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客户,前几年生了场不小的病,总共花了二十来万。好在有百万医疗,我帮他代办了理赔。医保报销剩余的费用,全给报销干净了。
他对理赔很满意,对产品更满意。收到公司理赔短信通知后,满脸掩饰不住的欢喜,一遍遍地念叨:这个百万医疗太好了,真好真好。
我告诉他,这就是有保险的好处啊。没保险的只能靠医保,医保报销不干净的自己掏腰包。有百万医疗就不用愁医疗费了,反正保险公司给兜底。
他说,是啊是啊。我住院前就给医生说了,我有保险。大夫你别担心费用什么的,尽管治,只要把病治好,花多少钱我都掏得起。
所以一直以来,患者有百万医疗,治病时觉得有底气。很多医院也喜欢接待有百万医疗的患者,花钱爽快事还少,你好我好大家好。
但花无百日红,随着一则视频的曝出,打破了有百万医疗就能在医院横着走的认知。甚至有医院已经明确不再欢迎,有百万医疗保险的患者了。
佳木斯某博主的母亲罹患乳腺癌,她便带母亲去离家近390公里远的哈尔滨治疗。医院进行了化疗,也开了靶向药。考虑到这里离家里太远,医院建议她带母亲回当地继续治疗。
回到老家带母亲继续治病,没想到去了两家医院,直接被拒绝。第一家医院说:你们的药是双渠道的,没法报,也不能住院,需要自付(每次1万多)。
第二家拒绝的更直接,医生的说法也更让人很难理解:我们只接没有商业保险的,有商业保险的患者,我们接不了。
博主马上就火了,边录视频边吐槽:谁家都有老人,谁得病都难受。你们凭什么不接啊?因为有商业保险就不接?
这条视频一经曝出,马上引起广泛的关注。有很多网友说,医院的做法莫名其妙,寒了广大群众的心。随着事件的发酵,当地卫健委也介入了。
在我看来,这件事寒的不是吃瓜群众的心,更寒了保险销售的心,因为这也意味着:「有了百万医疗不愁医疗费」的美好时代,已经悄然划上了句号。
听说过或者了解DRG医保改革的朋友,想必能看懂这里面是怎么个事。一句话总结:都是DRG医保控费惹得祸。
之前看病,医保都是按比例报销。DRG医保改革后,按疾病打包计费。在费用额度之内的,算医院盈利。费用额度用超的,医院还要倒贴钱。
比如某病的治疗标准是5000块,如果医院控制成本就花了4000,医院还能赚1000。但如果花费了6000块,那医生和医院就得自己贴1000块。
所以这事,还真不能怪医生和医院。在上级的政策和要求下,医生不仅得医术高超,还得精于算计才行。毕竟谁也不想做赔本的买卖。
在我看来,这件事只是打响了「百万医疗患者遭医院嫌弃」的第一枪,只是被曝光在明面上的其中一件。
要知道当厨房出现了一只蟑螂,厨房就不会只有一只蟑螂,还有无数只躲在阴暗的地方,只是没被你看见而已。
DRG医改的初衷是好的,遏制医疗乱象,避免过度医疗。但我心疼的是,这背后的代价,却是需要大众来买单。
医院和医生为了控制成本,就会减少新药、特效药、进口药的使用,这些减轻痛苦,提升治疗效率药物的减少,会不会让治疗效果打折?
还有就是住院也住得不安生,可能手术完了恢复个差不多,医院就要赶人了。一来是为了节约医疗资源,同时也是出于控制治疗成本的考虑。
再者就是,院外购药的比例会越来越高。以前在医院看病检查、治疗、开药一条龙的服务,现在得分开了。你要的药医院没有,去院外自己买,再多另花、多花一份钱,且还不见得能报销。
最让人郁闷的是,遇到患者情况特殊的,有可能要分多次进行单项治疗。总有不是单纯只有一项疾病或症状的情况出现的。
比如阑尾炎手术时发现了肠结石,如果这两个手术一块做,超过了阑尾炎的打包价,那么就有可能先切阑尾,下次再专门来处理肠结石。这样一来医院是控费了,但患者要挨两次刀啊。
最最让人苦恼的是,再想像以前那样享受「有一份商业保险,就不用愁治疗费用问题」,百万医疗就派不上多大的用场了。
只要走医保的报销,就要受DRG控费的限制。如果不想出现文中提到的这种案例的困扰,只有两条路可走:
1、将社保身份参保的百万医疗,换成无社保身份参保的百万医疗。直接绕开医保的报销结算,只用商业保险来事后报销。
2、选购中端医疗或高端医疗产品。别说住院,连门诊都给报了;别说公立医院,私立医院也随便住;别说自费药,连院外药都给报了...
当然,价格也是要翻上几番的。只是,对于普通百姓家庭来讲,每年的医保涨价已然让人头疼了,又有多少家庭能负担得起这方面的开支呢?
最后总结一下对这件事的看法,我并不想指责那家拒绝患者的医院或医生。也许,是时候对百万医疗说出那句话了:拜拜了,爱过。
今日话题
这件事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