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孩子们在一起玩耍的时候,口里蹦出来的词都是汪汪队、艾莎公主、奥特曼,很少听到他们喊出葫芦娃,齐天大圣,黑猫警长这一类的词了。而现在,很多人都给孩子买了绘本,但是否有观察过,这些绘本基本都是国外的,我们中国的故事去哪里了?这些东西会消失吗?我们应该怎么办?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a594b7e7aa344afb92a8cdc4730352aa.jpg)
还可以当绕口令念的传统故事
正在占领孩子童年的外国故事们我打开了著名的购物软件,然后选择了绘本作为关键词,在童书类别里面,按销量排行,结果看到了这样的一幕: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d568bb0fe38cad1ba18000ee06596417.jpg)
搜索结果
我的手机屏幕一次只能显示四本书,而我看到儿童绘本里面,前4名全是国外的,而且是英国,日本,法国三国混合。不甘心的我又往下拉了一页: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2094a56a3e7c69da7be8960cd42d3181.jpg)
这一次终于有一本是中国历史的,但下面两本依然是国外的绘本。而且不客气的说,中国历史这样的书籍当然很好,也很适合看,但是对于儿童,特别是低龄段的儿童而言,这并不是他们喜欢的类型。
所以很遗憾,虽然中国现在不断发展,经济体量越来越大,国民也越来越自信,但其实占据我们下一代,我们孩子童年的这些故事,依然大部分是来自国外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bbc2f69fca26f3ec12034c1c8b8f60a5.jpg)
绘本故事们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即便是国外的绘本,宣传的也是正能量的教育思想啊,国内国外又有什么区别吗?不!我个人认为区别很大。
刀叉还是筷子,这是个问题。既然是绘本,而且是给儿童看的绘本,那么肯定就要贴近于现实,让一些熟悉的场景出现在他们眼前,或者潜移默化的让他们对周边的事物进行认识。但国内和国外是完全不一样的,首先我说说吃饭的问题。
我翻开过一些儿童的绘本,发现里面就餐的时候桌子上都是摆着刀叉,三明治,汉堡包,可乐,蔬菜,沙拉,土豆泥这一类的东西。当然这无可厚非,这本来就是人家国外的绘本,平时生活就是吃这些,没有任何问题。可是放在中国了,我们的孩子从小看到的就餐是这样的西式场景,而不是传统的一个中国圆桌,摆上各种各样的菜码,一家人其乐融融地拿着筷子就餐。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d12c0a6ec33e3888be98ce45af12fe45.jpg)
就餐
这样子,当我们教育孩子要拿着筷子用饭才是中国人的时候,孩子会不会问我们:为什么我看到的绘本里面都是用刀和叉呢?我觉得好好用啊?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和孩子解释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ded9a7094561af0530f7bd0226b50480.jpg)
再举一个更加细节的问题,挂着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日本的绘本里面往往会出现很多日本相关的元素,比如屋子是日本的风格,要泡温泉,出现了很多的樱花,大家席地而坐吃饭。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0f49a4789b9758c31ed96a464fb90373.jpg)
日本席地而坐
还有房檐上挂着晴天娃娃,要知道中国人喜欢的挂件是传统的葫芦玉佩啊,当你拿着一个葫芦问孩子是什么,孩子说不知道,但指的旁边的东西说:我知道那个是晴天娃娃,挂在屋檐下的,好好玩的时候,我们的心里没有一丝异样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7130f457b24d0a34285ce32cfaf5c9ce.jpg)
晴天娃娃
我们常说文化,那文化是什么?我觉得不仅仅是各种优秀品质,还包括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包括吃饭用的是刀叉,还是筷子,我们挂的是晴天娃娃,还是玉佩和风铃。
中国没有优秀故事吗?作为一个文化从未断绝的古国,说我们没有故事,那完全是无稽之谈,我现在都记得很多优美的故事,告诉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
狼来了的故事:简单、形象、生动,告诉了我人不能说谎,要诚实。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d5ad98caffebb29f36a58493ba4b6522.jpg)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告诉我:面对危险要冷静、智慧,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92dfdc302a243dcb2b066473da387d7d.jpg)
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兄弟之间要友爱和睦,并且懂得谦让和分享。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ba545529b174d279ac9198872491589c.jpg)
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不缺故事,但我们缺少的是把这些故事整合在一起的东西。我们当然想每天给孩子讲故事,但现在的人越来越忙,陪伴孩子的时间又有多少呢?那这个时候有什么办法能够让孩子听到这些优美的中国传统故事呢?
另外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古代对于儿童早期教育实际是有所缺陷的,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西方确实从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等各个方面对儿童进行了研究,所以西方的很多现代故事很针对于儿童的认知,儿童更容易接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290140f6e2f036a36bbc02231313be1b.jpg)
所以我们不仅需要传统的中国故事,更需要针对于现代儿童认知的,从他们日常生活出发的原创且包含中国文化的故事。
听故事是个大趋势对于低龄段的儿童而言,文字和图画很难让他们理解故事本身,他们往往需要更直观的方式,但视频对于儿童的影响太大了,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爸爸妈妈们,倾向于让孩子听故事,特别是伴随着智能音箱的出现,孩子越来越多的会在他休息的时间听一些精彩的故事。
而根据我的调查,在现在各个讲故事的APP里面,排行前列非常受到家长欢迎的是一款叫做“凯叔讲故事”的APP。近期的新闻报道显示, 暑假期间凯叔讲故事APP上的知识类音频内容在孩子们中间大受欢迎。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5559524fcf883f21d7f3c2182ef810de.jpg)
根据数据,截至2022年,凯叔讲故事App累计播出30000+儿童音视频内容,全站总播放量超145亿次,用户平均日收听时长达70分钟,总用户超6000多万,被推荐为“中国孩子的故事大全”。
它由前央视主持人凯叔创办,灵感来自于每天给女儿讲睡前故事的生活细节。因为对很多人而言,“睡前故事”是童年时代的美好回忆,所以这一点确实不应该从孩子的童年中缺席。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fb3452d10560700ba422e8b7032264a3.jpg)
当然我最喜欢这个APP的原因,是因为他在用心搞原创,这是非常不简单的一件事情,原创永远是高投入,高风险的事情,凯叔讲故事App的作品制作周期都很长。千万点击以上的作品创作周期平均都在1年半以上,打磨的过程足以用精雕细琢来形容。
以基于四大名著改编的声音大剧《凯叔·西游记》为例,这部作品的创作耗时超过2年,凯叔创作团队从把剧本改编为儿童听得懂的叙述,到过滤掉不适合儿童的剧情,再到正向价值观的无声融入,当中的大小修改成百上千次。
不仅仅是这样的人工投入,设备和网络投入也是非常可怕的,最初,“凯叔讲故事”App使用的是基于开源代码二次开发的播放器。用户一增长,音频无法播放、卡顿、播放器不稳定等问题开始涌现。而且没有办法检测,出问题也不知道是哪里的,根本无法找原因。
直到后来字节跳动的云服务平台火山引擎和它合作,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本节约了很多,体验变好,没有卡顿,最强的是大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每个微小数据,比如每个音频哪里退出的人最多,可以及时对内容进行调整,增加完播率。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84f63a49ca5c40de4eeea32685a6c1c8.jpg)
个人觉得儿童内容还没到爆发期,现在才刚刚开始。什么叫文化自信升级?我们这个民族必须把我们的东西不断升级,而不是跪在别人面前。这几年儿童绘本基本大爆发了,大爆发是因为版权引进,销量来算的话,80%-90%都是国外引进的,那么国内原创在哪?而且,引进的东西未必都是好的,我们不妨利用这样一个契机好好打磨一下国内的原创内容。
我希望,未来我们的孩子从小看到的都是中国的故事,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出现在桌子上的是筷子,挂在衣服上的是玉佩,挂在家里的是葫芦,他们熟悉的每一点生活细节,能够出现在他们喜欢的图书上。您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