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小学二年级的难度,按照没有培训的情况下,90分的成绩就算合格,95分成绩很优秀。一个自主学习的孩子,虽然只考了95分的成绩,但就已经算的上很出色。
但在一些内卷较为激烈的名校,培训成为常态,不仅是随着课堂进度进行,而且还超前学习,一个班级40人,可能38人在进行所谓的培优,在这种强度情况下,该阶段的难度无法形成区分度,100分的成绩成为标配,98分可能都是倒数。
补课就是补课,没有所谓的培优,提前学一遍不是更优秀,只是抢着多学习一遍,三分力度的课程难度设置,却花费了七八分投入。只要有补课现象的存在,再多的满分也不出色,考试成绩不能衡量一个学生的真实能力。
在小学阶段,补课对于成绩提升体现尤为明显,而进入初二以后,学科难度和数目都增加,时间和外力投入不如小学有效果,不再是投入三四分力气,而是要投入六七分,自主学习的孩子随之增加投入度,并不觉得太大压力。
而原先就已经九分十分投入的学生,初二现象开始集中呈现。而原先投入度六七分的学生,为了保持成绩,就需要投入到十分,虽然成绩表现不错,但已经明显的呈现后继乏力的状态,尤其是数学学科不能思维方式变化,往往依靠记忆模式的方式,来弥补思维能力不足。
高中之所以比拼天赋,在于大家都投入十分的精力,以及背模型解题方式的无效,自主思维能力成为决定成绩关键。
经过补课获得较好成绩的学生沒有潜力,濳力己用完了。
教培的大部分学生没有自己的学习的能力,只等着别人喂,这样的结果自己应该能想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