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海军055型导弹驱逐舰领衔的远洋编队,此刻正沿大澳洲湾南部海域向珀斯方向航行。这个拥有200万人口的西澳首府,即将见证冷战后亚太地区最具象征意义的海上动态——人民海军舰艇首次抵近斯特林核潜艇基地外海。
卫星影像显示,由万吨大驱、护卫舰及综合补给舰组成的特遣舰队,已在塔斯曼海完成两次实弹射击演练。值得注意的是,编队当前航线与澳英美联盟核潜艇基地的直线距离正持续缩短,五角大楼战略态势感知系统已将警戒级别上调至黄色。
斯特林基地作为南半球最大核潜艇枢纽,承载着澳英美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的核心功能。这里不仅是美国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的轮驻港口,更是英国向澳移交核潜艇技术的实体支点。澳大利亚防长马尔斯曾公开宣称,该基地将打造为"印太战略的深海堡垒"。
军事观察家注意到,中国海军此次选择的航线严格遵守国际航道规则,却在空间布局上形成了精妙的地缘政治叙事。当055型驱逐舰的相控阵雷达掠过印度洋与太平洋交界处时,其携带的拖曳阵列声呐系统恰好覆盖核潜艇进出港的关键水道。这种非对抗性技术展示,被悉尼大学海权研究中心解读为"体系化蓝水能力的静默宣言"。
面对中国海军的常态化存在,澳大利亚国防军的反应呈现出矛盾态势。P-8A反潜巡逻机持续保持目视距离伴飞,但并未实施抵近干扰动作。这种克制或与中方事前通过国际海事组织发布的航行通告有关——所有演训区域均提前72小时进行公告,完全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范。
值得玩味的是,尽管澳媒反复炒作"水下护航核潜艇论",中国军方始终未予证实。这种战略模糊性反而强化了威慑效果,迫使澳方不得不以最高规格进行戒备。正如皇家澳大利亚海军前参谋长巴雷特在《战略家》杂志撰文指出:"即便没有核潜艇随行,055舰本身的反潜体系已具备区域拒止能力。"
此次航行的深层意义在于规则话语权的角逐。相较于某些国家以"自由航行"为名实施的抵近侦察,中国海军严格遵循无害通过原则,在提升远海行动能力的同时,为太平洋沿岸国家展示了负责任大国的行事范式。当钢铁舰影掠过斯特林基地远海时,南太平洋的力量平衡正在书写新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