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日和阅兵,让印军看清自己三处不足,自此大军后撤不再挑衅

友梅评过去 2025-01-11 02:53:29

2017年7月30日,在建军90周年之际,中国军队在内蒙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阅兵,这就是当年举世瞩目的“朱日和阅兵”。

据悉,当年“朱日和阅兵”结束后,在中印边境挑衅的印军,就立刻进行了后撤,并展开了防御态势。原来,印度人以为“朱日和”阅兵,是一场战前动员会,阅兵结束就会直扑中印边境。

直至今天,很多印军将领,还在感慨,幸亏当年撤的早。

1、红蓝对抗能力

在各国军队发展的过程中,都会组建一支从装备到战术,完全模拟敌方的部队,来和自家王牌队伍进行实战训练,也就是“陪练”部队。

在中国,这样的部队被称之为“蓝军”,从组建之初就担任着训练“红军”的职责。

包括印度在内的很多国家,对于“蓝军”的训练,并不重视,只有中国对于蓝军,无论是在人才的投入,还是资金武器方面的投入,都与“红军”一致,有时候甚至还会向“蓝军”倾斜。

这是因为,中国认为只有“蓝军”足够厉害,才能在实战化的对抗演习中,暴露“红军”的缺点,从而加以改进。否则,“蓝军”次次失败,“红军”屡屡胜利,就成为了表演意义上的演习了。

中国首支“蓝军”成立于1985年,当时叫做外军模拟营,规模为营级,武器装备大多数是“红军”淘汰下来的,所以在对抗训练中,基本上都是“红军”获胜。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蓝军”的战斗力直线上升,从营级上升到了旅级,武器装备等于或者优于了“红军”。

所以每次“红蓝对抗”训练结束后,“红军”部队,就像是刚结束一场与外军精锐的战斗一样,受益匪浅,战斗力会得到一个大的提升。

对于这一点,印度军方十分羡慕,至今他们还没有这样一支“蓝军”部队。

2、联合作战能力

此次阅兵中,各类型武器装备的检阅,并没有按照种类划分成一个个的小方阵来进行,而是参考实战时的配置,按照集群化的思路进行了编组。

在现代化的作战中,联合作战能力至关重要,这样的集群化编组,能够检验各系统、各部队之间的指挥和沟通能力。

例如,检阅的方阵中,会同时包含陆地作战单位、空中作战单位、信息支援单位、防空反导单位及电子侦察对抗单位等等,坚持信息主导、联合作战的原则。

这样的联合作战能力,很显然,也是印度军队所没有的。

3、重装合成旅

目前中国有29支重装合成旅,按照外媒军事专家的推算,中方一个重装合成旅的打击能力,甚至能够超越很多欧洲国家的国防军。

先不说加强型重装合成旅,就是常见的普通型重装合成旅,至少配备了99A式重型主战坦克、055式榴弹炮、03式远程火箭炮、无人机集群、电子干扰车、04式步兵战车,以及红旗-17防空导弹发射车等众多先进的陆地武器装备。

同样,印度军队也没有这样的重装合成旅,想要模仿,但一直没能组建起来。

红蓝对抗能力、联合作战能力,以及重装合成旅方面,这个方面,印度军队远不如中国军队,且短期内无法模仿。所以印军在看到“朱日和阅兵后”,自此大军后撤不再挑衅。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