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不少人总觉得“定远”装备的305毫米主炮口径大,因此威力就大,射程也远,不过这个看法实际上有误。
“定远”级铁甲舰的主炮是克虏伯公司所产的1880年式25倍径305毫米后膛炮,身管长7625毫米,发射药燃烧室长1406毫米,单根炮管重31.5吨。每门305毫米后膛炮备弹50发,常用弹种包括穿甲弹、榴弹,其中穿甲弹重325千克,装药4.6千克(有些穿甲弹不装填炸药,使用沙子配重),榴弹重292千克,装药15.5千克,最大发射药包为72千克。穿甲弹最大火炮初速500米/秒,榴弹最大火炮初速530米/秒,最大射程7800米。
使用穿甲弹时,305毫米后膛炮在1000米距离理论上可击穿494毫米厚的锻铁板,2000米距离上穿甲能力也有433毫米,威力还是蛮大的。
然而“定远”的305毫米主炮有一个缺点,就是受吨位的限制和火炮布局的影响,炮管不能太长,所以只采用了25倍径的身管。而同时期北洋水师、日本海军所采用的其他克虏伯火炮大多是35倍径,炮弹能在炮膛中得到更多的加速时间,初速更大,性能也更好。
比如像北洋水师“平远”和日本海军“浪速”、“高千穗”所装备的克虏伯1880年式35倍径260毫米后膛炮最大射程达到了12200米,在1000米距离上使用穿甲弹可击穿574毫米厚的锻铁板,2000米距离可以击穿512毫米厚的锻铁板。无论是射程还是穿甲能力都要强于“定远”的305毫米火炮。
所以“定远”的305毫米主炮并非当时中日海军性能最好的火炮。
此外“定远”级铁甲舰的305毫米主炮虽然口径大,不过实际上炮弹的破坏力有限。在黄海海战中,“定远”和“镇远”的305毫米主炮主炮虽然多次击中敌舰,但是大部分效果一般。
像日本舰队中由邮轮改装的代用巡洋舰“西京丸”号就中了4发305毫米炮弹,其中两发是穿甲弹,击中“西京丸”以后没有爆炸,穿透舰体直接掉落海中。另有两发榴弹在后部的军官餐厅和轮机舱之间爆炸,造成舰尾各军官舱室出现不同程度损坏,通向舰尾舵机的液压管路受损,不得不改用人力舵操纵。
尽管“西京丸”号除了这4发305毫米炮弹外,还挨了包括1发210毫米炮弹、2发150毫米炮弹和3发120毫米炮弹在内的8发炮弹,受损依然不重,战后评定舰体也只是轻伤,舰上官兵也只有11人受伤。可见北洋水师所用炮弹的威力不足。
在整场海战中,只有击中“松岛”的两发305毫米炮弹恰好引爆了堆积在炮位附近的数十发120毫米炮弹,结果导致“松岛”重伤。不过这显然不是光靠305毫米炮弹自身造成的。
所以这305毫米大炮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厉害,海战中没有击沉一艘敌舰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