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年黄有凤汇报时,被毛泽东问起恋爱情况,毛:成立个促进委员会

Talk历史 2023-06-03 20:34:31

前言

1914年,开国少将黄有凤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东村乡冷水坑。1929年时,他的家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

那时,黄有凤15岁,苦了15年的他终于扬眉吐气了一把,每一天,他都和同乡的小伙伴们,扛着红缨枪站岗放哨,过于认真,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

不仅是自己家里,所有被地主豪绅欺辱一生的穷苦人,都拥有了自己的土地,翻身过上了衣食自足的好日子。

黄有凤一回家,就常听见爸爸妈妈高兴地念叨,“这都是托“毛委员”的福啊!”

图丨黄有凤

毛泽东送字典

当时的黄有凤还不知道“毛委员”是谁,听父母念叨得多了,黄有凤也开始跟人打听,有人说“毛委员是人民的大救星”,也有人说“毛委员在井冈山”。

于是,黄有凤有了一个愿望,那就是亲眼看看“毛委员”。

1930年,黄有凤正式参加革命,他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此时的他16岁,已经是少共特区的书记了,年少有为。

因为工作缘故,黄有凤经常能收到以“毛委员”名义发布的指示、文件、通知等,“毛委员”似乎真实了很多,却还是有些遥远。

黄有凤工作更卖力了,他下定决心,自己一定得好好干,争取早日见到“毛委员”。

图丨何叔衡

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到了1933年,一天,黄有凤从红军学校去到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的所在地瑞金叶坪。

等了一会儿,何叔衡过来告诉他,他将会被调到劳战委员会机要室工作,换句话说,他要在“毛委员”身边工作了!

黄有凤兴奋极了,好几天晚上都激动得睡不着觉,爬起来冲着“毛委员”的小楼张望,每一次,那里的灯光都亮着,黄有凤知道,他还没睡。

黄有凤就这样安安静静地看着那盏灯,嘴里不自觉念叨起江西的歌谣,“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也当粮、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天天打胜仗.......”

很快,黄有凤便斗志昂扬地上任了,他一直没找到去看看毛泽东的机会,直到一天中午,机要室的一位老同志把一份刚译好的电报交给他,让他送到毛泽东办公室去。

黄有凤三步并作两步来到了毛泽东办公室,他在门外深吸一口气,然后轻轻推开门,里面有一位身材魁梧的首长正坐在办公桌前不知思索着什么。

黄有凤放轻脚步往前走,毛泽东刚好抬头看到了他。一看见黄有凤,毛泽东赶紧站起身,和蔼的跟他打招呼。

图丨毛泽东

黄有凤紧张又拘束地回答着毛泽东的问题,差点把手里的电报忘记。想起来后,又是一阵慌张,生怕自己犯了错。

毛泽东一手接过电报,一手拉开旁边的椅子,让黄有凤坐下,接着便专心致志地看起电报。

见毛泽东已经进入工作状态,黄有凤先是小心翼翼的观察了一下毛泽东,又好奇的看了看周围的陈设,里面除了一张办公桌,两把椅子和一张床就什么都没有了,典型的“极简风”。

毛泽东看完电报后,看向黄有凤,“你是新来的吧,叫什么名字?”

“我叫黄有凤。”

后来,毛泽东还问了他不少情况,聊着聊着,黄有凤也不紧张了,还很骄傲地讲了不少过去的经历。

图丨毛泽东和黄有凤

毛泽东满意地点点头,“好啊,你做过的事情不少嘛,还当过伐竹工人,无产者啊,那你愿不愿意做机要工作呢?”

“愿意啊,就是我文化水平不高,怕做不好。”

“文化水平不高不是问题,在革命队伍中就是要学习嘛。这样吧,我当你的老师,不收你学费,不知道你愿不愿意?”

黄有凤被幸福包围,他咧着嘴笑着点点头。

没过多久,机要室的三位老同志便调走了,整个机要室只剩黄有凤一个人。

这时候,他对很多工作还没有上手,尤其是翻译电文,因为是初学,黄有凤经常闹出错误。

图丨毛泽东

有一次,黄有凤拿着自己译好的电文送去毛泽东那里,放下后刚准备离开,毛泽东叫住了他,“等等,黄有凤,你这里可能有个字译错了。”

黄有凤立马满脸通红,他知道自己学艺不精,译错是很有可能的事情。毛泽东把电文递还给他,“回去再查查吧”。

回去后,黄有凤做了核对,发现果然错了,他愧疚地再次去到毛泽东办公室认错,毛泽东拍拍他的肩膀,“我们的工作关乎着革命的成败和成百上千人的生命,可不能有半点马虎啊,一定要慎之又慎。”

几天后,毛泽东送了黄有凤一本字典,并开始了自己的教学计划。除了教黄有凤认字,毛泽东还会教他查校电报,并帮他在收报稿上一一加上标点符号。

图丨毛泽东和黄有凤合照

有一次,黄有凤正在照着字典练字呢,毛泽东突然来了,他笑着跟黄有凤打招呼,“我来看看你”,说着,拿起了黄有凤的练习本。

一边看,毛泽东还一边夸奖他,“不错嘛,进步很快”。翻着翻着,毛泽东靠近黄有凤,“你看看这个字是不是错了”,黄有凤把脑袋凑过去。

毛泽东放下本子,拿起笔在本上写下这个字,然后让黄有凤按样子写,一笔一划写了好几次,确定黄有凤记住了,才满意地离开。

黄有凤内心五味杂陈,毛泽东有多忙他自己是知道的,如今还要他惦记自己的文化学习,实在是太不应该。

黄有凤暗自下定决心,“若不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对不起红军,对不起党,更对不起毛委员”,后来,黄有凤更加刻苦了,也不常出错了。

最基本的工作做到了,毛泽东对黄有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注意留心每份电报的中心内容,把最重要最紧急的先报,为了不延误战机,保证指挥顺畅,必须得做到准确、迅速、保密。”

在毛泽东的要求下,黄有凤进步越来越快,后来被调到晋察冀前总任机要科长,还当了朱德的秘书。

就是在这段时期,黄有凤认识了自己未来的妻子赵雪明。

妻子赵雪明

那时候的赵雪明只有18岁,在延安中央机要科工作。因为年纪小,大家都叫她“小妹妹”或是“小跳蚤”,性格超好的赵雪明也不生气,整天嘻嘻哈哈,笑脸相迎。

她和黄有凤算是相亲认识的,两个人都对对方有好感,很快便确定了关系。

相处一段时间后,两个人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可赵雪明不太愿意,她担心结婚耽误工作,于是,她向黄有凤提出“约法三章”:

“1、三年内不结婚;

2、结婚后不会马上生小孩;

3、生了小孩不会放弃工作去当家属。”

黄有凤很爱赵雪明,所以他答应了,两个人继续以恋人关系相处。

图丨毛泽东

一直到1941年9月,有一天,黄有凤向毛泽东汇报工作,结束后,黄有凤刚准备离开,被毛泽东叫住了,他问了黄有凤恋爱的情况。

这时的黄有凤已经30岁了,明明有女朋友却迟迟不结婚,毛泽东不知道其中的隐情,所以很纳闷是为什么。

他很关切地对黄有凤说,“你都30岁了吧,年纪不小了,而且你们都是做机要的,很不错啊。”

黄有凤不知道该怎么说,便实话实说了,“小赵是个要强的姑娘,她担心结婚生子会耽误工作,影响进步,不愿意太早结婚。”

毛泽东听后笑了,“这种说法我可不同意。”在当时,虽然有结婚生子后便专注家庭的女同志,但也有很多依然奋斗在革命前线的妈妈们。

而且,毛泽东更担心的是,那时延安的男女比例是18比1,赵雪明又比黄有凤小不少,他担心“夜长梦多”,因此才对黄有凤的婚事格外关注。

图丨叶子龙

离开前,毛泽东专门叮嘱黄有凤,若是定下结婚的日子,记得提前告诉自己,他好安排时间参加婚礼。

后来,黄有凤被调任军委机要处代处长,赴任前,毛泽东还是不放心地指着身旁的叶子龙说,“记得成立个促进委员会,促进促进黄有凤的婚事。”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叶子龙还真成立了个促进委员会,不少人轮番去做赵雪明的思想工作。

过了一段时间,赵雪明终于松口了,放弃了“约法三章”,同意在10月10日结婚。

定下这个好消息后,黄有凤马上告诉了毛泽东,毛泽东不仅贡献了自己的院子,还掏出稿费给他们办婚礼,就连参加婚礼的贵宾,都是毛泽东亲自下帖邀请的。

图丨毛泽东

10月10日那一天,太阳刚落,大家便陆续续来到毛泽东住处的院子里。来的不仅有朱德夫妇、任弼时夫妇,王稼祥夫妇几对“夫妻档”,还有叶子龙等首长秘书或警卫。

院子里是两张长方形桌子,上面没有装饰,只是摆满香喷喷的饭菜,这是毛泽东特意吩咐炊事员老周做的,就连做的蔬菜,都是毛泽东亲自种的。

他还把自己亲自酿造的葡萄酒拿了出来,足足两大坛,够所有人喝个够。

婚礼开始后,毛泽东上台讲了话,除了代表首长和领导们对两位新人表示祝贺,还说黄有凤和赵雪明两个工人阶级,一对机要干部,一定会白头偕老,革命到底。

最后,一向不怎么喝酒的毛泽东举起盛满酒的大碗,提高嗓门说,“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新婚夫妇的幸福,干杯!”

吃饱喝足后,大家把新人送进新房。新房选在中央办公厅的二楼,是当时延安最好的房间,干净的墙壁,油漆的地面,窗户上还贴着双喜字,床上是一床红底绿花的被子,这是毛泽东送给他们的新婚礼物。

旁边是一条359旅自己生产的毛毯,这是朱德的礼物。旁边的墙上挂着康克清和陈琮英两位大姐绣的鸳鸯,就是在这个充满着人情味的房间中,黄有凤和赵雪明度过了他们的新婚夜。

图丨黄有凤

不忘毛泽东恩情

婚后两年,赵雪明生下大女儿玲玲,当时条件不好,赵雪明没养好身体,没过多久就染上了肺结核,奶水也断了。

玲玲是个早产儿,本来身体就不好,还经常被饿得嗷嗷大哭。看着病榻上虚弱的妻子和女儿,黄有凤这个流血不流泪的汉子眼眶红了。

没有办法,黄有凤只能把米熬成米糊,一点点喂给只有几个月大的玲玲。

有一天,毛泽东的警卫来到黄有凤家中,黄有凤一出来,对方便把一个黑色陶罐塞给他。

黄有凤不明所以,警卫笑了笑,“这是主席给你的。”

黄有凤打开盖子,里面是满满的牛奶。黄有凤吃惊地抬头,正对警卫的双眼,刚想问个究竟,警卫率先开口了,“主席知道你妻子身体不好,孩子还没奶吃,就让我把他的那份牛奶送来了,以后他的那份就都归你家玲玲享用了。”

图丨毛泽东

黄有凤一听就急了,想把罐子重新塞给警卫,“这怎么行,我们不能收,不能让主席因为我家孩子........”

话还没说完,警卫一溜烟跑走了,黄有凤看着警卫远去的身影,决定去找毛泽东。

就这样,黄有凤跟着警卫来了毛泽东的住处,毛泽东一看黄有凤来了,放下笔站起身,顿时,黄有凤把刚才在路上想好的话都忘了。

他支支吾吾半天,只说了个“主席.......”,毛泽东笑了,“黄有凤,你都是当爸爸的人了,怎么说话还这么扭扭捏捏的。”

终于,黄有凤鼓起勇气说了出来,“主席,这些奶是中央机关根据你的身体情况配给你的,我们不能因为孩子影响了你的健康......”

毛泽东则笑着说,

“孩子是革命事业的希望,抚养好孩子更是我们每一位同志的责任,将来革命胜利了,社会主义大业还得由他们去创造,去保卫。”

黄有凤无话可说,感动地拎着牛奶回去了,就这样,玲玲吃着这份特殊的牛奶长大了。

她很健康很聪明,不到一岁就能咿咿呀呀地跟人说话,谁见了都要忍不住捏一把可爱的小脸蛋。

黄有凤看着咯咯笑的女儿心想,“孩子呀,你多幸福啊,是毛主席救了你的命。”

图丨毛泽东

1952年,黄有凤从东北军区被调回北京,任中共中央办公厅机要局第一副局长。

回来后不久,黄有凤便接到了叶子龙的电话,说毛泽东邀请他去家里坐坐,最好带上孩子。

到了约定好的那天,黄有凤早早起床收拾好,便带着妻子和两个女儿出发了。

到达菊香书屋的时候,毛泽东还没有回来,两个女儿便开始到处跑着玩,玩的正开心的时候,毛泽东回来了。

他走到两个女孩面前,弯下身子问,“你们是谁家的孩子啊,叫什么名字?”

黄有凤走上前,为毛泽东做了介绍,然后,几个人坐下聊天。到了吃饭的时候,黄有凤怕打扰毛泽东,便说要回家,毛泽东拦下,“难得见一面,一起吃顿饭吧。”

黄有凤也很想念毛泽东,便没有继续推辞。

图丨毛泽东

吃饭的时候,小女儿莉莉快速吃完饭,便四处转悠着玩,她看见毛泽东长得很像家里摆着的主席像,便走过去,歪着小脑袋好奇地问,“爷爷,你是大主席还是小主席啊?”

毛泽东放下碗筷,轻轻把莉莉拥进怀里,“你给我唱首歌我就告诉你。”

莉莉想了一会儿,同意了毛泽东的方案,便站直身子唱了起来,

“小鸟飞,小鸟飞,你要飞到哪里去,请你飞到我这里,有件事儿告诉你,妈妈给个大苹果,我想送给毛主席......”

莉莉可爱的样子让毛泽东喜欢的不行,他把莉莉抱起来,告诉她,“我是小主席呀。”

知道答案的莉莉搂紧毛泽东的脖子,在场的人们都跟着笑了起来.......

1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