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九子夺嫡”之老二胤礽:四十年太子,为何两次被废,还被圈禁了11年

夏西西儿 2024-05-17 14:20:18

爱新觉罗胤礽,中国的最后一位皇太子,那如果说有的人是出道即巅峰的话,那胤礽就是出生即巅峰。

在1674年康熙十三年胤礽出生,正值三藩之乱时期,吴三桂已经占据了大片领土,清朝政权岌岌可危。为了应对这个危机,康熙必须提前设置储君以稳定人心,防止意外发生。同时,他也要立嫡长子胤礽来体现自己对中原儒家传统政治秩序的尊重,并寻求汉族官员和士大夫的支持。因此,胤礽就借助母亲孝诚仁皇后赫舍里的地位,还是尚在襁褓之中的胤礽就成为康熙朝的太子。

但很多人可能不了解,其实胤礽从被立为太子那一刻起,就产生了一群隐姓敌人,也就是满清的军功贵族集团。在清朝早期历史上,除了王朝的创始人努尔哈赤是自立为汉的,后面的皇太极和顺治都是由满清的军公贵族共同推选出来的君主。即便是顺治后来因为感染天花而死,军工贵族们不得不接受获得天花免疫系统的康熙,贵族代表共同辅政的特殊局面。所以康熙如今趁乱立胤礽为太子,某种程度上也是削弱军工贵族权利的一个手段。

因此刚满周岁的小胤礽其实就已经陷入到了某种政治斗争的漩涡中了。为胤礽少年时期保驾护航的主要有三个人:父亲康熙、曾祖母孝庄以及叔姥爷索额图。他的母亲赫舍里在生他时难产过世,等于胤礽是一个没有母亲的孩子。

在三位长辈的呵护与溺爱下,少年时代的胤礽可以说是一帆风顺,他读书时满汉文字无所不识,习武时骑马射箭无所不通,包括论脸蛋,胤礽都是个出类拔萃的人才。只是有时候,过早得意真的并不是好事。胤礽的性格显得有些飞扬跋扈,不谦逊也不礼貌,一言不合便对周围人发脾气。

用康熙的话来说,

“胤礽曾殴打平郡王海善贝勒普奇公,也曾踢踹四阿个胤禛,以至于胤禛晕厥落阶, 再至诸大臣官员及军中之人,无不遭其凌虐。”

单看这串文字,那真是皇亲国戚,军工贵族,手足兄弟,大臣将军,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太子胤礽打不着的。于是本就对胤礽不满的军工贵族们,因此,一些军工贵族开始在另一个貌似谦逊有礼的皇子周围聚集,形成了反太子的势力。

为了应对这一形势,胤礽更加依赖他的叔姥爷索额图,进一步放大了他与其他大臣之间的矛盾。然而,真正让胤礽陷入人生危机的原因,并不是他的性格暴躁和政治拙劣,而是他对亲情的麻木。作为一个从小失去母亲和缺乏母亲教导的人,胤礽像那些在过度溺爱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一样,认为自己所得到的一切都理所应当,缺乏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对康熙也是如此。

康熙二十六年,孝庄去世了,失去祖母的康熙伤心欲绝,更加重视与孩子们之间的感情。然而,康熙二十九年,胤礽应该是17岁,康熙病倒了,胤礽去照顾康熙。本应是父慈子孝的场景,但胤礽却显得心不在焉,脸上毫无忧伤之色,甚至有些不耐烦。康熙对此感到气愤,直接把胤礽赶走。可以理解康熙的心情,他早就立胤礽为太子,并一直满足他的要求。结果胤礽却如此反应,换做任何人都会感到伤心。可惜的是,那时十几岁的胤礽没有察觉到父亲情感上的微妙变化,等他察觉时已经太晚了。

康熙三十五年,康熙亲征噶尔丹,23岁的胤礽留在京城监国。不得不说,胤礽还是有政治才华的,史书称其监国期间“居京师办理事务,如泰山之故”。然而,胤礽犯了一个大错误,他没有维护好与父亲康熙的感情。康熙在远征塞外期间,思念儿子,给胤礽写信频繁且内容包罗万象。旁人问康熙写这么多信是否太过频繁,康熙解释说:“我是怕太子胤礽太想朕。”然而,胤礽没有回复康熙一封信,最后康熙生气地写信训斥胤礽,问难道给你爹我写封信也能累到监国的太子吗?与此相反,反太子的势力早就察觉到康熙的心态变化,胤礽的密信像雪花一样飞进康熙的耳朵。

最后,康熙班师回朝,连续三个打击,直接把胤礽给砍蒙了。第一个打击是在康熙36年,康熙下令处死胤礽身边的三个亲密侍从,胤礽感受到了父亲的愤怒与力量。第二个打击是在康熙37年,康熙封胤礽的兄弟们为郡王、贝勒,胤礽感受到兄弟们的崛起。紧接着,在康熙39年,康熙以索额图谋反之名将其拘禁并赐死,这也是胤礽在官场中最大的依靠消失了。显然,康熙42年索额图的死标志着胤礽人生的重大转折点。在此之前,胤礽是飞扬跋扈的天之骄子,但此后,他变得敏感不安,处处担心。

人生中最难受的时刻往往不是失败后的日子,而是担心失败的那段时间,这是对未知的恐惧。然而,越是过度担心失败,反而越容易失败。

在康熙四十七年,35岁的胤礽经历了他人生中最大的打击。那一年,康熙带着八位皇子巡行塞外,结果这八位皇子遭遇了悲惨的结局,其中一死三圈禁。

最开始,最小的皇子十八阿哥,年仅7岁,突然病重了。作为父亲的康熙非常焦急。然而,胤礽对这位比自己小近30岁的十八弟并没有太多感情,他变得冷漠,似乎事与己无关。胤礽的态度唤起了康熙不愉快的回忆和联想。

因此,康熙对胤礽进行了严厉的指责。就像电视剧中的情节一样,太子胤礽作为太子已经33年了,但当他面对康熙时却像耗子见了猫一样害怕。经过一番训斥后,胤礽变得更加恍惚,行为异常。

以至于发生了在九月初三夜里,胤礽偷窥康熙帐篷的行为。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这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举动,胤礽想要了解父亲的情绪状态。然而,在老大胤禔的煽风点火下,康熙误以为这是胤礽对他进行批评后要采取激进行动的征兆,似乎他打算谋逆。这使得康熙感到非常伤心,因为他一直视胤礽为自己最器重的儿子,没想到他居然有杀害自己的念头。这种内心的忧愁和烦恼我们可以想象得到。

第二天一早,康熙又接到了十八阿哥病逝的消息,这让他异常心情崩溃。因此,康熙召集了所有皇子和大臣,特别点名胤礽。

然后一边痛哭流涕一边指责胤礽,

“就从20年前,朕生病了应仍就漠不关心,没事还殴打兄弟大臣,现在居然都想谋逆了,朕夜里都在想自己最后的结局是被毒死还是被捅死,祖宗的江山社稷是无论如何都绝不能交给胤礽这样不忠不孝的人手中的。”

胤初不法祖德·...··暴戾淫乱,朕包容二十年矣···.··朕不卜今日被鸠、明日遇害.....·似此不孝不仁....··朕所治平之天下,断不可人!《清史稿·胤初传》

康熙越说越伤心,最后甚至直接跌倒在地。胤礽看到父亲如此痛苦的样子,也吓坏了,赶紧表示:“皇父,除了弑逆之事外,我毫无其他不好之处,绝无此心。”

我相信胤礽是说实话,甚至康熙在那一刻也稍微想明白了些,他觉得胤礽说的是实情,因此让周围的人解开了胤礽身上的枷锁。无奈一说出口,胤礽被废太子已成定局。

回京后,康熙在祭告天帝的仪式上宣布废黜太子胤礽,并将其圈禁在咸安宫中。然而,在胤礽被废太子之后,发生了两件事,导致康熙改变了态度。

首先是胤禔这个老大的丧心病狂行为,他错误地判断形势,居然说出

“今欲诛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

这种没有亲情的言论。而且他压制与困扰着太子的行为也曝光了。这可说是莫大的助攻,为胤礽的怪异行为提供了理论支持。

因为康熙在某种程度上也相信胤禔的魇镇之说,这是第一件事。第二件事是群臣们拥立八阿哥事件,回想起胤礽从被逮捕到被废止太子仅仅12个小时不到,情绪逐渐平静的康熙渐渐认识到自己的冲动。无论胤礽的举止多么奇怪,他绝对不可能谋反。相反,其他儿子的不安分容易带来更严重的危险。于是康熙决定复立胤礽为太子,只是如何收回自己失言的问题。

康熙进行了精心的安排,一方面让大臣们推举新的太子,另一方面则暗中找来李光地这位备受尊敬且支持嫡长子传统的汉人大臣,通过秘密暗示,让他联络其他大臣以复立胤礽。然而,此时的李光地可能为了自保而装糊涂,完全没有按照康熙的意思去办。最终,在推举现场,军工集团竟然集体拥立八阿哥胤禩,康熙表示不满后,军工集团依然坚称,除了老八胤禩,无人能选。

康熙最终以自身的威望为借口,凭借多年的经验和孝庄托梦来强行复立了胤礽,使得胤礽仅被废黜半年便恢复了太子之位,当时胤礽已经36岁。接下来,康熙以和稀泥的方式进行善后工作,采取了三管齐下的策略。首先,康熙要求群臣忘记废太子的事,继续尊重胤礽。其次,他劝告议政人忘记群臣对老八胤禩的推荐。第三,康熙进行二次大封皇子,安抚其他阿哥,并且直接跳过了老八胤禩。

然而,有时候事情很难逆转,废太子的经历对于胤礽意味着什么呢?首先,他父亲康熙具有强烈的反复无常的特点,其次,他的手足兄弟都希望自己消失。此外,朝堂大臣们反对他,更支持老八胤禩。因此,在《雍正王朝》中,胤礽复立后报复群臣的画面虽然夸张,但当我们置身其中时,能否对那些拥立老八的大臣们不怀恨呢?说实话,这非常困难,特别是在这种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中。因此,胤礽开始专注于培养自己忠诚的官员小圈子,结果玩火自焚。

胤礽的新班底由索党残余势力与十位九门提督托合齐共同组成,他们通过以托合齐为核心的酒局来组织拉帮结派。然而,“托合齐酒局”的名单很快被八爷党的官员泄露给了康熙,间接导致了胤礽第二次被废黜。

可以看出,这个名单上不仅有九门提督托合齐,还有兵部尚书耿额、刑部尚书齐世武,以及伺候康熙起居的太监总管梁九公等康熙的亲信。这使得胤礽无论是突然逼宫康熙还是下毒都变得太容易了。因此,此时的胤礽无论是否有谋逆之心,至少已经具备了谋逆的能力。再加上胤礽曾说过的那句千古名言:“古今天下,岂有四十年太子乎”。

康熙展示了自己的雷霆手段,托合齐被打败殆尽,齐世武被活活钉在墙上而亡,耿额被处以绞刑,梁九公被终身监禁。

康熙五十一年,康熙彻底下定决心,第二次废除了胤礽的太子之位,不过这次康熙的情绪更加稳定。

康熙自己也说:

前次废置,朕实愤懑,此次毫不介意,谈笑处之而已。

并且他声明绝对不会再次复立胤礽。对于39岁的胤礽来说,这次被废除也算是一种解脱,作为太子的他一直站在政治漩涡风口浪尖,终于可以暂时放下重担,享受一段宁静。尽管此后胤礽曾试图复出,但他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家庭上。

大家可能对胤礽被废后的生活并不了解。尽管他被限制了自由,但他的生活待遇依然十分优越。在被圈禁的11年中,胤礽共生育了6个儿子和7个女儿,共有13个孩子,可以说是儿孙满堂。

康熙六十一年,胤礽正在咸阳宫中被幽禁,这一年康熙去世,此时的胤礽48岁。他得知自己曾经拳打脚踢的老四成为了新的一国之君,曾经一起遭罪受苦的老十三也成为了总理国务的怡亲王。

对于此时的胤礽,我们很难想象他内心的所思所想。但是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胤礽或许早已释然。而且,在雍正登基后,雍正对待胤礽非但没有报复,反而对他照顾有加。两年后,胤礽因病病逝,享年50岁。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胤礽还托人带去了自己的遗言,向雍正表达了最后的心愿。

臣当日与皇上虽无好处,亦无不好处。臣得罪皇考,系大不孝之人,应将臣弃置不问,乃蒙皇上种种施恩甚厚,臣实感戴靡涯。臣今福薄,疗已至此,安敢虚言。前若赐臣二寸白纸一条,岂能延至今日乎?识者自必知之。荷蒙圣恩,别无他愿,莫得生存而己。《雍正朝起居注》三年十二月世五日。

“皇上臣和您当年的关系呢,谈不上好也谈不上坏,臣当年对不起我们的父亲,算是大不孝的罪人了,按说您应该将臣置之不管的,可是承蒙您的照顾,臣这两年的日子过得还不错,臣很感激,如今臣病成这个样子,也没必要说好话哄您,其实我们都知道,皇上您登基之后如果想杀臣,臣是绝活不到今天的,不多说了, 谢谢您皇上。”

胤礽死时正值寒冬,雍正呢也是不顾部分大臣的反对,冒雪亲自前去祭奠了胤礽。还追封胤人为理亲王。此后雍正正式确立了秘密隶处的制度,清朝再无皇太子,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太子也就此落幕。

0 阅读:1

夏西西儿

简介:于千年间遇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