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洵瑶、王艺迪、陈幸同纷纷提前出局,剩下的钱天一独自苦撑,场面说不上“惨烈”,但绝对有点尴尬。谁能想到,咱们国乒曾是横扫千军的金牌战队,如今在多线作战中连埃及、印度这样的“弱旅”都输,真的让人五味杂陈。
有人问:是不是缺了三大主力,女乒突然成了“谁都敢输”?陈幸同意外输球
但如果总是把责任推到缺主力上,真有点说不过去。女乒在世界赛场上,向来是多点开花的格局,哪怕没有主力压阵,以往的国乒后备力量也能压制对手。
而现在,面对日本、韩国、朝鲜等老对手,就算不说“一边倒”,咱们也不该被打得“无力还击”吧?何况,国乒队伍“久经沙场”,还能被这种局面打个措手不及?
刘国梁和马琳作为管理层,或许真的该思考一下了。现在的“伤亡”不是某个队员的状态问题,而是整体水平在国际赛场上好像滑坡了。要知道,国乒女队往年可不是靠几个“王牌”队员“单打独斗”撑起来的,而是靠系统性培养和整体实力的稳定性。但最近这种局面,似乎预示着在培养后备力量上、甚至心理调适、战术创新等方面,可能真的出了点问题。
尤其是年轻一代的选手们,不是说没有实力,而是缺乏一种“不败信念”。以前的国乒女将们上场就是一副“我赢定了”的气势,技术再强也得有这种霸气。现在的年轻队员们,有些场上表现像是“上去试一试,能赢最好”,没了曾经那种“上去就碾压”的信心。这些不单单是技术水平的问题,还反映了整个女乒后备力量的心理建设存在不足。
球迷们自然不满,这时候矛头该对准谁?陈梦?孙颖莎?其实,撕来撕去没有意义。大牌选手缺席,后备力量接不上,暴露出来的是系统性的问题,而不是某个队员的“锅”。再说了,陈梦、孙颖莎也不是长期输球,他们在场上每次都拼尽全力,不能说他们不够优秀。只是,如果后备力量撑不起场面,那么大牌选手们早晚也会有疲惫之时,靠他们打天下的“神话”也难以为继。
国乒再强,也需要新鲜血液的灌注和整体实力的持续提升。不论是教练组的调教,还是队员的心态建设,都需要调整了。总是靠一两个“大咖”扛着,终究不是长久之计。球迷们爱女乒,但也更希望看到的是“众将出战”的强队风采,而不是“独苗苦撑”的无奈画面。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年轻队员缺乏“信念感”,后备力量没能挺起,难道这就是新生代女乒的未来?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