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峰回老家过年,亲自动手烧火做饭乡情浓

小浩美食有约 2025-02-21 17:13:33

在北方农村,烧火做饭是一件看似平常,却充满回忆和温度的事。

小时候,一口大灶、一堆干柴,能烧出家的味道。

而多年未在厨房“露一手”的郭晓峰,竟在大年初二帮着母亲烧火做饭。

这位在荧幕上光鲜亮丽的演员,回到山东老家,却变回了那个手脚麻利的大哥,引得亲戚们啧啧称赞。

这其中究竟有怎样的故事?

郭晓冬初一现身武汉

春节总是分不开“家”与“家人”的温情。

郭晓冬一家在初一被网友拍到,他们戴着口罩、逛着热闹的小吃街。

有人猜测,可能是因为家里过年的安排有所不同。

早些时间,郭晓冬刚回了一趟山东老家,忙着看望母亲。

而初一,他风风火火赶去了武汉陪丈母娘一家过年。

这一家三口的脚步不停,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郭晓峰的大年初二。

他选择留在家乡山东,陪伴年迈的母亲。

这天,他和母亲一起在厨房忙活,招待前来串门的老家亲戚。

虽说兄弟二人一个“南”、一个“北”,聚少离多,但分工显然很默契。

哪个儿媳妇不喜欢女婿年节来敬一杯酒?

哪位母亲又不希望儿子年节能留身边端一碗饭?

大年初二,郭晓峰回山东老家陪母亲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明星的春节一定很豪华。

然而郭晓峰却用行动告诉大家,过年,其实最重要的是那一份陪伴。

一家老小围坐在老屋,热炕头、老灶台,这才是真正的团圆年味。

今年的山东老家,明显有了新的变化。

老房子不再显得破败,院子被翻修得干净整齐,门窗刷了新漆,还添置了几件新家具。

大家都说,这些改变离不开兄弟俩的付出。

他们不仅修了村里的路,还架了一座桥,方便母亲和乡邻们出行。

这样的孝心,村民们看在眼里,连连称赞。

而年节期间,鸡鸭鱼肉的香味一向是老家的年味标配。

但这一回,郭晓峰打破了“标准流程”。

当炊烟袅袅升起,他站在厨房大灶台前,一改细皮嫩肉的“演员”形象,开始帮母亲生火。

翻新老房子,修路架桥显孝心

说起这老家,郭晓峰一点也不嫌弃。

有人调侃,城里住惯了,再回老家会不会觉得不适应?

郭晓峰只是笑笑,说每次跨进老家的院子,心头就有种安稳踏实的感觉。

这些年,兄弟二人赚了些钱,却始终惦记着让村里的环境更好一点。

村民们至今记得郭晓峰说的那句朴实话:“我们多出点力,大家走路、过桥省事,方便,也安心。

”这些看似简单的念头,却真正改变了乡亲们的生活。

这次老房子的翻新,也让家里多了年味。

亲戚朋友一进门,总是忍不住感叹,老房子既留住了旧时光,也有了新的模样。

烧火做饭,郭晓峰重温童年记忆

但最有意思的,是郭晓峰和母亲在厨房里的场景。

灶火底下一堆柴火,火苗噼里啪啦地响,他说,这种声音好像把人拉回到小时候。

谈起童年,他一边烧火,一边和母亲念叨着小时候的趣事。

那时候家里总是缺柴,他和郭晓冬兄弟俩每天打着赤脚跑到田间捡干草,常常两人拎着一大捆回来。

母亲则在厨房里忙着炖菜,有时候是一锅土豆炖肉,有时候是白菜粉条。

这次也不例外,母亲又炖了一锅排骨白菜粉条。

“清水炖的,没啥调料,这就是小时候的味。

”郭晓峰说话时带着点回忆的味道。

只是这回,他也亲自动手添盐拌味,还得意地夸了一句:“我这技术不差吧!

这样的饭菜虽然简单,却不乏温情。

大锅热腾腾的炖菜一端上桌,配上薄薄的煎饼,就是满桌的幸福味道。

朴实的烟火气息里,流淌着的是一家人浓浓的感情。

升华主题

有人说,做饭是最平常不过的小事,但为家人烧火做饭的背后,却藏着深深的爱与责任。

郭晓峰用简单的陪伴诠释了孝心的意义。

他忙碌了一年,却愿意用春节的时间留在老母亲身边。

这种细水长流的简单幸福,也许比任何山珍海味都更有意义。

春节,不单是团聚的日子,更是重拾初心、找回本源的时间。

无论我们走多远、变多“城里”,家总是那个让我们放下所有伪装、坦然回归的地方。

所以,过年究竟是什么?

或许,它就是你掀开锅盖时溢出的那一股久违的香气,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小时候的打趣和回忆。

春节,不在形式,而在于心的归属。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