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气变好了,但代价是什么?”英媒:代价是全球变暖加速了

周律鸣不评 2025-04-11 19:08:50

自“中国威胁论”提出以来,不止美国,诸多欧洲大国都对中国起了“防备之心”,虽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像美国一样敢跟中国直接杠,但通过文字软实力渗透世界思想,他们倒是手到擒来。

“中国威胁论”虽然不是事实,但在西方这么多年的宣扬下,也已经成为了许多人“印象中的中国”。

甚至在许多西方群众眼里,中国还不如印度发达。而当他们踏上中国的土地的时候往往会惊叹,原来那些报道都是假的。

如今,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了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国,即便面对美国的围攻,我们也有反击的实力。然而即便如此,那些西方国家依旧没有放弃污蔑中国,最近,英国媒体的一篇文章热度不小,内容直指中国,扬言是因为中国治理空气,所以全球变暖加速了。

英媒所说是真是假?

近日,英国媒体《新科学家》发表了一篇文章,字字句句都离不开中国。这篇文章写的是一名气候学家的新发现,但标题却十分耐人寻味。

它的标题是:中国空气污染大幅减少,导致全球变暖激增。

不得不说,这个标题实在太荒谬了。首先,中国空气污染减少,那是中国治理有功,对全球空气环境来说也是一件好事。但是,英国媒体为何把中国的环境治理,和全球气候变暖扯上关系呢?

中国近几年的空气治理的确有了很大的成效,虽然在许多年前,中国的雾霾现象的确很严重,长期被西方国家诟病,但是如今,中国已经通过治理,有效的改善了这一现象,并且成为了全球空气治理的榜样。

要知道,改善空气质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中国却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做到了。只可惜,这样的努力赢来的不是认可,而是西方空口白牙的污蔑。

那么,英国媒体为何要这样污蔑中国呢?这位写文章的气候学家,难道是和中国有仇吗?

仔细通读文章,我们不难发现,这篇文章的内容还是很有深度的,但是却有一个令人误解的标题。换句话来说,这篇文章之所以会引发热议,完全是因为它的标题,而作者本人,却并没有污蔑中国的意思。

甚至,这篇文章的作者,挪威气候专家萨姆塞特还对中国的空气治理夸赞有加。比如在文章中,萨姆塞特特地表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对空气污染的治理,非但没有加剧全球变暖,反而揭开了本就存在的气候问题的本来面目。

由此可见,萨姆塞特对中国治理空气应该是秉持着支持和积极的态度的,但是为何会被曲解成标题的意思,好像是在针对中国呢?

据悉,发表这篇文章的《新科学家》是英国的“一流科学新闻杂志”,以“专业性”和“可读性”著称,所以,当广大读者们在《新科学家》读到这样一篇标题的文章时,不会去怀疑它的真实性,更不会想到,杂志编辑用一个标题,就完全改变了文章和作者本人的真实想法。

外媒妖魔中国何时休?

既然萨姆塞特已经客观的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对于空气污染的治理成效,为何会被杂志编辑这样曲解呢?难道是这个编辑故意在给萨姆塞特挖坑?

其实,这是西方媒体的一贯做法。

《新科学家》虽然是一本科学杂志,但为了销量和热度,已经开始剑走偏锋,本次被编辑曲解的文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也体现出,外媒为了妖魔化中国,已经无所不用其极。

这篇发表在外媒的文章,广大的读者受众自然是外国民众,如果有些民众没有仔细阅读文章的内容就加以传播,那么势必会加深“中国威胁论”的影响力,三人成虎,让误会越传越离谱。

而对于被文章标题指责的中国来说,等到这篇文章在中国流传开来的时候,可能都已经过了国外民众讨论的时机了,中国的“妖魔”印象已经在外国人民心中根深蒂固,即便该杂志再出面澄清,也难以挽回对中国名誉的伤害。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文章中还特别提到了两句话,一句话是说,萨姆塞特的这项研究还没有经过同行评审。另一句话则是说,截止发稿的时候,中国生态环境部并没有回应《新科学家》的置评请求。

这两句话就像是给《新科学家》立了一个“免死金牌”。如果有一天东窗事发,被人发现是编辑有意在对文章进行曲解,《新科学家》一可以甩锅给萨姆塞特,说萨姆塞特的研究是不专业的,二可以甩锅给中国生态环境部。

由此可见,《新科学家》在发出本文之前,就已经给自己想好了退路。简单来说就是,如果有错,绝不是杂志的错,但如果文章有热度,增加的也是杂志的热度和点击量。

这样的方式,不仅有悖新闻的真实性,也有悖杂志的专业性,不知道这名编辑在处理这篇文章的时候是否会感到脸红?又或者说,污蔑中国对于一个外媒编辑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近年来,外国媒体没少在“妖魔化中国”身上下功夫,尤其是一些有影响力的大媒体,多次凭借着断章取义的文字,给外国群众塑造中国霸权、落后的形象。

甚至,连美国新上任的总统特朗普也习惯性的用“推特治国”,这几天闹得沸沸扬扬的中美关税之争,就是由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言,一步步激化到现在这个地步的。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不得不重视国外媒体对中国的不公平报道,笔杆子写出来的文字对人的认知乃至精神都会产生影响,我们希望外媒在写中国报道时,能够秉持着客观公正的态度,最起码不要丢失自己做新闻的本心,否则,就会像《新科学家》一样,一点一点失掉自己的公信力。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参考资料:

0 阅读:0

周律鸣不评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