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萧望东(前排左一)与刘培善(前排左二)等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政治工作人员在一起。
抗日战争胜利后,华中局决定萧望东主持淮南区党委和淮南军区工作,任淮南军区政委兼淮南区党委书记。1946年6月底,任新四军新二师政委。7月,国民党军重兵围攻淮南,因寡不敌众淮南部队被迫北撤。10月,萧望东任华中军区政治部主任。12月,任渤海军区第七师政委。他参与了讨伐由伪军改编的国民党山东保安第十九旅李连祥部,给该敌以沉重打击,改善了渤海区西南部的斗争环境。1947年2月初,萧望东任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政治部主任。之后,他参与指挥所部参加了莱芜战役、泰安战役、沙土集战役、两次陇海路阻击战、开封战役、睢杞战役。萧望东领导第十纵队政治干部针对部队作战特点,强调干部战士要克服怕打阻击、怕生活艰苦、怕机动南下的思想,增强群众观念和政策纪律,自觉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促进了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1948年6月,萧望东任第十纵队副政委。参加了济南战役。1949年2月,萧望东任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政治部主任。
1950年,萧望东(右二)与贺希明(右四)、万众一(右五)、罗治夫(右一)等苏北区党委的同志在一起。
1949年3月,萧望东受命出任中共苏北区委员会书记兼苏北军区政委。他在领导苏北地区党政班子筹建组织的同时,以支援部队执行“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神圣任务为头等大事,亲自参与指挥苏北军区部队及时拔除沿长江北岸敌残存的桥头堡,彻底歼灭残存在苏北地区的国民党军残余,为大军举行渡江作战及时扫清了障碍,同时大力组织渡江战役支前工作。他还和军区、行署其他领导同志一起,领导苏北人民战胜了特大洪涝灾害,为根治淮河奠定了基础。建国之初,他领导了苏北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等运动,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伟大转变,为而后苏北地区全面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奠定了基础。
萧望东在领导治理淮河时为导沂工程的胜利竣工题词
1952年10月,苏北、苏南两区及南京市合并成为江苏省,萧望东任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兼工业部部长。12月,兼江苏军区第二政委、党委第二书记。
1953年4月,经中共中央批准,萧望东奉调回军队工作,任华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第一副主任并代理主任。1955年4月,任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在任政治部主任10年间,萧望东十分重视部队宣传文化工作,身体力行推进宣传文化工作。南京军区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期,接连推出《霓虹灯下的哨兵》、《东进序曲》、《红霞》、《我是一个兵》、《第二个春天》等优秀剧目,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称赞,在军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1965年5月,萧望东任文化部副部长兼党组书记。“文革”初期,代理文化部长。不久,即遭诬陷打击,残酷迫害。直到1975年4月,才得以解除“监护”。同年8月,萧望东任济南军区政委。1980年1月,任济南军区第一政委,4月任军区党委第一书记。
1979年9月,萧望东(左)与粟裕在山东莱阳
1982年10月,萧望东主动要求退居二线,被批准。
1975年5月,萧望东与家人团聚在北京。
1989年5月11日,萧望东将军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