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其实伯仁的死另有真相

江南一郑 2021-11-04 21:44:25

晋朝人物画像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句话的意思还是很容易搞清楚的,也常常被人引用,那么问题来了,这个伯仁是谁,我又是谁?为什么因我而死?

01这个伯仁是谁,我又是谁?为什么因我而死?

其实这个伯仁指的是晋朝的周顗(音椅),字伯仁。这个“我”指的是王导。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悲剧呢?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这就不能不谈到东晋政治生态啦,在晋朝有一项特别的制度,称为门阀制度。简单点来说,就是当时的东晋朝堂上真正掌握权力是门阀士族,是世家大族。所谓“王与马,共天下。”意思是说,司马氏当皇帝,离不开琅琊王氏的支持。

司马睿能登上帝位,就是靠王敦、王导两兄弟背后的王氏家族的支持。甚至称帝后,为了赢得江南世家大族的支持,王氏也没有少出力气。

正是由于王敦的鼎力支持,司马睿先后封王敦担任大将军、江州牧,封汉安侯等,他掌握了长江中上游的军队,还有一定的财权。

时间一长,王敦野心膨胀,开始对皇权形成了威胁。晋元帝心有所忌,也着手提拔重用刘隗(音伟)、刁协等一批人,并在其后又把刘隗、戴渊放在外地领兵以期制衡王敦。

但王敦还是按捺不住,永昌元年(322年),王敦以“清君侧”杀刘隗为借口,起兵于武昌。

身在建康城的晋元帝,如果不想束手就擒,就必须采取相对应的对策。当时刘隗就建议“尽除诸王”,当时王导全家是在建康城内的,只要司马睿下令,就会鸡犬不留。

王导听闻风声,赶紧领着王氏一批人前往台城去向司马睿请罪,一方面和王敦划清界限,一方面恳请司马睿刀下留情。虽然王导和王敦都是一家族,但是毕竟不是亲兄弟,政治立场也不一定就会完全相同。

当王导那二十来人在台城请罪的时候,巧了,这个周顗刚好这时要进宫,王导就请求周顗说情:“伯仁,以百口累卿!”意思是我一家老小百口人就全靠你了。

王导这个时候求周顗,也不是病急乱投医,见一个就找一个,而是因为他们一直不错,王氏之前也帮过周顗的忙,周顗为人比较正直,而且司马睿对周顗比较信任,相当于是红人。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王敦帮过周顗这件事,当年周顗任职荆州刺史、宁远将军刚到荆州,就被杜弢、傅密等叛将打得落花流水,周顗投奔到豫章王敦那里,王敦收留了他。

司马睿比较信任周顗,这例子就很多了。像上文提到的打仗大败了,回到建康,司马睿还是让他做军谘祭酒,不久后又升官为右长史,补吏部尚书。司马睿称帝后,更是拜为太子少傅。

皇宫内院

王导眼巴巴的求周顗,但是周顗径直走进宫内,像没看见似的,但是你要以为周顗不关心王导,那你可就错了。

周顗随后见到司马睿,就坦言王导对皇帝忠诚,变着法子说服司马睿,正是周顗“申救甚至”,司马睿听从了他的话,王导一家才幸免一死。

但是,周顗并没有把这样的结果告诉王导,反而是一阵“谜之操作”。周顗喜欢喝酒,和皇帝议事结束后,周顗又喝了酒,酒醉之后,才出的宫,这时王导一家还在外面跪着呢。

王导又喊周伯仁,周顗没和他说话,反而看看左右说:“今年要把这些逆贼全部杀了,获取斗大的金印挂在手肘上。”

等回到家中,(笔者估计这时酒醒了差不多了)又上一道表章给皇帝,说王导怎么怎么忠诚,言辞非常诚恳,关切之情溢于纸面。

这就是周顗,大家说说看,是不是“谜之操作”?按照现在的通常的观点,我帮了你的忙,我不想邀功,至少我要让你知道,即使是不想让你知道,至少不能认为我是敌人,没有帮忙呀。

就这样,王导误以为周顗不帮自己,对周顗有了怨恨之心。

而王敦这时率领的大军直接扑向建康,司马睿没有还手之力。王敦开始诛杀异己分子了。

关于周顗的处理,王敦就三问王导,因为建康这边朝廷官员能力和立场,王导比较熟悉。

周顗要不要重用?如果不重用,能不能留有小用?如果还不用,就杀了。

王导对王敦三问,都没有吭声。

王敦就此杀了周伯仁。

直到后来,王导翻检宫中档案文书,才发现周顗上书皇帝的表章,原来自己是误会了,所以才感叹:“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古代酒器

02 其实伯仁死亡很大程度上是与他饮酒醉酒有关

伯仁的死的确与王导有直接关系,但是笔者认为周顗的死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周顗好酒醉酒。

为什么笔者要把被杀的原因归罪于饮酒醉酒呢?

因为周顗不止一次在喝酒上耽误事,空口无凭,来,我们让史料说话。

第一次,司马睿在西堂宴请王公大臣,喝酒喝得高兴时,司马睿问:“今天我们君臣聚集于此,和尧舜在位时相比怎么样啊?”

明眼人一看,司马睿想听人家夸夸呀。

结果周顗“因醉厉声”说,虽然都是人主,怎么敢和尧舜时代比呀!

司马睿当场就怒了,让廷尉拿着诏书杀了他。

第二次,有位叫纪瞻的尚书宴请王导和周顗,这个周顗再次“荒醉失仪”,被有关官员弹劾。喝酒能喝到让别人弹劾,你能说这能不耽误事吗?

所谓事不过三,第三次,就是上文提到的王导跪在台城,周顗从宫中出来,不理不睬王导,反而说出那番话来的那次。

如果不是醉酒,怎么会造成王导误会?如果不是王导误会,就开口吱一声,凭着周顗的声望,怎么会死呢?

所以笔者以为,周伯仁,虽因王导而死,但真正的死因却是因为醉酒。美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哦!

太平军这些悍将,如陈坤书、谭绍光、林凤祥等,你认为谁更强悍?

太平军与清军反复争夺的高淳东坝有什么故事,芜申运河有前景吗?

明朝知府略施小计,智断一起杀人纵火案

他救过曾国藩两次命,为什么曾国藩还要两次弹劾他?什么仇什么怨?

从太湖潜山战役、安庆战役看胡林翼的战术思想以及具体实施​

0 阅读:161
评论列表
  • 2021-12-04 13:53

    不理解,既然帮了朋友,为何还要假装是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