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迪生效应是由于灯丝被电流加热才发射电子,这叫做热电子发射。与之类似又不同的是,1879年,英国科学家克鲁克斯研制了一种高真空放电管(克鲁克斯管)。克鲁克斯管是在阳极和阴极之间的高压作用下,管里残存的气体发生电离,在阳离子撞击下,阴极发射电子,这叫做二次发射,发出的射线被称为阴极射线。
阴极射线被发现以后,有人认为它是一种类似光的波,后来人们发现阴极射线在磁场中能够偏转,就推测它是一种带电粒子流。1892年,赫芝发现阴极射线能够穿透薄金属片,这说明它不可能是带电的分子流或者原子流。阴极射线到底是什么呢?这条神秘的“射线”吸引了当时最优秀科学家们的注意。
1891年,斯通尼创立了“电子”一词,表示基本电荷。当时电子的意义只是表示电荷的单位,虽然没有确立它是不是具有真实质量的粒子,但已经表明电不是一个连续的物理量。那么,电子所表示的基本电荷和阴极射线又有什么关系呢?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研究了这个问题,并且找到了答案。他证实了阴极射线确实是具有质量的带电粒子束,并测出了阴极射线粒子的质量和电量的比值,这种粒子束中粒子的电荷等于基本电荷,这种粒子就是电子。电子的发现不仅在科学上有重要认识价值,而且在技术上,离电子管的发明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