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上下5000年的历史,有一位英雄可以被称得上是所有中国古代将军的“梦想”。
此人年少有为,18岁时就成为剽姚校尉,帮助汉王朝抵御匈奴,丝绸之路的展开也与此人有直接关系,他就是霍去病。
——【·声威功烈·】——
霍去病第一次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征,霍去病只有十七岁,就是这样一个生于乡野长于皇宫、不满成年的毛头小子抛却对强敌的胆怯、对死亡的恐惧、对优裕的贪恋,以斩将杀敌的决绝与果敢带领八百轻骑冲向敌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歼灭两千多名匈奴士兵。
“斩首捕虏二千二十八级,得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捕季父罗姑比”,霍去病一战成名,横空出世,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自此开启了他如流星般耀眼、亦如流星般迅忽的戎马征战生涯。
由“冠军侯”的名称不难看出,汉武帝对霍去病寄予了太多期许和太高希望!骁勇善战的霍去病并未辜负汉武帝的期许与希望,厉兵秣马,运筹帷幄,在以后多次统兵出战中,屡战屡胜,屡建奇功,霍军所到之处犹如狂飙卷长空、疾风扫落叶,匈奴兵卒望风披靡,片甲不存。
战争要催生一代名将,便不会让其湮没在其处女作里。
在汉武帝前期对匈奴实施的三大战役中,霍去病以副将身份参与了漠南大战,担纲主帅独立领导了河西大战,与其舅父卫青携手完成了漠北大战,短短五年间霍去病四次领兵征伐讨剿匈奴,攻营拔寨,斩将夺旗,每次皆以大胜告捷班师,共灭敌十一万,降敌四万。
成为“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坚定践行者,成为那个时代中国少年的杰出代表!宋代何去非在《霍去病论》里写道:“去病奋于骄童,转战万里,无向不克,声威功烈震于天下,虽古之名将无以过之。”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种劲健的尚武精神,即便经济昌盛、富甲天下,也不可能真正获得他人的敬畏与尊重;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尚武好勇的内在精神支撑,即便历史悠久、文明辉煌,也不会持续获得别人的钦敬与仰慕。
换言之,任何一个国家的强大,任何一个民族的强盛必须以武力勃兴和军事崛起作为有力保障。
决胜千里之外的一代战神霍去病,深得汉武帝的信任和器重,深受大将军卫青的支持和偏爱,多次率领霍军远程奔袭,闪电突击,大规模成建制地剿灭匈奴,给敌方以毁灭性打击,从此匈奴在一个较长时段内称臣远遁,“漠南无王庭”,西汉王朝霸业如日中天。
将一生行状书写在铁马驰骋战旗翻飞征战中的霍去病功垂青史,名震四方,其形象永久地刻在匈奴人的心中,也永远地刻在中国历史的画卷上。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奉旨领兵一万,北渡黄河招降匈奴浑邪、休屠二王,二王部属见霍军军威凛凛、杀气腾腾,遂作鸟兽状四处逃散,霍去病驱动大军奋力追杀,此役杀敌八千降服四万,不仅刈除平息了匈奴的一场军事哗变,而且将整个河西走廊纳入西汉版图,中央政府随后设置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西域与汉朝间的联系交往自此畅通无阻。
——【·汉朝频选将·】——
尚武决不意味着好战,而是以战止战、以战慑战、以战制战;决不是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而是唤起和激活深藏于人民身躯内的刚烈与血性。
秦汉以前,凡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冲突都以游牧民族的最终胜利而宣告结束。
但历史进入到汉武帝时期,称雄大漠的军事天才霍去病仿佛天神下凡,带领汉军内修武德外练武行,打造了一支无坚不摧无险不克的霍军铁骑,纵横捭阖,所向披靡,将匈奴打得七零八落、四散逃亡,首次实现了农耕民族对游牧民族的巨大胜利。
公元前121年春天,汉武帝任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领精骑一万人,从陇西(今甘肃省临洮县)出发,攻打匈奴。
霍军长驱直入,势如破竹,高歌猛进,“逾乌盭,讨修濮,涉狐奴,历五王国,冀获单于子。
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余里,合短兵,鏖皋兰下,杀折兰王,斩卢侯王,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捷首虏八千九百六十级,收休屠祭天金人”。
霍去病集中优势兵力连克河西五个部落后,悄悄沿焉支山(今甘肃山丹县东南)向东急驰1000多里至皋兰山,与匈奴卢侯、折兰二王鏖战于皋兰山下。
这是一场真正的血与火的较量、生与死的角逐,也是一场真正的遭遇战、正面战、攻坚战、阵地战,沙尘漫天,悲风长鸣,此役霍军以少打多,以疲打逸,战斗异常残酷激烈,最后力斩卢侯、折兰二王,取得了最终胜利。
霍去病经过此役进一步奠定了其当朝第一勇将的地位,并在军中树立起无上威信,成为汉朝军人楷模和军神化身。
霍去病是中国战史上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汉族军事史上非常罕见的一个异类:他是那种为战争而生为战争而死的传奇人物,征战是他生命意义的全部。
他崇尚武力热爱战争,战争之神似乎也格外钟爱于他垂青于他———不仅让他统帅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最富进攻精神的骑兵军团,而且还为他准备好了匈奴这一同样英勇善战的伟大对手,更好像是为了刻意证明他的优秀卓越和霍军的天下无敌。
公元前119年,为彻底消灭匈奴主力,汉武帝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漠北大战”,此时的霍去病已经毫无争议地成为汉军第一统帅,“汉朝频选将,应拜霍嫖姚”(唐杜甫《陪柏中丞观宴将士》)。
视霍去病为国家栋梁和朝廷肱骨的汉武帝,派霍去病和卫青各统率5万骑兵,分东西两路向漠北进发。
由于情报偏差有误,致使精心安排的对局出现错位,卫青遇上实力强大的单于,霍去病却与相对较弱的左贤王部对阵,然而这场大战可以说是霍去病征战生涯中的巅峰之作。
霍去病率军北出代郡和右北平,充分发挥骑兵机动灵活的作战优势,穿越茫茫大漠,转战2000余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左贤王的强大骑兵集团展开惊心动魄的殊死决战。
猛虎出柙的霍军一路追杀,大获全胜,斩敌7万余人,俘获匈奴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匈奴左贤王战败逃走。
此战彻底打垮了左贤王战略集团,是继消灭右贤王战略集团和同期卫青打垮单于战略集团的又一决定性胜利。
霍军乘胜追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国肯特山),在此举行了祭祀天地的盛大典礼。
霍去病命人堆土增山,设坛祭拜,慰藉英灵,这是一个阶段性胜利的庆功仪式,也是一个乘胜追击的战前誓师。
狼居胥山下,北风扬沙,战马嘶鸣,强敌远遁,霍军欢庆,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从此成为中国历代兵家的战功旌表,成为中国军人为之终生奋斗的最高荣耀。
——【·不向边庭苦·】——
经此漠北战役,匈奴三大战略集团元气大伤,已无能力再与汉朝叫板与对抗,西汉初年以来匈奴对汉朝北部边疆构成的军事威胁基本解除。
“漠北大战”使孤胆英雄霍去病攀越至人生顶峰———被汉武帝册封为大将军大司马,但天妒英才,两年之后即公元前117年,年仅6224岁的霍去病英年早逝。
汉武帝对霍去病的过早离去极为悲伤,调来铁甲战车列成长阵沿长安城排到茂陵———霍去病墓地,并下令将霍去病坟墓修成祁连山形状,以彰显他力克匈奴的奇功伟业。
英雄虽逝,英魂长在!霍去病的墓至今仍然矗立在茂陵旁边,墓前刻有“马踏匈奴”造型的石像,表征着他为国家立下的赫赫战功。
霍去病真正是以安邦定国为重、以打击匈奴为己任的一代英雄,特别是那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壮语,仿佛金声玉振,折射出霍去病的阔大胸怀、澄澈心境和高蹈志向,让无数血性男儿为之折腰倾倒,激励无数后人舍生取义、攻戮杀伐。
霍去病的这八个字似明镜高悬,足以让那些蝇营狗苟、利禄熏心、见利忘义的猥琐宵小之辈汗颜现世!由此看来,霍去病不仅是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战场英雄,而且是视荣华富贵如粪土的道德楷模!他的修为已臻入人生最高境界,后人只有翘首仰望,才能看清其真实容颜。
一代巨星溘然陨落,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对汉朝亦是一个沉重打击,汉朝再也遴选不出霍去病这样的军事帅才,汉武帝再也没有实力和信心发动像漠北大战那样气吞山河的战役了。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这首《少年行》,既是对一代战神霍去病的吟咏和褒扬,也是对后世军人的驱策和触动。
霍去病的尚武精神警示和启发当下国人应铭记:能战方能止战,尚武才能保障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