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官宣搞定13.5纳米极紫外光源。
这条消息单独拿出来看不出什么,但要是附上一个解释,这是制作高级光刻机最关键的一个部件,就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要知道光刻机三个字为什么要有一个光字呢?
就是因为光刻机使用光这把刀,在晶圆上雕刻线路图的。
所以要想突破光刻机,光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今天就围绕这件事来说一说。
中国的芯片制造和国际上相比差在了什么地方?就差一台EUV设备,如果这台设备实现国产,具备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那么中国的芯片不仅可以追上美国,甚至会完成超越。
说到这里,很多人会笑,认为这就是一句废话。
一说到芯片,就提光刻机,中国的芯片可不就是卡在这台设备上了吗?需要这么提点吗?
其实看问题得多方面的看。
其一、有了设备,得会用。
一台高端EUV光刻机,本身能生产三纳米的芯片,结果用来生产七纳米的芯片,生产不出三纳米芯片。
这不是说不会操作机器,这得有技术,有设计,有能力,再加上设备才能做到。
其二、有了设备得有资金注入,让企业围绕设备活跃起来。
在半导体行业中,有时候投入一百亿都不见的能看到一丝水花浮现。
其实这种现象在高科技企业中不足为奇,有钱才有技术,才有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甚至在亏损的情况下继续生产,就是为了在某一天得到突破,从而等来起死回生的一天。
而这种等待,不是勤奋和努力就可以缩短的,有时候却少了一丢丢的运气,很可能会以十年为单位的增加。
没有足够的资金,以及耐得住寂寞的心,是得不到花开的一天。
而这两个条件,最关键的就是资金。
其三,市场。
有了产品,不仅需要市场的购买,为其回笼资金,更是需要在使用这些产品之后的市场回馈。
不提资金回笼,就说回馈,没有市场回馈就不知道产品的优缺点,而在推出下一代产品的时候,无疑会陷入到盲目中,没有了研发方向。
其四,人才。
任何产品的研发,是需要人才进行维护和设计的。
没有人才就没有创新,就没有动手实践的人。
比如德国,因为能源问题,需要开采煤炭。
虽然德国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但在早之前,就将这个行业给埋葬了,别说设备了,就连操作设备的工人都没有。
于是面临一个问题,设备能花钱买,但工人呢?想买,人家还不愿意来。
所以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人才,而这种人才不仅仅是坐在实验室里搞研发的研究人员,还包括在工厂里可以处理问题的工人。
综上四点,就问一声有了设备,会用吗?会有资金持续支持吗?会有市场吗?会有人才可以使用吗?
而中国在芯片领域中,除了设备之外,其他都不缺。
所以现在光源问题突破了,离一台具备自主知产权的高端光刻机还远吗?
当这台光刻机出现之后,中国拉近国际芯片的距离还远吗?
相信时间不会太远。
所以毫不客气的说,当中国首台国产EUV光刻机诞生的这一天,中美之间的芯片问题,就会在同一天消失的无影无踪。
2025年中国芯片的发展将攻守换位这话不是说说的,就可以说明这一点,其次是中芯国际直接甩了一对王炸,将二十八纳米制程的芯片价格从两千五百美元,拉倒一千五百美元出售。
二十八纳米以上制程一般叫做成熟制程,也叫传统制程,说的再明白一点就是中低端芯片。
中国有实力破万亿大关,更有能力将价格拉低40%,这何尝不是侧面反应出了中国在二十八纳米以上制程的实力。
这种实力不仅包括成本问题,还包括了技术成熟。
价格往下一拉,市场不仅有国内支撑,国外也会所向披靡。
就问谁可敢一战?
说到这里会出现一个问题,如今的台积电市值三千万美元,中芯国际只有五百万美元,这中间的差距是很大的。
诚然是大,但怎么也得让一颗小树苗往大了长长再做比较吧?
台积电1987年就成立了,而中芯国际在2000年才成立的。
所以给中芯国际一点时间,它会成为一个青年,再往上长就是壮年。
而台积电呢?会到暮年。
最关键一点,中芯国际背靠国家,要技术有技术,要资金有资金,要设备有设备。
台积电有什么?想要设备,得看人家卖不卖,有没有。
所以现在看起来有差距,但双方就没得比。
而且别忘记了当然缺点还是有的,比如在2024年首个季度半导体制造服务上,台积电以一百八十五亿美元位居榜首,而中芯国际虽然位列第三,但实现的营收只有十七亿五千万,差距还是很大的。
但还是上文的一句话,中芯国际还属于成长期,而台积电已经走上了下坡路。
中芯国际从第五跻身第三就是最好的证据。
而这个变化,对于芯片领域的人来说,是让他们非常震惊的一种变化。
最关键的是,从2024年首个季度,中芯国际跻身第三之后,与身后的第四位的差距,在逐步的扩大。
这已经说明了,中芯国际真的开始发力了。
而关于芯片中的高精尖制程的制造,其实放眼全球,就只有三家在进行着,分别是台积电、三星和中芯国际。
而位居第四位和第五位的联电和格芯,已经公开宣布不再研发十纳米以下制程的芯片了。
至于排在更后面的,虽然没有这样的表示,还在投入高精尖芯片的研发,但只能说是绿叶,配角。
这不是说小看,而是从规模和成绩上看,可以忽略不计了。
所以在未来高精尖制程芯片的制造,会有一段三足鼎立的局面出现。
但三星只能说有心无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的结果只有台积电和中芯国际,成两强争霸的局面。
但能笑到最后的会是谁呢?
这不用说了吧?
说到这里,估计会有反驳的,光用一句话,让意会,怎么不说点证据呢?
说一点。
企业想要活下去靠什么?
市场。
那么就以市场为例。
台积电的市场在什么地方?主要是北美和欧洲,中国就算是有,也是受到限制的。
中芯国际呢?基本盘就在中国,依托这个基本盘,不仅拿下了出口万亿大关,还降价。
最关键的一点是,中国在芯片领域中,正在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以及生态系统。
在这种全面开发的阶段,中国企业背靠中国,想怎么发展就怎么发展,可以说是层层创新,处处创新,不然就建立不起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所以就能看到在芯片设计上,中国的企业也在快速的增长,这种增长不仅包括企业多,也包括企业发展快。
而台积电呢?
永远不换的老面孔,高通、英伟达。
这些老面孔基础很好,但创新不佳。
就以小红书事件为例,表面看起来就一个APP的事情,非常的简单,可为什么美国没有推出同类产品,非要购买?核心问题就是缺乏优秀的算法。
如何为用户推荐,如何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美国不会。
所以美国有很好的芯片,有非常好的算力,但解决不了算法的问题,一款类似的APP就没有办法制作出来。
所以一个点看一个面,就能看出在创新上,美国在一步步的衰落。
那么放在芯片的创新上也是一样的。
总结一句话,当一台国产EUV出现的时候,也就是意味着美国在芯片领域中,就没有了叫板的资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