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误用马谡,诸葛亮北伐能成功吗?

风城春史呀 2025-02-07 16:59:53

诸葛亮数次北伐,以第一次机会最好。

只可惜,街亭战败,导致功败垂成。

而街亭战败,其责又在马谡。

所以,人们常常讨论:如果不是误用马谡,诸葛亮北伐能成功吗?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目的:平取陇右

要谈能不能成功,首先要定义“成功”,也就是此次北伐的目的是什么。

在反驳魏延“子午谷奇谋”时,诸葛亮明确阐述了自己第一次北伐的目的。

亮以为此县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三国志.魏延传》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目的,是“平取陇右”。

以蜀魏之间悬殊的实力对比,诸葛亮要想一举而胜是不可能的,只有分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取陇右;第二阶段:取关中;第三阶段:出潼关,“北定中原”。

其中,第一阶段,是最为关键的。

陇右是产麦区,又是天下最优质的产马区,夺此,可以组建强大的骑兵军团,一举扭转北伐的兵种劣势,同时,以陇右之麦,可以极大缓解秦岭阻隔带来的后勤压力!

而陇右居关中之上,可以俯制关中,顺流而下,全取关中难度将小很多。

因此,第一次北伐的目的,就是取陇右,完成第一阶段任务;一旦成功,局面将豁然开朗,北伐将不再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那么,平取陇右,能否实现呢?

平取陇右关键:断关陇之臂

刘备去世后,蜀国数年悄然无声,因此,西线魏军战备松懈。魏军西线总指挥,都督雍凉的曹真,甚至早就回了洛阳。

因此,诸葛亮北伐开始后,形势一度非常有利。

蜀军兵威之下,天水、南安太守弃郡而逃,陇西、广魏太守不服。

在蜀军兵临陇西郡时,陇西太守游楚一面抵抗,一面说出了“关键”。

卿能断陇,使东兵不上,一月之中,则陇西吏人不攻自服;卿若不能,虚自疲惫耳。——《三国志.张既传》引《魏略》

您要是能断关陇之臂,阻击东面魏军,使其不能进入陇右,那这里不攻自服了!

如果您做不到,那您在这里干啥都是白费力气!

陇西太守的话,道出了“平取陇右”的关键:断关陇之臂!先断一个月!

断陇,是“平取陇右”的关键!

断陇关键:街亭

关中与陇右之间,被陇山阻隔。

从长安到陇右,只有两条路线:其一是由长安出发,过今日之陇县,通过固关镇,翻越陇坂,到达分水驿(位于今张家川县马鹿乡东北10公里的老爷岭),沿马鹿——闫家店——弓门寨(秦置邽县)——张川镇(汉置陇县)——龙山镇(汉为断山)——秦安陇城西行经秦安县到达天水;其二是沿弓门寨(今恭门镇)、樊河经清水县城再到达天水。

其中,第一条道,被汉武帝定为主要通道,行军、通商条件相对理想。

街亭的具体位置,目前学术界尚有争论,咱们就不去班门弄斧了。

但是,无论何种说法,街亭都在略阳、张家川一带,是毫无疑问的咽喉之地。

两汉之交,刘秀与军阀隗嚣在此争夺大半年,一旦略阳突破,则胜负尘埃落地!

所以,守住街亭,则能将魏军主力拒之于陇山以东。

断陇关键,在街亭能否守住!

街亭能够守得住吗?

那么,街亭有可能守住吗?

很多朋友找了很多资料,表示:街亭无论如何守不住。

其实,没有必要找那么多资料。由于关陇道是丝绸之路重要通道,因此,后世做了多次整理,尤其隋炀帝时期,将其拓为御道,也就是天子可以用大马车车队通行的道路了。

所以,您用今天的卫星地图,去说那里路宽不宽,设想当年的战场形势,恐怕是很难“复原”了。

何况,如今连街亭具体位置,学术界都有争议,咱们去对着卫星地图分析又有何意义呢?

街亭能不能守住,不应该去看今天的卫星地图,而应该看“类似”的作战。

街亭具体位置尚有争议,但目前皆认为,他在今略阳附近。

我们从两汉之际,刘秀与隗嚣在这一带的作战就能看出特点。

刘秀与隗嚣作战时,已经平定了大半个天下,唯陇蜀未定,实力上拥有绝对优势。

但是,面对仅仅割据陇右的隗嚣,刘秀派遣若干名将,仍然打不开局面。

后来,来歙率军2000袭得略阳。

陇兵遂大军集结来攻略阳,用尽手段,数月不克。

刘秀趁陇兵顿坚城疲弊,分道袭击,并在河西方向盟军的支持下,解略阳之围,最终取胜!

由此,我们能得出三个结论。

1、略阳一带,确实是关陇道的关键。

来歙率军袭击得手,久久僵持的局面瞬间打开!

2、略阳一带,易守难攻。

来歙袭得略阳后,兵只2000余。

而陇军,当时从东西两个方向合围过来,攻数月而不能克。

因此,略阳一带,具备长期抵抗的条件。

3、关陇道,兵力不容易展开,适合迟滞。

刘秀拥有绝对的兵力优势,但是,关陇道作战,迟迟打不开局面。

在略阳被围数月期间,刘秀也没有直接发兵救援,而是在疲敌后,与盟友从东西两个方向夹击,打开局面。

由此可见,关陇道,兵力不容易展开,兵力优势不容易发挥出来。

所以,探讨说张郃兵多还是马谡兵多,其实也没有太大意义!

在这里交战,很容易打成旷日持久的焦灼状态,想迅速大胜不容易,想迅速大败也不容易。

而蜀军的任务,是阻击魏军一个月,这还是很可能可以完成的任务的!

关键是:指挥官行不行?

街亭之败,首在马谡指挥之失

谈到马谡的指挥,很多朋友把注意力放在该不该上山上,又是一顿卫星地图···

其实,对马谡这样的将领来说,谈论那些,太奢侈了。

马谡,还没有到那个境界!

1、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

东汉时,汉羌之间在陇右地区发生过多次山地争夺战。

其中,就有记载了截断水源的战例。

169年,界凡山,段颖讨伐汉阳诸羌时,羌人就试图通过切断水源来击败汉军。

那都是距离马谡时代并不遥远的事情,而且发生在距离街亭不远的地方,在当时属于“现代战例”,几乎是常识问题了。

不管出于任何原因,“舍水”,不重视保护水源,都是低级失误!

“举措烦扰”,则更提现了马谡调度水平的低劣。

优秀的管理者,安排复杂的事情,都是井井有条的。

只有那种缺乏实践经验,有一脑门想法的“玩家”,才会“举措烦扰”。

敌未至而三军“烦扰”,没有定心,一旦敌至,那就是“惊扰”了!

2、众尽星散。

突围时,“众尽星散”。

而这些被打散的部队,后来又在王平的掩护下逐渐被收拢起来!

可见,蜀军的素质是不错的,打散后,是能够凝聚起来的。

但是,马谡这个指挥官却是缺乏能力的,在突围中没有能力把握住自己的部队。

结果,马谡自己不知道去哪里了,反倒是只带了千人的王平把部队收拢起来···

前面说了,街亭之战,想要在很短时间内大胜大败都不容易。

然而,马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使自己的军队迅速落入崩溃的境地。

在突围后,原本是可能在狭窄的通道上再次组织起部队,节节抵抗的。

然而,马谡把握不住军队,“众尽星散”···

街亭之败,源自马谡的低级失误,这是洗不清的。

张郃并非不可战胜

张郃厉害不假,但也不是不可战胜的。

当初,宕渠,被张飞打得几乎全军覆灭的,正是他。

诸葛亮北伐时,张飞已不自爱了,但能与张郃对抗的将领,蜀汉并不是没有。

别的不说,就说当时马谡身边的副将王平吧!

街亭战败后,王平率领千余本部兵,鸣鼓自持,张郃怀疑有诈不敢攻,王平收拢残兵后安全退走。

卤城之战时,张郃率军攻打王平所守的南围。

结果,王平坚守,张郃不能克,被迫败走。

再说宿将魏延、吴懿。

虽然他们没有像王平那样,有机会与张郃屡次交手。

但是,魏延独守汉中数年,乃方面之将。

在阳溪之战中,魏延又击败了郭淮、费曜。(地位仅次于张郃)

卤城之战,魏延、吴懿,又率蜀军正面大败司马懿亲率的军队。

可以说,无论是众望所归的宿将魏延、吴懿,还是沉稳老练的王平皆可能使张郃无功而返!

总的来说,街亭之战,蜀军败于马谡的低级错误。

街亭既败,断陇无望,平取陇右功败垂成!

使街亭不失,断陇成功,平取陇右,则蜀汉的实力将发生巨大变化,后续北伐可能会明显有威胁得多。

然而,历史并没有如果。

一朝用人失误,北伐大业,再无这么好的机会了!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