠父母,窃念臣襁褓之中,已丁何怙,鞠养在母,慈爱过人,恤臣幼孤,悯臣多病,夜扣星象,食断荤茹,逾二十载。至于其终,又臣游学之初,违离者久,率常殒泣,几至丧明,而臣仕未及荣,亲已不待,既育之仁则重,罔极之报曾无,夙夜永怀,死生何及;今又俯临塟礼,尚阙褒封,祭奠之间,志述之际,乏慈恩数,逼于哀诚,身厕登瀛之华,亲无漏泉之泽,矧遇孝理,若为子心。今欲将磨勘改转官恩泽,乞先移赠考妣,所冀迁厝之日,得及追荣。况臣尚在壮年,序进未晩,伏望皇太后陛下、皇帝陛下深轸至仁,俯从危素,特降曲成之造,更覃广爱之风,则人子至荣,获显亲于不次,君父大赐,必捐躯而是图。臣无任云云。(《范文正集·卷十八》]

迁葬之日,钱惟演、谢绛、欧阳修、和河南府、临近的河阳府(治今河南孟县)官员、著名文士尹洙、梅尧臣、滕子京、富弼等好友一同前来祭拜。

安葬仪式礼成,仲淹便要陈州上任,钱惟演提出,大家一起陪同仲淹登一次嵩山,以纾解仲淹的悲痛之情。

在通往嵩山的路上,在嵩山极顶“峻极峰”,年仅二十四岁、刚刚高中进士授官的欧阳修赋诗《嵩山十二首》,范仲淹则依欧阳之韵,作《和人游嵩山十二题》——后人称为范欧“嵩山同题诗十二首”,至今传为佳话。

洛阳相识,嵩山一游,范仲淹与欧阳修,从此开始了一生二十多年的真挚友谊。

附:欧阳修《嵩山十二首》:

其一 公路涧

驱马渡寒流,断涧横荒堡。

槎危欲欹岸,花落多依草。

击汰翫游鯈,倒影看飞鸟。

留连爱芳杜,渐下西峰照。

其二 拜马涧

昔闻王子晋,把袂浮丘仙。

金骏於此堕,吹笙不复还。

玉蹄无迹久,涧草但荒烟。

其三 二室道

二室对迢嶢,群峰耸崷直。

云随高下起,路转参差碧。

春晚桂丛深,日下山烟白。

芝英已可茹,悠然想泉石。

其四 自峻极中院步登太室中峰

系马青松阴,蹑屣苍崖路。

惊鸟动林花,空山答人语。

云霞不可揽,直入冥冥雾。

其五 玉女窗

玉女不可邀,苍崖郁岧直。

石乳滴空窦,仰见泬寥碧。

徙倚难久留,桂树含春色。

其六 玉女捣衣石

玉女捣仙衣,夜下青松岭。

山深风霞寒,月杵遥相应。

露踪杳可寻,片石秋光莹。

其七 天门

石径方盘纡,双峰忽中断。

呀豁青冥间,畜泄烟云乱。

杉萝试举手,自可阶天汉。

其八 天门泉

烟霞天门深,灵泉吐岩侧。

云湿颢气寒,石老林腴碧。

长松暂休坐,一酌烦心涤。

其九 天池

高步登天池,灵源湛然吐。

俯窥不可见,渊默神龙护。

静夜天籁寒,宿客疑风雨。

其十 三醉石

拂石登古坛,旷怀聊共醉。

云霞伴酣乐,忽在千峰外。

坐久还自醒,日落松声起。

十一 峻极寺

路入石门见,苍苍深霭间。

云生石砌润,木老天风寒。

客来依返照,徙倚听山蝉。

十二 中峰

望望不可到,行行何屈盘。

一迳林杪出,千岩云下看。

烟岚半明灭,落照在峰端。

范仲淹《和人游嵩山十二题》

其一 公路涧

嵩高发灵源,北望洛阳注。

清流引河汉,白气横云雾。

英雄惜此地,百万曾相距。

近代无战争,常人自来去。

其二 拜马涧

传闻王子仙,润边遗一骥。

当时青云路,鸡犬亦可致。

未必真龙媒,悠悠在平地。

其三 二室道

太室何森耸,少室欲飞动。

相对起云霞,恍如游仙梦。

何以宠此行,行歌降神颂。

其四 自峻极中院步登太室

白云随人来,翩翩疾如马。

洪崖与浮丘,襟袂安足把。

不来峻极游,何能小天下。

其五 玉女窗

窈窕玉女窗,想像玉女妆。

皎皎月为鉴,飘飘霓作裳。

莫学阳台梦,无端惑楚王。

其六 玉女捣衣石

但见岩前砧,谁闻月下杵。

金文与铁色,璨璨知千古。

试问捣衣仙,何如补天女。

其七 天门

天门绝境游,熙然揖灏气。

下顾莽苍间,云雷走平地。

天威不远人,孰起欺天意。

其八 天门泉

天门有灵泉,埃尘未尝至。

日月自高照,云霞亦辉庇。

惟抱夷齐心,饮之可无愧。

其九 天池

岳顶见天池,神异安可度。

勿谓无波涛,云雷有时恶。

乘此澄清间,吾缨可以濯。

其十 三醉石

巍巍八仙坛,上有三醉石。

怜此高阳徒,如乐华胥域。

憔悴泽边人,独醒良可惜。

十一 峻极上寺

徘徊峻极寺,清意满烟霞。

好风从天来,吹落桂树花。

高高人物外,犹属梵王家

十二 中峰

嵩高最高处,逸客偶登临。

回看日月影,正得天地心。

念此非常游,千载一披襟。

欧阳修

0 阅读:5

文石斋主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