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后,便对中原解放区发动了疯狂进攻,自此,全面内战爆发。
1947年3月18日,国民党进攻延安,毛泽东只能依依不舍地告别居住了十年的延安,开始了转战陕北的历程。
3月19日上午,西北野战军主动放弃延安,当天下午,国民党军胡宗南部进入延安,占领一座空城。
图丨毛泽东
幽默的陈赓
离开延安后,解放军依靠着陕北有利的地形条件和群众条件,与多达自己十倍的敌人周旋,优势不断明显。
6月,毛泽东在石屹崂召开了一次中央扩大会议,讨论下一步的军事方案,周恩来、任弼时、彭德怀、贺龙、陈毅、陈赓、王震等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结束后,毛泽东举行了一次聚餐,款待各位前来参会的同志们。饭桌上,大家边吃边聊,气氛好不热闹。
这时,厨师端上来一道菜,“这道菜叫‘三不沾’,请各位领导同志们尝尝。”
这是一道用鸡蛋做成的菜,因为用的油比较多,达到了不沾筷子不沾碗不沾嘴的效果,所以取名“三不沾”。
图丨陈赓
陈赓顺着味道把鼻子凑近,“好香啊。哎,诸位,在上海的时候,有一次我在街头一个饭馆吃饭,正吃着呢,来了个讨饭的,你们猜他是怎么讨饭的?”
大家面带笑容,等着看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噗噗”,陈赓往碗里吐了两口,“他往碗里吐了两口,你们说,这还怎么吃,我只能把饭给他了。诶呀,我怎么真吐了......”
陈赓故作很懊恼的样子,毛泽东看着大笑,“你个陈赓,想吃你就吃呗,别跟我们大家耍滑头嘛。”
陈赓嘿嘿一乐,“还是主席了解我,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说完,他捧起碗,几口把“三不沾”吃完了。
众所周知,陈赓是一个很有幽默感的人,类似的事情数不胜数,也正是因为这样乐天有趣的性格,陈赓的人缘也是出了名的好。
图丨王新亭
抗日战争初期,陈赓任386旅旅长的时候,特别喜欢跟旅政治委员王新亭开玩笑,有时甚至是恶作剧的程度。
王新亭高度近视,他草拟的讲话提纲或是文件草稿,每个字都得红枣那么大。走路的时候常常看不清路面,若是夜晚就更糟糕,还得警卫拉着他走,正因如此,陈赓管他叫“王瞎子”。
陈赓这边呢,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后的会昌战斗中,陈赓左腿三处中弹。9月,他被送往长汀的福音医院接受手术。
当院长傅连暲拉开陈赓腿上的绷带时,发现伤口周围的皮肉已经腐烂了,腿骨都露出来了。
检查过后,傅连暲对护士说,“需要截肢,做好手术准备”。一听要截肢,陈赓不干了,他抱住自己的伤腿大喊,“没有腿,我怎么走路,怎么带兵打仗!”
要知道,陈赓在黄埔上学时,是赫赫有名的黄埔三杰之一,都说“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比不过陈赓的腿”,他甚至还因为腿快,救过蒋介石的命。
图丨黄埔三杰
那是1925年,黄埔学生军二次讨伐陈炯明时,蒋介石因指挥不力,被敌主力部队团团包围,灰心丧气下,蒋介石拔出短剑就准备自杀,陈赓一把抢过,“你是总指挥,你若自杀,将对整个战役产生严重影响。”
蒋介石瘫倒在地,他已经走不动了,陈赓见状,背过身子,“我来背你”,就这样,陈赓背着蒋介石跑了七八里地。
找到一个安全地带后,陈赓这才放下蒋介石,蒋介石一把鼻涕一把泪,“陈赓,你是校长的好学生,校长忘不了你,我要提拔重用你,我要好好报答你!”
只是,蒋介石后来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对着共产党人举起屠刀,陈赓自然与他分道扬镳。
图丨陈赓和蒋介石
说回到陈赓的手术,心怀革命理想的陈赓是不愿意被截肢的,他怕自己站不起来,上不了战场,因此坚决反对截肢。
傅连暲看着陈赓年轻倔强的脸庞,决定拼一把,试试保守治疗。他用手术刀一点点刮掉腿上的烂肉,那时候,麻药不足,陈赓嘴里咬块毛巾,疼得满头是汗却一声不吭。
处理完伤口后,傅连暲用夹板把伤腿固定起来,每天用药水消毒。为了让陈赓营养好一点,傅连暲还给他找了牛奶,为他补充营养。
在傅连暲的精心治疗下,陈赓的腿保住了,他如愿以偿回了前线,然而到了1932年,陈赓的腿再次受伤。
这一次是右腿,他只是简单包扎了一下,便继续急行军,后来,他去上海牛惠霖骨科医院治疗,虽初步治好,但自此留下隐疾,走路不太顺畅,每次行军的时候,会驻个拐杖,因此,王新亭管他叫“陈瘸子”。
1941年夏天反“扫荡”作战,386旅在太行山和太岳山之间与日寇周旋,爬山涉水,是家常便饭。
于是,陈赓提议,让“瞎子”和“瘸子”实行互助,取长补短,不给警卫添麻烦,王新亭欣然同意。
天色渐晚,部队正涉水向着敌人侧翼迂回。陈赓跟王新亭说,“瞎子,我在前面走,你跟在我后面走,我走一步,你走一步,踩着石头过河,千万别掉水里。”
王新亭“天真”地回答,“好的”。
陈赓横过拐杖,自己抓住一头,另一头递给王新亭,走到河中间的时候,他发现一块石头底尖面平,要是不踏到正中间,就很容易滑倒。
陈赓露出一个恶作剧的笑容,轻松地跨过这块石头,“瞎子,迈一大步”,王新亭按陈赓所说迈了一大步,这一步没有迈到正中间,他身子一歪,扑通掉进河里。
陈赓哈哈大笑,王新亭则着急地喊“我的眼镜”,警卫赶紧跳下水,帮王新亭摸出眼镜。
王新亭带上眼镜,被警卫搀扶着走到岸边,嘴里不住念叨,“上当了!上了那个陈瘸子的当了,看我以后怎么收拾你。”
而此时的陈赓正欢快的哼着小曲,快乐的跟个小孩一样。见到王新亭后,他还调侃道“瞎子,咱们再互助一次.......”
王新亭嗔笑道,“去你的!......”
图丨毛泽东
毛泽东“逗”陈赓
当然,“深受其害”的可不止王新亭一人,军中大多数人都被陈赓的玩笑捉弄过,就连毛泽东也不例外。
1943年的一天,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做报告,开会开到一半,陈赓突然走上台,毛泽东还以为他有什么话要讲,问他何事。
陈赓不回答,而是端起毛泽东的水杯,咕咚几口把水喝了干净,然后,他向毛泽东敬个礼,“报告主席,天气太热了,借你口水喝,现在没事了。”
等到在场的人反应过来时,陈赓已经下台入座了,毛泽也只能无奈笑笑。
就是这样的陈赓,有一天,竟然被毛泽东反整了。那是1947年6月,毛泽东在天赐湾进行会谈。
图丨周恩来
当时,胡宗南的部队在从南往北打,阎锡山的部队在从西往东打,虽然陕甘宁根据地有彭德怀坐镇,但他要分出精力对付多路敌人,还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毛泽东建议把正在晋南地区转战的陈赓调回,让他的第四纵队在黄河两岸,东扼阎锡山,西挡胡宗南。
接到命令的时候,陈赓刚打完晋南战役,正在曲沃、翼城一带休整,之后,他风尘仆仆地赶去天赐湾,见到了毛泽东和周恩来。
毛泽东将自己的战略想法和盘托出,并着重提及了第四纵队调过黄河,保卫陕甘宁根据地的战略方针,然而,一向活跃的陈赓却没有说话。
在之后几天的会议上,陈赓一声不吭,一直到第六天,他接到了毛泽东和周恩来邀请他吃饭的通知。
图丨陈赓
来到毛泽东的住所后,三人坐定,毛泽东端起酒杯,“我和恩来之所以请你吃饭,一是帮你接风洗尘,二是为你打赢晋南战役庆功。”
陈赓接过酒杯一饮而尽,“谢谢主席,谢谢周副主席。”
酒水下肚后,陈赓有些微醺,憋了好几天,陈赓终于说了,“主席,我觉得你要调我回来保卫根据地这事不够英名。”
顿时,气氛变得凝重起来,周恩来拿开陈赓的酒杯,“陈赓,你喝醉了,今天就这样吧,别喝了。”
毛泽东从周恩来手里接过酒杯,又放回到陈赓面前,“你接着说。”
“我陈赓对你们二位十分敬重,但是前几天的那个作战计划,我有不同的看法。
我觉得你让刘邓大军去大别山,陈粟大军去鲁西南都很英明,这两支队伍往东可以威逼南京,往南可以威胁武汉,就好比把两把钢刀直插在蒋介石的心窝上。
但是在全国这盘棋上,你把我这颗棋子放错地方了,你不该把我从晋南调回来保卫陕甘宁,你应该把我调出去,向南渡过黄河挺近豫西,给蒋介石心上再来一刀。
保卫陕甘宁这事,你可以就近找人,把我调回来,有点大材小用了。”
毛泽东表情严肃,“你说你这个“大材”,怎么被我“小用”了?”
话已经说到这了,陈赓彻底没有顾忌,“现在战场上的形势对我军是极好的,可你却让我回师陕北,这不像主动进攻,更像是消极防御.......”
“大胆!”话还没说完,毛泽东一拍桌子站了起来,
“好你个陈赓,你以为调你回陕北是为了保卫我毛泽东的吗?
你们一个个都想去中原杀个痛快,怎么不想想甘宁的兵力还剩几个?你让我就近调兵,最近的就是你!连你都调不动,我还能调哪个?
我知道你救过蒋介石的命,难道这次是想把我毛泽东和党中央拱手送给蒋介石吗?”
这话说得相当严重,一下子把陈赓镇住了,他酒醒了一大半,“主席,这只是我个人一点小想法,我坚决执行党中央的决定。”
然后,空气中满是沉默,在不安中,陈赓斜眼看了周恩来一眼,却发现他坐在原地,泰然的喝着酒,好像对这一幕早有预料一般。
图丨毛泽东
而毛泽东正直勾勾地盯着陈赓,突然间,他哈哈大笑,“陈赓啊,我说句玩笑话,就把你吓个半死咯。”
原来,这是毛泽东和周恩来互相配合演的戏,实际上,他们早就改变作战方案了。
新的计划和陈赓所想基本一样,就是趁着豫西一带敌人兵力空虚,让陈赓南渡黄河,直插潼关至郑州中间的800里中原,这样既能给刘邓和陈粟援助,还能牵制胡宗南,配合陕甘宁地区的保卫战。
陈赓长舒一口气,“主席,这样一来,你们这边就.......”
毛泽东端起酒杯,“你不要管,正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你们在前面打得越好,中央就越安全。”
第二天,陈赓准备返回部队,毛泽东和周恩来亲自为他送行,“昨天的事情多有得罪,还望你莫见怪。”
说完后,几人相视一笑。事后,好多人都听说了陈赓被毛泽东反整的事情,大家表示非常开心,还有人当面跟陈赓说,“嘿嘿,你也有今天”。
图丨中央特科
陈赓的戎马生涯
虽然陈赓的趣事不少,但正如陈赓儿子陈知建所说,“我爸首先是一个优秀的军事指挥员”。
其实,陈赓戎马一生,是一个非常擅长作战和情报的两栖将军。1927年11月,中共中央第一个情报保卫组织——中央特科成立,陈赓任情报科科长。
那时候,身为共产党人的陈赓却可以在上海如鱼得水,他化名“王庸”,一会儿说甜腻的上海话,一会儿说粗狂的山东话,一会儿跟国民党士兵称兄道弟,一会儿和青帮买卖交易。
1928年的一天,上海贵州路的丽都大剧院里人头攒动,大家正在欣赏一出精彩的歌舞剧。
与此同时,中央政治局委员恽代英、军委委员彭湃、中央委员杨殷等几位同志正假借看剧之名在准备秘密集会,而陈赓负责此次密会的保卫工作。
图丨恽代英
在同志们还没有来到剧场之前,陈赓便化妆成算命先生,坐在摊前招揽顾客,而顾客,大都是特科成员,来到陈赓摊前,是为了汇报侦查情况。
等恽代英几人进入剧场后,陈赓便换了装扮进入会场。电影播放后,没有人注意到黑暗中有几个人正在悄声讨论。
突然,电影中断,灯光重新亮起,冲进来几个巡捕要搜查共产党人,几个出口全被封锁,插翅难飞。
就在此时,陈赓看见巡捕中有个叫老张的熟人,他心生一计,挤到老张面前,“老张,又有公干了?我来帮你把门,咱们一起清查共产党。”
老张正忙得不可开交了,听陈赓这么说是求之不得,“啊,是王先生啊,那就有劳你了。”
陈赓搬来一把椅子堵住出口,大声叫道,“诸位,请准备好证件,接受检查,别让共党溜掉!”
恽代英几人一听是陈赓的声音,便明白了意思,几个人一起涌向陈赓所在的出口挤了出去,陈赓也趁机溜掉了。
图丨顾顺章
后来,中央特科行动科科长顾顺章叛变,中共在上海的情报组织瞬间付之东流,之后,陈赓的工作转向作战。
陈赓最有名的就是386旅。说起386旅,这是一支战斗力十足的部队,参加过长生口、七亘村、神头岭、响堂铺、长乐村、香城固、黄崖底……等战役战斗。
1937年9月,日军攻克山西重镇太原,386旅也临危受命前往太原参战。
当386旅赶到太原的时候,守卫娘子关的晋绥军已经被日军团团包围,失守就在下一秒。
陈赓谨慎观察地形后,决定在日军支援的必经之地七亘村进行埋伏。
10月26日,在旅长陈赓的命令下,772团副团长王近山率领三营前往埋伏,等了一上午,终于等到了有着三百多护卫的日军第20师团辎重车队。
进入伏击区后,王近山立刻发起猛攻,一阵凶猛的火力扫射后,772团的战士们冲上去展开白刃战。
图丨王近山
两个小时后,除了少数日军逃离外,其余全部被歼灭。因为没能全歼日军,陈赓始终不服,他围着七亘村走了一圈,决定继续在此埋伏。
当时,有人不理解陈赓的决定,认为日军不会再次从这里经过。可陈赓思考后却认为,日军会认为我们伏击过一次后就会撤离,所以他们会再一次从此地经过。
果不其然,日军果然又来了,这一次,他们提高了警惕,前期侦查过程中,会有机枪扫射有动静的地方。
进入伏击区后,陈赓再一次打了日军个措手不及,一时间,枪声大作,日军纷纷仓皇逃亡。
与日本人几次交手的经历,让他们对陈赓非常痛恨,为了表达消灭386旅的决心,甚至派出配属了七十多辆装甲坦克的精锐部队,坦克上贴着“专打386旅”。
新中国成立后,陈赓还参加了援越抗法和抗美援朝,后来,他又被一纸诏书从朝鲜战场召回国内,筹建哈军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
只可惜他走的太早,1961年3月16日,陈赓因心肌梗死去世,年仅5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