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顾 韩
编辑|李春晖
当6月的上影节开幕论坛上,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说出“对电影真正的冲击是剧集的崛起”,其带来的刺激与引发的热议,不亚于九年前他在同一场合喊出“未来电影公司都是为BAT打工”。
“今年热播的几部剧像《狂飙》、《漫长的季节》,这样的长剧集讲故事的质量越来越高,覆盖面越来越广。”在于冬看来,剧集的成功也在提醒电影人,要回来讲故事、拍人物,不是拼特效的时候了。
有此感受的不止于冬一人,2022年是国产剧的转折之年。不管是大众热度还是专业口碑、产业价值还是社会影响,剧集都实现强势增长。是娱乐也是启蒙,是生意也是意义,这样的剧集,当然也坚定了视频平台长期投入的决心。
“在腾讯视频的所有内容品类中,剧集仍然是核心。”今天(6月19日)的腾讯视频影视年度发布上,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在线视频首席执行官孙忠怀明确宣告。一方面,剧集是这个时代最普世的文艺消费品,在可预期的未来不会改变。另一方面,在线视频平台的商业模式决定了,只有剧集才是网站用户持续付费的根本驱动力。
让电影大佬羡慕的,正是当剧集的品质、产出频率与商业模式三者皆成熟时展现出的盈利能力。如今长视频平台相继实现财务扭亏为盈、内容信誉回升,证明了这条路并没有错。
但还不够。现在是偶有精品,我们想要好剧不断。当各大平台摩拳擦掌进入新一轮竞赛,这次能实现真正的“好剧自由”吗?当腾讯视频喊出“一年做好100部剧”,这家平台、这个行业准备好了吗?
后疫情时代,重新定义好剧过去三年,行业生态与观众心态的改变震荡着整个剧集领域,内容潮流、明星、主创、内容厂牌都在激变中迎来洗牌。
“后疫情时代,大家正在重建生活的坐标,无论是内容制作也好,还是生活方式也好,出现了很多以前没有出现的现象。以前牢不可破的东西,现在可能就被打破掉了,以前不敢想象的东西,现在却敢想象了。”孙忠怀在演讲中分享了他的观察。
这首先表现为观众审美的提升。粗制滥造的作品越来越混不下去,而审美高级的作品、无论大众还是小众,都能获得口碑加成。2022年是公认的古偶复兴之年,《梦华录》《星汉灿烂》等作品脱颖而出,除了剧情立意上的创新,表现手法也较以往的“流水线古偶”有所升级,置景精细考究,光影运用得当。
可喜的是,此次审美提升是整体性的,并不止于对视听美学的追求。《三体》深度还原原著,稍显硬核晦涩。《漫长的季节》是一部作者化剧集,某些集数时长在100分钟以上,这些在以往可能是“赶客”的坚持,如今都得到了市场的尊重。“用户比过去更为成熟,有耐心,有判断力。”孙忠怀指出。
另一个显著变化,是观众的关注点在发生迁移。
过去是向外探索世界、注重广度,现在则是向内探索内心、注重深度,唯有更加有层次的表达,才能满足今天的观众。早期悬疑剧展现奇情悬案即可,如今则是社会派推理当道。同理还有都市剧,这届观众想要从中看到真正的生活,以及人物内心的成长与抉择,而非一味的求爽、求话题。
这些表现在内容生产端,则是粗暴追热点的人少了,踏实做内容的多了。孙忠怀透露,今年以来的腾讯视频立项决策会上,越来越多的项目是在强调自己的差异化、独特性,而不是强调去抓什么市场热点。换句话说,观众的成熟进步,支撑起了创作者多样化的内容追求。
比方说,更加放心去拥抱现实题材。爆款来自共情共振,再恢弘的想象也要触摸生活的质感,这成为从平台到观众的共识。《狂飙》《漫长的季节》无不是从历史现实中来,又让观众对现状产生新的感悟。而这也指出了现实题材的当下使命与发展方向:艺术不是逃避现实的手段,而是理解现实的媒介。
同时,创作者也做好了啃硬骨头、做硬菜的准备。得益于《开端》《三体》等爆款的撬动,科幻题材升级为一条国剧新赛道。严肃文学、传统文学也加入IP开发行列,如茅奖作品《人世间》、余华小说《文城》,以及正当红的东北伤痕文学。
不仅如此,今年市面上还涌现出一些挑战传统认知的垂直创新内容,不再追求面面俱到,而是将一个点做到极致。《去有风的地方》虽有节奏慢、剧情弱的争议,却精准戳中了社畜疲惫不堪、想要逃离的心理。《夏花》以极度认真的态度改编晋江网文、刻画青春萌动,在女性观众中赢得了口碑。
“重建生活坐标也好,探索新生活方式也好,我们需要有一个信得过、靠得住的根与魂。有了根和魂,才敢去四处研究探索一番。”孙忠怀谈到,文艺创作同理,内容探索需要有根与魂的引导。根是中华文明的根,例如,让传统文化赋予古偶深度,让古偶成为文化传承的容器;魂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魂,让剧集成为中国好故事的载体,助力对内对外传播。
而说到底,好故事才是剧集的基石,创作的所有努力都要服务于讲好一个故事。一个逻辑自洽、没有bug的故事,依然是剧集创作的重中之重。
“做好每年的100部剧”“好剧自由”,顾名思义,知道了什么是好剧、要做什么样的好剧还不够,还要让观众有足够的选择空间。这不是单部剧的品质问题,也不仅仅是创作层面的问题,而是对视频平台的布局与产能提出的新要求。
纯砸钱、广撒网的粗放打法已经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精耕细作,这也正是视频行业走向成熟的标志。作为对这一趋势的洞察与回应,早在两年前,腾讯视频就提出了要成为“艺术与科技驱动的视频娱乐引领者”的中长期战略,令接下来的转型探索有了总纲领。
2022年4月的“早春业务分享会”上,腾讯视频提出“降本增效”、“成本优化”、“创作激励”等主要理念,以达到让内容理性生产、成本合理分配,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一年后的同一场合,内容要求进一步细化为“爱”“燃”“智”“议”四大赛道,以及“五要五不要”内容取向:
重点投入高品质带来价值流量的、持续形成长期品牌IP的、尊重戏剧规律和制作诚意的、品类题材有创新的、有价值表达的作品;同时坚决不要复制雷同的、悬浮低俗的、没有创新的,以及没有当下价值的低效作品、高投入低产出的降级作品。
以此为基础,孙忠怀提出了一个更加务实的目标,“腾讯视频每年播出新热内地电视剧差不多100部、3000集左右,做好这100部剧,就是我们电视剧团队最主要的目标。”
这一目标又可拆解为具体执行中的四个关键点:对品质的要求,100部剧的整体水准要有所提升;对品类的要求,播出内容必须丰富多元,能够满足不同类型观众的诉求;对上限的要求,100部里要能“蹦出一些特别拔高的、让观众记一辈子”的爆款作品;最后,对下限的要求,要尽可能减少平庸之作。
“用我们内部的工作用语来说就是减少B级剧,减少掉级的剧,这可真不是一个容易的目标。”孙忠怀坦言。
可以说,当天公布的最新片单正是腾讯视频内容策略升级的最好注解:170余部作品涵盖了古装、年代、都市、爱情、家庭、谍战、科幻等多个类型,彰显出多元、创新、前沿的布局眼光。
除了一如既往在主流大剧与现实题材上加磅,为即将到来的抗战胜利80周年储备了大剧《归队》《战争和人》,“X剧场”、精品短剧、喜剧矩阵、科幻矩阵也有更多项目亮相或释出物料,张艺谋执导的电竞剧《英雄联盟》正式官宣。
同时,合作对象的范围与量级均有扩充,稳定作品的爆相。例如,马伯庸IP再次出现在腾讯视频片单中,《长安的荔枝》自带开发熟手留白影视。此外,当天还发布了与阅文集团的长期互信、深度合作战略以及与TVB的精品片库共享计划。
重塑产能,从制片人开始?除了有效播剧,还要建立稳定持续的内容供给。毕竟,平台在内容上所做的努力,最终都是为了让用户对平台也产生喜爱与信任。“只有这样,用户才愿意持续付费,商业模型才能成立,行业也才能持久繁荣。”孙忠怀说。而腾讯视频此次重塑产能的具体行动,正与观众想到一块去了。
硬糖君之前讨论过,在网友为国剧操心的过程中,幕后工种的关注度不断上涨。编剧、导演都已经过一轮造神与祛魅,目前轮到制片人被视为一部作品审美高低的决定者。腾讯视频对内部管理方式的反思、转型与升级,也正是围绕制片人。
“可以说,腾讯视频制片人审美水平的平均线,决定了我们平台观众消费作品的平均线。我们审美的上限代表他们能够享受的上限,我们对作品容忍的底线代表了他们能够接触到多少平庸之作。”孙忠怀直言,因此首先要督促制片人提升专业性。
其次,要扩大制片人团队的数量,让每个作品都有足够的人力与注意力跟进,避免沦为平庸之作。经历了2021-2022的降本增效瘦身之后,目前腾讯视频有比较充足的编制,能吸收更多年轻人、科班出身、有过项目实际操作经验的人才。
同时,管理要升级,制片人考核尽可能打破大锅饭。“每个制片人拿到的钱跟作品最终的质量要挂钩。过去弹性不够,搞平均主义,现在这个机制要改,要提供足够的动力和压力。”
最后,要形成尊重艺术家、尊重创作的信仰,并落到实处。“比如积极主动走进合作伙伴公司听项目介绍,比如讨论作品基于价值观、故事核、创新点来讨论,先别谈钱,比如缩小决策会规模,单次会议最多讨论三四个项目,确保每个项目都得到尊重,等等。”
更重要的是项目评判标准的升级。孙忠怀承认,过去腾讯视频作品的好坏标准更多指向一个包含流量和财务的复合型指标,考虑了财务上的成功,但与“艺术驱动”不完全一致,因此要升级调整,将作品的艺术成就与业务成功分开看。
“上上之选是二者都成功,口碑与流量双丰收。假如二者不可兼得怎么办?我觉得对于每个作品的创作者而言,一定是选艺术,选口碑。艺术成就是1,财务成功是0。没有前面的1,再多0也无意义。这两个标准分开,可以避免创作者走入误区,迷失方向。”
曾经流行于行业上游的唯数据论,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下游的思维观念。经常有网友开帖讨论,豆瓣评分突出但数据逊于许多长剧的《漫长的季节》究竟是否算成功,平台的重金投入是否值得。此次腾讯视频对于项目标准的表态,当可解决一部分这样的疑问。
事实上,《三体》《漫长的季节》的主创都曾在采访中感谢平台。前者曾出现延期、超期以及需要追加资金投入的情况,后者很任性地完全按照故事节奏来设计集数与单集时长。但这些都得到了平台的理解与支持,也最终转化为外界对平台的信任与尊敬。
在文艺圈,剧集的地位一直不算高,所谓“拍电影的看不上拍电视剧的”。连吃瓜群众都觉得,电影咖比剧集咖“高贵”。
过去几年,剧集更是来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受困于大IP、小鲜肉模式,剧集是“内娱药丸”的集中体现;不够快也不够直给,长剧集没准儿会被短视频淘汰;以及剧集捉摸不定的投入产出比,正是令长视频陷入烧钱泥淖的罪魁祸首。
但也正是在危机中,头部平台主导重建了行业秩序,剧集重新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甚至精神启蒙的最主流内容形式。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些由《西游记》《甄嬛传》构成的集体回忆,也始终期待有更多《狂飙》《漫长的季节》唤醒日常的平淡。若好剧可自由,则生活更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