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报道说,通过中国民间自媒体的“治愈式”宣传,许多中国民众都认为如今的欧洲,特别是德国人的日子已经水深火热,用不起暖气吃不上饭。
其实,这可不仅仅是中国自媒体的“宣传”啊。德国之声9月18日就报道过德国人的水深火热了,题目就是:能源价格飙涨,德国人以后还吃得到面包吗?面包就是欧洲人的“主粮”,可不就是吃不上饭么?
这几个月以来,欧洲各国的天然气价和电价双双上涨,但各国政府目前提出的救济方案主要集中在私人家庭,许多中小型企业苦不堪言,政府该如何帮助他们度过这场危机呢?
德国面包师傅普拉兹(Tobias Plaz)在德国南部城市斯图加特附近经营的祖传面包店,自1890年开业至今,他已经是第四代的烘焙大师了。但现在,普拉兹不知道他如何能继续节省地经营他的生意。
8月底,他收到一封来自天然气供应商的信。之前,每度天然气只需要不到10欧分,而现在普拉兹需要支付将近35欧分。这位面包师将天然气帐单发布在社媒平台上并且写道:“我们与您分享这些信息,希望您能谅解我们的价格变动。”
在汉诺威,大约1000名示威的面包师傅及面包店雇员高举标语和横幅,上头写着“拯救面包师傅”。许多店家为了引起顾客注意,连续几天都关着灯营业。宣传海报上写着:“我们关灯了,今天关的是灯,明天可能就是烤箱。”
没有能源,烤箱就无法运作,但店家如何应付高额的支出呢?提高价格,小面包5欧元、大面包10欧元?面包师们确信,顾客不会为如此昂贵的面包买单。德国面包业联合协会(警告说,如果没有国家财政援助,许多小店家将不得不放弃继续开业。
德国之声中文部记者闫骏说,俄乌冲突、欧洲通胀、全球物流危机以来,他收到了来自中国大陆各方朋友的问候和关心,很多人都是问:"你还不去抢柴火?",你们还买得到吃的吗?你们家的电费暖气费也涨了七八倍吗?他说,通过中国的自媒体宣传,欧洲人现在的日子应该是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而德国又是整个欧洲最大的冤大头,不断的"往自己身上捅刀"。
这位记者说,了解到身边的朋友也有许多和他类似的经历和感受,一位好友如今干脆对每一次来自中国的关心都以"我们天天抢柴火,没钱吃饭"来作答。
欧洲通胀潮确实存在 但是……欧洲各国的实际情况如何呢?
记者闫骏聊了聊德国的情况。
他说,从个人的感受来说。德国此次通胀潮降临以来,超市里面包括黄油、鸡蛋、猪牛肉和海鲜在内的食材价格确实普遍上涨,个人感受涨价幅度大约在30%左右。但在这一定要说的是,德国超市的价格在此轮通胀潮之前在全欧洲的范围内都是很低的。一袋一公斤的面粉最低的时候卖25欧分左右,普遍的价格也就是在45-80欧分之间。一只汤鸡的价格也就是3欧元左右。他说每次从意大利、荷兰、法国等周边国家度假回来,一进德国超市,那种亲民价格带来的幸福感悠然而生,在德国可以切身感受到的"回家的幸福感觉"。
通胀高企不下的今天,在超市购物的时候确实无法随心所欲---通胀潮之前也不行,也会更加关注那些红色、黄色的打折标签。德国超市商业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打折商品的宣传。各大超市每星期都会制作精美的打折宣传画册,送到每个家庭的信箱里。许多德国人都是根据这些信息,来安排自己本周的采购计划。通胀潮之前是如此,通胀潮来临后也是如此。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超市的打折和中国超市的打折略有不同。中国超市的打折大多是濒临过期,或进货量巨大,或严重滞销的产品。而德国超市的打折产品囊括各种品牌,各种档次的商品。买打折的东西,绝对不意味着在生活质量上做出妥协。所以在通胀高涨的今天,确实能够在超市里看到更多的人买空打折商品的货架。尤其是许多商品折扣后的价格和通胀潮之前没有什么不同,甚至还会更加便宜。所以从"食"的角度来说,目前食品的涨幅仍然属于可接受的范围,重点就是之前德国食品其实很便宜,它的起点就很低。
我本人在法国生活,通过这位德国记者的描述,我感觉德法两国情况差别不大。
欧洲人用不起暖气 用不起电?10月中旬,德国、法国许多朋友都陆续收到了天然气月供涨价的通知,涨价幅度在50%到100%之间。而做房地产生意的朋友说,许多客户目前也都陆续收到了取暖费的涨价通知,涨幅也在50%到100%之间。身边的人里,取暖费涨幅最高的是一位刚刚购买了一套上世纪70年代老房子,居住面积270平方米左右的女士。如今她需要每月支付1134欧元的取暖费用,是之前一年的4倍。这样的费用对于2021年平均税前收入为4100欧元的德国人来说,还是不小的一笔费用。但讲实话,拿着平均收入住270平米房子的人应该不多。所以就像之前所说,这是一个极端的个例。
再说说大家关心的电费。2021年年底,也就是俄乌冲突开始之前,闫骏就收到了家里供电公司因为欧洲电价暴涨,无法再履行合同义务而必须宣告破产的消息。把他强制交还给本地供电厂加入基本供应,但是每度电价格从2022年初开始要上涨一倍多的消息。通过互联网提供的各种比价网站,他又为家里签上了新的供电合同,每度电的价格从原来的25.73上涨到37.78欧分,上涨幅度大约为47%。具体来说就是每月的电费从60欧元上涨到大约95欧元。虽然有些痛,但是还能忍受--最多全家再少吃一顿外卖。
身边的朋友有许多和电厂签署了多年的固定价格合同,只要电厂不破产,他们就可以继续享受低廉的电费。但是羊毛长在羊身上,新入网的或者合同到期的用户就必须要为如今高涨的欧洲电价买单。身边一些朋友反应每个月的电费预支确实有30%到100%的上涨,但也还算处于可承受范围之内。
至于法国,法国2023年年初电力期货价格突破每兆瓦时1100欧元,与正常时期的50欧元和2021年夏末的100欧元相比,上涨10多倍。受核电关停等因素影响,法国今冬电力供需矛盾急剧增加。在此背景下,法能源转型部计划推广年度电价浮动制度,鼓励家庭和中小企业在高峰期减少用电量或停止用电,以应对冬季高峰期电力短缺。该制度将全年分为蓝色、白色和红色三部分,蓝色的300天实行优惠电价,白色的30多天实行普通电价,冬季期间有20至30天为红色,电价将大幅上涨以抑制电力消费,供应商需在红色日前一天向消费者发出通知。类似制度此前主要用于工业领域,即工厂在全年大部分时间享受优惠电价,但在电力需求高峰期需应政府要求停产或减产,以减少电力消耗。
德国之声记者说,当然可以理解,这世界上所有的精神内耗都需要有个"二舅"来治愈。但是说欧洲人如今水深火热,民不聊生,取不起暖,做不起饭实在是只有治愈效果,却与事实无关。那些真正为我们着急的亲人们也不同太担心。欧盟各国政府已经陆续砸出巨额资金来减缓能源价格上涨给民众和企业带来的影响。
但是,问题又来了,这笔钱究竟从哪儿来呢?还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