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历史调查室
当俄乌冲突迈入第1073天,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一句“乌克兰倒退百年,俄罗斯却更强了”的扎心评价,彻底撕开了基辅的遮羞布。面对美国对援乌的冷淡态度,乌军不得不在2月1日这一关键节点上演“绝地求生”,但俄军的钢铁洪流,真的会给乌克兰喘息的机会吗?

根据俄军战报显示,1月31日凌晨俄海军里海舰队第177陆战团突然强攻库尔斯克地区乌占区,截止2月2日已闪电般突入苏贾市东郊的扎莫斯捷村。这座看似普通的村庄,实为苏贾防线的“护城河”,一旦失守俄军重炮便能直接覆盖城区。更致命的是,俄军同步拿下东南部的马赫诺夫卡村,形成“钳形攻势”将乌军逼入绝境。
耐人寻味的是,乌军至今拒绝承认这两处战略要地失守。军事专家指出,俄军每月初的“固定攻势”已成规律,而苏贾市作为库尔斯克地区最后的堡垒,极可能成为俄军“三周年献礼”的主战场。若此城陷落,乌军不仅将失去北线重要补给枢纽,更会重创本就低迷的士气。

在苏贾战线吃紧的同时,俄军在东线战场也取得了突破。俄军1441摩步团已悄然逼近顿巴斯矿区重镇米尔诺格勒。这座仅有24平方公里的“煤炭之城”,地下埋藏着1.39亿吨优质煤矿,曾是欧洲能源版图的重要拼图。如今,这座没有天险可守的城市,正沦为俄乌博弈的“绞肉机”。
乌军虽已疏散4.6万居民,将全城变为“断水断电的鬼城”,但面对俄军机械化部队的碾压式推进,巷战拖延战术显得杯水车薪。更值得警惕的是,俄军一旦控制该地,不仅能切断乌军东部能源供给,更能将顿巴斯与克里米亚连成“资源走廊”,这或许才是俄军真正的“能源阳谋”。

比前线溃败更触目惊心的,是基辅的“豪赌”。英国《卫报》曝出猛料:10名经验超两年的乌克兰雷达操作员被强征为步兵,最终仅4人走上战场,其余6人宁可被开除或当逃兵也不愿送死。这种近乎“让专家拼刺刀”的荒诞决策,暴露了乌克兰人力资源枯竭的现实。
分析人士指出,乌军此举实为“拆东墙补西墙”。当防空精英被迫填战壕,后方城市在俄军无人机面前的脆弱性将成倍放大。但基辅显然顾不得这些:前线日均阵亡千人、征兵官当街抓壮丁的残酷现实面前,“活过今天”远比“考虑明天”更重要。
在乌克兰赌上国运死守防线时,美国一句“考虑从中东撤军”的宣言,让基辅出了一身冷汗。这位曾高喊“24小时结束俄乌战争”的美国总统候选人,若真对中东都选择“战略收缩”,又怎会为乌克兰与核大国俄罗斯硬碰硬?
这场1073天的消耗战,正在演变成西方世界的“信誉试金石”。当美国摇摆、欧洲乏力,乌克兰的“西方保卫战”叙事已摇摇欲坠。或许正如俄媒嘲讽的那般:“基辅用一代人的鲜血,只不过证明了谁是棋子,谁是棋手。”

乌军的“三大战场豪赌”,本质上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在白宫彻底转身、欧洲疲惫,也是在最后一个乌克兰士兵倒下之前,尽最大可能结束俄乌冲突。但冰冷的现实是:当美国的撤军刀锋闪过中东,基辅听到的,或许是乌克兰版“西贡时刻”的倒计时。

(文章信息来源:美国战争研究院、路透社、英国卫报、美联社对俄乌冲突的跟踪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