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7月27日的傍晚,小伙闫志国提着两盒点心,跟着新婚妻子张胜兰走进了唐山老丈人家。
五天前他们刚办完喜事,这会儿趁着婚假最后一天来唐山看望岳父岳母。小两口原计划住一晚就回单位,闫志国连明天返程的火车票都揣在了兜里。
晚上就在这对新人陷入深睡之时,忽然觉得身下的炕像浪头一样拱了起来,一瞬间房屋摇晃,砖石倒塌。

两人所处的唐山遭遇了大地震,受了重伤的张胜兰高位截瘫。
更绝望的是,医生直接告诉闫志国夫妻两人,他们能相见的时间仅剩3个月,也就是不到100天。

日子一天天过去,两人不仅拒绝成为医生口中“百日夫妻”的断言,更是将奇迹延长到41年。
震出的爱情与国同岁的闫志国,20岁便考入北京空军部队,成为一名令人艳羡的歼击机飞行员。

身为飞行员的他,技术精湛,每次执行任务都完成得相当出色,领导对他那是赞不绝口,同事们也都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可这么优秀的他,在感情方面却一直是一片空白,都成了部队里的“老大难”问题。
身边的战友们时不时就调侃他:“志国啊,你这飞行技术一流,咋在找对象这事儿上就这么不给力呢?”

每次听到这话,闫志国也不反驳,因为他心里也着急,可缘分这东西不是说有就有的。
而且,这和他的工作性质脱不了干系,飞行员的工作强度大、要求高,大部分时间都扑在了训练和任务上。
连轴转的工作模式,让他根本没时间去认识新的朋友,更别说谈一场风花雪月的恋爱了。

更要紧的是,飞行员的工作风险也不小,不少姑娘一听说这工作性质,心里就打起了退堂鼓。
领导看着闫志国的感情状况,心里也是干着急,便决定亲自出马,帮闫志国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
几经探寻,领导得知部队里的护士张胜兰同样未婚,领导觉得他俩十分般配,要是能凑成一对那可真是皆大欢喜。

于是,在领导的牵线搭桥下悄然开始了,不过,受制于当时的科技限制,两人只能通过书信往来。
那些写满爱意的信纸,跨越千山万水,传递着他们的深情厚谊。
1976年7月,两人终于在唐山,迎来了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结婚。

但就在结婚的第五天凌晨,一阵剧烈的晃动将他们从睡梦中惊醒。
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只听见外面传来一阵震耳欲聋的轰鸣声,紧接着,屋顶的瓦片开始噼里啪啦地掉落,墙壁也开始剧烈摇晃。
闫志国意识到这是地震的闫志国,第一反应就是将张胜兰紧紧地护在怀里,试图寻找一个安全的地方躲避。

可是,地震的力量实在太大了,他们根本无法站稳,只能在摇晃中艰难地移动。
还没等他们做出更多的反应,整间屋子就轰然倒塌,将他们埋在了废墟之下。
不知道过了多久,闫志国在昏迷中渐渐苏醒过来,当他寻觅自己的妻子时,医生们却突兀的告诉了他一个不幸的消息。

张胜兰的颈椎骨折导致其高位截瘫,不仅下半身失去了知觉,而且还可能会有生命危险,甚至预言她活不过三个月。
不甘心做“百日夫妻”那时,周围的人都在劝解闫志国,希望他能够接受这一个悲痛的事实,早些为自己打算。
面对这些劝说,闫志国并没有太过在意,因为他不相信自己和张胜兰只能做“百日夫妻”。

在他的努力下,日子一天天过去,张胜兰的身体逐渐稳定下来,但却只能与轮椅相伴。
而生活的不便和心理的压力,让她愈发觉得自己是闫志国的累赘,尤其是无法生育的事实。
一天晚上,闫志国细心地为张胜兰按摩着双腿,试图帮助她恢复一些知觉。

张胜兰看着闫志国疲惫却又专注的脸庞,心中一阵刺痛,终于鼓起勇气,说出了那句憋在心里许久的话:我们离婚吧。
但闫志国紧紧握住张胜兰的手,声音颤抖着,带着几分急切和坚定:别胡思乱想了,不会离婚的。
在闫志国的坚定守护下,张胜兰终于放弃了离婚的念头,两人携手踏上了漫长的康复之路。

为了增强张胜兰的手臂力量,闫志国特意在康复训练室里安装了一个吊环,让她每天练习抓握和拉吊环。
虽然恢复的过程很缓慢,但每一点进步都让他们感到无比欣慰和喜悦。
闫志国不仅关注着张胜兰的身体康复,更重视她的精神需求,给予她高质量的陪伴,让她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温暖。

因为无法生育,他知道张胜兰一直很喜欢洋娃娃,觉得它们可爱又温暖,就像小时候的玩伴一样。
于是,他开始在每次出差或者外出办事的时候,留意各种各样的洋娃娃。

由于闫志国工作繁忙,经常不能在张胜兰身边陪伴她,为了让妻子感受到自己的关心和思念,他们还保留了书信交流的习惯。
跨越41年的爱在闫志国的悉心陪伴与鼓励下,张胜兰逐渐走出了身体残疾和无法生育的阴霾,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而闫志国深知,张胜兰内心深处对文学有着浓厚的热爱,于是,他开始鼓励张胜兰尝试用左手写作。

对于一个高位截瘫的人来说,用左手写字并非易事,每一个笔画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刚开始的时候,张胜兰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而且写一会儿手就会酸痛不已。
但是,她并没有被困难打倒,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对文学的热爱,她坚持不懈地练习着。

她将他们的爱情故事,以及在地震后所经历的种种困难和挫折,都融入到了自己的作品中。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打磨,张胜兰的《她心中的歌》、《忧愁河》先后问世。
小说在杂志上连载后,读者们被小说中真挚的情感和感人的故事所打动,纷纷称赞张胜兰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

闫志国认真阅读了张胜兰的每一部作品,每一次读完,他都深受感动。
他会和张胜兰一起探讨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给予她高度的评价和鼓励。
在创作的道路上,张胜兰不断挑战自我,尝试不同的题材和写作风格。

她的作品不仅在空军内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许多人通过她的作品,了解到了军人的爱情和生活,感受到了他们的坚韧和担当。
随着年龄的增长,退休后的闫志国,也终于有了大把的时间,可以全心全意地陪伴在妻子身边。

他深知,这些年因为工作的原因,对妻子的陪伴实在太少,现在,他要把失去的时间都补回来。
闫志国和张胜兰一起去旅游,去那些曾经在书里、在电视上看到过的地方,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留下属于他们的美好回忆。

张胜兰虽然行动不便,但她对旅游充满了期待,有闫志国在身边,无论去哪里她都不会害怕。
然而,由于长年瘫痪,张胜兰晚年的时候身体被二十余种继发病症缠身。

尽管闫志国竭尽全力地照顾张胜兰,但陪伴了闫志国41年的妻子,最终还是在2017年离开了他。
张胜兰离世后,闫志国遵照她的遗嘱,最后一次为她洗脸、清洁口腔,换上她最爱的军装送别。
他看着妻子安静的面容,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

送别妻子时候,他开始整理张胜兰的遗物,把对张胜兰的思念深深地埋在心底,他知道这份爱永远不会消失。
结语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份爱情,能穿越风雨,抵达永恒;总有一种责任,能让人坚守初心,无怨无悔。
素材来源:《北京东城:“北京榜样”闫志国 不离不弃好丈夫》中国文明网
《第五届首都道德模范揭晓》京华时报
《德耀中华·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全国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光明日报
《闫志国》中国青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