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对于大型制药公司,后期临床试验的巨额成本也可能造成重大的财务风险。因此,研究人员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来提高药物成功开发的可预测性,将与化合物开发相关的风险降至最低。这也使得通常采用严格的标准对进入临床前研究阶段和临床阶段之前的化合物进行筛选,并使开发过程尽可能标准化。当然,风险最小化可能伴随着机会的最小化。
通常情况下,即使临床需求很高,制药公司也会放弃疑难疾病的相关领域。其中一个实例是痴呆症,特别是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的开发。缺乏合适的预测模型,加之淀粉样蛋白和tau相关晚期临床研究的失败,以及其他有希望靶点的缺乏,使许多公司放弃了这一领域。
新型抗生素的开发是大型制药公司近期放弃的另一个领域。基于靶点筛选的成功率及商业前景有限已成为该领域发展的障碍。当发现强效的新型抗生素时,它们会被保留为“最后的治疗手段”。这种做法显然与大型制药公司开发重磅炸弹药物的模式相矛盾,制药公司需要该模式为公司的大量员工提供资金。就抗生素而言,专利可能会在药物得到更广泛应用之前就已到期。
最后,药物经济学方面的考虑使得大型制药公司正在离开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领域,而这两类疾病仍然是个人和社会经济的主要负担。
西方国家糖尿病患病率极高,2018年有3420万美国人患有糖尿病,占人口总数的10.5%;欧洲25岁及以上的人口中有6000万糖尿病患者。即使经过100多年的研究,目前的药物仍然只是对症治疗。而心血管疾病仍然是西方国家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然而,许多国家严格的医保政策带来的成本压力,以及仿制药的冲击降低了潜在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削弱了相关疾病领域药物研发的吸引力。
这一趋势甚至因公司的合并而加速,公司被收购后经常导致其基础研究设施被削弱。此外,由于研究特定靶点的公司越来越少,针对这些特定靶点的解决方案也在减少。这导致现有和可用于临床测试的化合物显著减少,势必会对未来药物的可及性产生负面影响。
换一种角度来看,一些大型制药公司内部研究活动的减少也为学术界的药物发现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学术研究的动机和主要目标与工业界有本质的不同。学术界的研究主要由科学兴趣和好奇心所驱动,无须创造商业案例并最大化潜在收益。相反,被忽视疾病或适应证的临床需求对大学而言是一个具有吸引力的研究领域。
新颖性、科学创新和知识增长是学术研究人员的关键成果,各个实验室都在努力证明他们的创造力和科学能力。因此,遵循预先定义常规方案的标准方法不再受欢迎,因为其科学价值较低。
研究人员被鼓励开展非常规且具有挑战性的项目。项目的驱动力是各主要研究人员(PI)的个人兴趣,他们通常在特定领域工作了很长时间,因此在某些方面积累了大量的专业知识,也可能更容易发现机会和创新的空间。
此外,根据NIH和其他研究机构定义的资助标准,创新性是纳入资助评估的5个关键因素之一,这使得科学家在追求渐进式创新时更难获得公共资金的资助。此外,时间不是关键标准,尽管工业界需要遵循严格定义的时间表以确保资源和预算规划,但学术界科学家可以一直开展他们的项目,只要他们个人认为这是合理的并且其好奇心和兴奋感持续存在。
当然,财务约束也适用于学术界,因为与工业界科学家相比,他们的预算通常有限得多,但只要能够获得资金,可以购买实验耗材,招收到具有天赋和上进心的学生,就有可能取得新的成果。
资源短缺和资助机构的高拒绝率对药物发现和开发时间的拉长也具有重大影响,但由于PI可以自主选择后续的研究兴趣,项目可能会暂停但却不会停止。学术研究环境中也经常会建立长期的项目合作关系。例如,罗恩·布雷斯洛与马克斯、埃里克·德克莱克与安东宁·莫利的合作持续了30多年。
药物发现的一个关键成功因素是跨学科研究的顺利衔接。
在学术界可以找到大量经验互补的潜在合作伙伴,建立合作的障碍很小,并且经常可通过学术会议、同事推荐或通过发现有趣的论文并与作者联系来实现。与基于专业知识、可用资源和预算限制建立团队的公司不同,在学术环境中经常看到因长期合作关系和友谊而造就的项目。毕竟如果合作不成功,结束合作并寻找新的合作伙伴相对容易。
此外,学术研究机构的数量庞大,每个机构都因其独特的、可识别的形象而蓬勃发展,而研究人员也在进行各种各样项目和方法的研究。研究机构的独特活动会迅速向公众传播,相关研究结果可以激励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进而促进研究人员知识的快速增长和快速进步。
然而,学术界也可能是药物发现的困难之地。成功的药物发现需要多学科的协作,特别是药物化学、体外和体内药理学、结构生物学和ADME(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许多学术中心可能无法提供所需的全部基础设施。
此外,尽管时间表可能不那么紧迫,但获得的资源可能非常有限。而且教学工作、同行评审和拨款申请书的撰写也消耗了学术研究人员大量的时间,这可能会导致学者注意力的分散,减缓甚至阻碍药物发现项目取得成功。
再者,对高影响因子出版物的关注,以及为了获得更多资金而迅速发布研究结果的冲动,都可能会对专利申请工作和在优化阶段(有时是漫长的)的知识产权保护造成不利影响。博士生很难全身心投入到这类优化项目中,因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可能取决于论文是否能成功发表。
即使对于PI而言,从烦琐的化合物微调优化工作开始,并最终确定临床前候选化合物,保持对优化项目资源和耐心的投入也可能具有挑战性。对项目的坚持需要合适的基础设施和关键资源的不断获取。
许多大学并没有教授如何成功优化分子的专业知识,这种专业知识主要存在于工业界研究部门。缺乏药物化学和关键参数优化经验往往会造成优化工作只关注抑制效力而忽略其他重要参数,如代谢稳定性、渗透性或溶解度等。
这些工作通常会产生微摩尔级效力但物理化学性质、选择性或ADME参数不佳的普通苗头化合物。在与大学和制药企业的业务发展部门进行谈判时,对项目成熟度和估值的不同意见可能会导致双方“严重失望”。
虽然大学方面可能确信已确定的具有微摩尔级活性的分子刚好可以进入临床开发阶段,但制药公司方面可能会认为获得的化合物最多处于苗头化合物晚期或先导化合物早期阶段。这无疑会使里程碑和付款条款的定义复杂化。在这方面双方必须公开互动和相互学习。
综上,前面提及的案例已证明了学术界药物化学家对药物发现的宝贵贡献。许多新方法已付诸实践。大量经学术研究开发的药物被列入WHO基本药物目录。
在经济上,大学追求药物发现并尝试将想法和概念从基础科学转化为临床实践,这些研究活动可以为大学带来回报。大型制药公司内部研究活动的减少需要新的研究模式,而更多具有制药行业经验的科学家正在学术环境中组建团队,并将制药行业的知识导入大学。
而转化研究需求的增加要求学术中心开展专业化的药物研究,这将使药物发现成为学术机构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
比起根据有限的文献去推测药物的研发过程,《成功药物研发》(原著为:Successful Drug Discovery)邀请了直接参与相关药物研发的团队核心人员,根据药物的实际研发流程,向读者讲述新近知名药物是如何走出实验室,最终成功上市的。
如此一来,读者可以很好地了解药物研发的每个细节,体会研究人员一步步解决问题和困难的策略,学习药物研发成功的经验。特别值得肯定的是,书中各章所介绍的药物都是最近几年刚刚获批的新药,书中涉及的部分药物名称甚至还未被译成中文。因此,《成功药物研发》很好地反映了近年来药物研发的热点领域、热门靶点和研究趋势。
成功·药物·研发2021~2023


由谢恬教授担任共同主审、白仁仁教授担任主译的《成功药物研发》,是专门介绍国外近年来成功上市新药研发历程的专著。
各个药物的研发故事均由直接参与相关药物研发的核心成员撰写,体现了不同药物的实际研发流程,描述了这些重磅药物从发现到成功开发的全过程,以及研发中面对的困难和挑战。
希望《成功药物研发》能对我国从事新药研发的科研人员有所启发和裨益,为今后书写“中国自己的新药研发故事”提供借鉴。


原著主编:亚诺斯·费舍尔(János Fischer)博士,布达佩斯科技大学获得荣誉教授,匈牙利布达佩斯里克特公司的高级研究科学家,自2014年起担任国际化学联合会药物发现和开发小组委员会主席。他于布达佩斯的Eotvos大学获得有机化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并于波恩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是基于类似物的药物发现。费舍尔博士对本书的翻译工作给以了高度的肯定和赞许。
本书主译:白仁仁,药物化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教研室主任,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博士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主要从事抗皮肤病、抗炎、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候选药物发现研究。主译出版《药物研发基本原理》、《类药性:概念、结构设计与方法》、《早期药物开发:奖候选药物推向临床》、《图解药理学》、《成功药物研发I》、《成功药物研发II》等多部新药研发专著。
本书主审:谢恬,教授,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部药学院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岐黄学者、浙江省特级专家。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发明专利金奖2项、教育部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3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奖一等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创新奖、中国药学发展奖创新药物突出成就奖。
目录样章《成功药物研发I》

首先概述了多肽药物、抗体偶联药物、CD20单抗、激酶抑制剂类药物和D2部分激动剂类药物的研究进展,以及最近获批口服药物的理化参数,然后具体介绍了依特卡肽、乐伐替尼、奥西替尼、鲁卡帕尼、维奈托克和奥贝胆酸的成功研发历程。
上下滑动
查看商品详情


上下滑动
查看商品详情

《成功药物研发Ⅱ》
详细介绍了近年上市新药博纳吐单抗、奥滨尤妥珠单抗、奥匹卡朋、沙芬酰胺、奥格列汀、匹托利生、色瑞替尼和曲氟尿苷-替匹嘧啶的研发历程。
《成功药物研发Ⅲ》
重点介绍了艾米赛珠单抗、艾伏尼布和瑞博西尼这3 个重要的药物研发案例,并邀请相关新药研发团队的核心人员,向读者讲述这些重磅药物是如何走出实验室,最终成功上市的研发历程。
上下滑动
查看商品详情
如何购买↑点击封面,即可下单
↑点击封面,即可下单
↑点击封面,即可下单
科学出版社赛医学(sci_med)
医药卫生分社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