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品牌创意达到饱和时,越来越少的人满足于继续做单一拥趸,为一成不变的印花、元素与主题买单。
潮流是新,潮流更是自我表达,从来不是几百几千个奢侈品牌的文化组成了潮流,那些设计师传达先锋的思想与超前的概念,引领大众去成为独立、有见解的人,穿这些衣服的同时武装了灵魂,这才是“潮流”经久不衰的永恒真理。
然而在奢侈品牌更奢侈,市场价格区间变大而弄潮儿们的购买力也逐步变强的今天,常常有人说,“贵的才是潮牌”,五六位数的限定款才能代表真正的潮流。
而那些不满于穿着老套印花的Remake玩家,就被贴上了“四不像”的评语。
从给校服画下第一笔涂鸦起,每个人就掉进了Remake的潮流陷阱里。如流星般划过天空震撼时尚圈的解构主义,到秀场上的拼接款,无数人证明了并非天价高定才叫“潮流”,用心中热爱解读潮流,便自然成为了其中一份子。
甚至顶级Icon Travis Scott也乐意Remake自己最喜爱的麂皮拼布破坏牛仔裤,制作出一个不同版型,点缀上代表着TS的褐色。
播出不久的潮流穿搭竞技真人秀《这!就是潮流》里,多位选手穿着自己喜爱的单品参加节目,有全世界仅有的三件限定,也有平价衣服自己动手Remake,物质价格本身,从来没有成为晋级砝码。
《这!就是潮流》一改昔日同类型综艺节目的常态,意图填上外界强加的沟壑,仿佛在说:潮流本身,只与潮流有关。
而那些曾经名扬海内外的经典国货,双星乒乓球鞋、大红色的“中国”运动上衣,军用绿挎包、李宁运动上衣以及经典的熊猫上海滩手提包,都以过硬的质量和一时风靡成为了时代记忆。
但这些国货单品时至今日,难道只能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吗?
从来都是“人穿衣服,而非衣服穿人”,重塑经典,把时代记忆与当下时尚重新解构重组,这种Remake充满了民族自信与文化传承。
《这!就是潮流》同样让每一位潮人参赛者自己动手,保留经典中的经典,同时去其糟粕,衣靠人装也实现了国货自强,把鞋子做成包,把Logo做成头饰,把时尚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
是人汇集成了河流,也是万千有思想、热爱潮流的人聚集在一起,潮流才被称作潮流。
既然“人穿衣服,而非衣服穿人”,那是否意味着,任何人都不该被某一品牌、某一风格所束缚,用自己的生活方式与时装态度去浸染衣服本身,才是真正的潮流呢?
《这!就是潮流》无疑更大胆地对这句话做出了解读,节目组甚至随机匹配选手,两两一组交换行李箱,打破本来对某一单品的不屑一顾,同样也打破想象力中对某一风格的抵触。
看不上它?绝不会穿?不敢想象?《这!就是潮流》摘掉所有问号,还原潮流最真实的样貌。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潮人身上也有一千种潮流,千人千潮从来不是冠冕堂皇的纸上谈兵。
经过前两期节目的播出,《这!就是潮流》已经向潮人们乃至于普通大众展现了突出的专业性,每位选手对于潮流的态度迥异,有人自信说“穿什么都是潮流”,有人敏感紧张害怕着节目组的任务,但无一例外,他们对待潮流,是认真的,也有着严肃的内核。
到了第三期节目,《这!就是潮流》继续搞事,如果说比拼100秒的海选展示、60秒的改换穿搭风格,以及后续的Remake国货计划与互换行李箱,足够垂直让人耳目一新,《这!就是潮流》同样不放过人文内核。
刚刚经历过两两PK之后,《这!就是潮流》第三期的主题是“绝配OOTD”,开始两两合作,不仅呼应穿搭,还要呈现出橱窗效果,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在前期准备中,能看到潮人们再一次打破刻板认知,为了喜欢的衣裤与小配饰也与常人无异地砍价,而在想法有所分歧的分岔路口,潮人们也一一展示了优秀的处理方式。
太空废墟的橱窗里,一个先进的宇宙文明来到某一星球,与当地的落后文明产生时尚冲突,一人是携带生化武器的侵略者,一人是复古的原住民;
角落里甚至有雨伞架改造的探测仪,科技感的反差中却有着高度的统一;
“呼呼”描述的是小情侣逃离都市的美好,火车呼啸而过的“呼呼”,心情愉悦时不由自主的“呼呼”,融合统一后转化成了舒适的牛仔、象征生命的向日葵,以及承载生活动力的大行囊,让人不由生出逃离城市的愿景;
也有非科班出身的独立设计师,在队友帮助下突破了自我,动手扎染成衣,突破穿搭、置景甚至市场认知,养眼外表下蕴含着时尚的灵魂。
二次元主题、双喜临门的架构、洛丽塔风格的童年回忆,不仅如此,几位特邀的神秘嘉宾也对选手的任务起到了不同程度的帮助,等你亲自去揭晓!
潮流本身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小众的,是站在时尚洪流尖端的一小批人,但注定它是面向大众的,富含个性特立独行,同时也让人感受到力量与灵魂,“全民潮流”也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