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同学网约车言论引热议,汽车博主犀利点评,情商问题成焦点

梁博说车 2025-04-15 18:23:50

正文:

一个靠科技视频火出圈的宝藏UP主,怎么就因为一句“不想给好评”翻车了呢?

这还是我们认识的那个何同学吗?

说起何同学,那可是B站的一股清流。

当年一条“5G到底有多快”的视频,直接把他送上神坛。

视频里,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上酷炫的画面,把高深的科技概念讲得明明白白。

那时候,多少人觉得这小伙子前途无量,简直是互联网科技圈的希望之星!

你品,你细品,是不是这个味儿?

可谁能想到,4月11日晚上,他的一条社交媒体动态,却像一颗深水炸弹,瞬间引爆了舆论。

事情是这样的,何同学发文说,自己以前打网约车,司机让给好评,他嘴上答应,回头就忘了。

现在呢,他决定硬气一回,除非服务真的好到他心服口服,否则直接拒绝。

他还把这事儿当成自己克服“讨好型人格”的锻炼方式。

结果呢?这条动态直接冲上微博热搜榜第一,评论区瞬间炸开了锅。

这下可热闹了。

有人觉得何同学没毛病,凭啥非得给好评?

服务不好,难道还要昧着良心夸?

好评是咱消费者的权利,对吧?

也有人觉得他情商堪忧,不就举手之劳的事儿吗?

何必为难人家司机师傅?

大家都不容易,互相理解一下又咋了?

更有人直接开怼:“何同学,你搞科技视频,不也希望大家点赞、评论、关注吗?这和网约车司机要好评,有啥本质区别?” 这话,听着是不是有点扎心?

说白了,这件事儿之所以能引发这么大的争议,就是因为它触及了一个社会性的问题:服务行业里的“好评”到底该怎么给?

现在,外卖小哥、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哪个不是靠着这些“好评”活着?

平台为了激励他们,搞出一套套的评价体系,好评率直接和收入挂钩。

你说他们能不拼命要好评吗?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咱花钱买服务,难道不应该有权利评价服务质量吗?

如果服务不好,还要强行给好评,那这评价体系还有啥意义?

网约车平台,说白了就是个中间商。

它既要保障司机的利益,也要维护乘客的权益。

如果评价体系不合理,只会让双方都感到不满。

平台是不是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怎么才能建立一个更公平、更合理的评价机制呢?

再说说“讨好型人格”这事儿。

何同学说自己有“讨好倾向”,想通过拒绝好评来锻炼自己。

这事儿,你还别说,挺能引起一些人的共鸣。

在这个社交媒体时代,好像每个人都活得很累。

为了迎合别人,为了获得认可,咱们不得不戴上各种面具,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儿。

时间长了,真把自己都给弄丢了。

何同学想通过拒绝好评来找回真我,这勇气,咱得承认。

这种方式是不是有点简单粗暴了呢?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是非黑即白的。

这已经不是何同学第一次陷入舆论风波了。

去年11月,他发布的那个《我用36万行备忘录做了个动画…》的视频,就被网友质疑抄袭。

虽然事后他多次道歉,但这件事儿还是给他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经历了这次“网约车好评”事件,何同学估计也得好好反思一下了。

作为一个拥有几百万粉丝的互联网博主,他的一言一行,都会被无限放大。

在享受流量红利的他也必须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更不是可以随意发泄情绪的垃圾桶。

互联网博主也是人,谁都有犯错的时候。

关键是,犯错之后能不能及时改正,能不能从中吸取教训。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这次“网约车好评”事件,也算是一次宝贵的成长经历了。

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地方,各种言论都有。

我们应该理性看待不同的声音,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判断。

在保证自身利益的也要体谅别人的难处,学会换位思考。

至于何同学,希望他能记住这次教训,以后在社交媒体上发言的时候,多想想,多斟酌。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一句话说错,可能就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何同学最终还是删除了相关言论。

留给我们的思考,远没有结束…… 毕竟谁还没在互联网上翻过车呢?

0 阅读:1

梁博说车

简介:分享汽车知识,传递正能量,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