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元帅”徐向前临终留下三条的遗嘱

党史博览 2023-10-06 16:13:48

文/王文仲

解放战争时期的徐向前

徐向前廉洁自律堪称楷模,有“布衣元帅”之称。

一位记者访问徐向前的儿子徐小岩后,在访问记中写道:“令人意外的是,身为出自黄埔一期、南征北战的元帅,徐向前在生活中却善于缝补衣物,也是十大元帅中唯一一位会织毛衣的元帅,由于简朴没有官架子,人称‘布衣元帅’。战争年代里,他曾自己动手织过一件毛背心,一穿就是30年。衣服破了,他常常自己缝补。在红军年代,有部下来找总指挥,看到这情景便感叹:‘想不到徐总还有这么一手。’”

亲人心目中的徐向前

说徐向前是“布衣元帅”,是因为他以初心为本,不铺张显耀,有平民心态。

笔者去他家时看到,会客厅有几张老式沙发,还是20世纪50年代配置的,很旧很旧了。笔者曾问郭春福秘书,这沙发该换了吧?他笑笑说:老人家不让换。在这个会客厅里,除那沙发外,还有桌子、凳子、地板、窗帘,没一件是时髦的,更谈不上“显贵”了。从客厅的陈设,看不出这是元帅之家。

笔者第一次见到徐向前时,第一印象是他的穿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笔者没有见过他穿西装,退休后有公务就穿中山装。他和我们“传记组”谈话时,冬天在家里就穿军绿色的棉袄棉裤,没有外套,看上去像一个老兵。有一件毛背心,是他在延安参加大生产运动时自己织的。他二女儿鲁溪说,爸爸喜欢吃甜瓜,喜欢吃土豆、南瓜拌饭,还喜欢吃榆钱、马齿苋、油面。徐小岩说,有人说父亲是“布衣元帅”。笔者觉得这个称呼挺确切的。

徐向前有个“百宝箱”,李而炳秘书专门拿出来给我们看过。设置“百宝箱”这习惯,是从战争年代延续下来的。箱子里边有些常用的小工具、小材料,还有缝补衣物用的针头线脑。战争年代用这些,进城了,新中国成立了,当元帅了,还用。缝补衣物、钉纽扣,给孩子们做小桌子、小椅子、小手枪……

这个“百宝箱”,里面装的不仅仅是小工具、小材料、针头线脑,它装的是元帅的初心,装的是人民军队的本色。

摄影,对一个元帅来说,不算新奇,但既能摄影又能冲洗胶片,就需要有一点专攻了。尤其是在用胶片摄影的年代,要设置暗房、掌握洗相药水配量,普通人做不到,就算是懂得这方面知识的人,也不是轻易就能做到的。但身为元帅的徐向前,做到了。他的妹妹徐达,以及松枝、鲁溪两个女儿,都和笔者谈过徐帅给她们照相、洗相片的事,而且一直保留着那些照片。他的妹妹徐达说:我哥哥的勤俭有点像我母亲。我母亲过日子很节省,一块旧布也舍不得丢掉,要拿起来掂一掂,看还能做点什么;点灯用根火柴也要思量一番,有炉火就不用火柴了。我哥哥新中国成立初期都是自己照相、自己洗相,女儿、儿子、外孙及亲戚朋友们照相、洗相都是他来做。

一次,笔者在大连采访徐向前的二女儿徐鲁溪,听她讲爸爸对她的关爱。让笔者没有想到的是,这位指挥千军万马的统帅,竟心细如丝,情深似母。徐鲁溪说:我爱生病,他总是细心照管。在延安时他有个夹着一朵小花的笔记本,我一生病他就在本上画一个表,早上温度多少、午间温度多少、夜里温度多少,都记得清清楚楚。她说:爸爸还给我做衣服,做完就把衣服放在写字台上,用尺子量好距离,钉扣子。有一次,我帮他钉扣子,把扣子钉得很死,没留出空隙。他说:那怎么穿呀,重钉。我只好老老实实拆开重做。

徐鲁溪说,1965年我读研究生,一个月42元工资。爸爸说:你这42元,你也不要给我们,我们也不给你,有困难时我们可以帮你。她说,我们没有叫爸爸妈妈帮我们,只是有时去家里拿点桃子、鸡蛋什么的。我爱人叫张元生,老家在湖北。他姐弟比较多,排行老二。我们有一段生活比较困难,在中关村只住8平方米的房子,但他从来不提让爸爸妈妈帮助我们的事。

徐鲁溪还给笔者讲过这样一件事。她说:在育英小学就读时,一次,我拿了同学一个小戒指玩,爸爸发现后,大发脾气,要拿皮带抽我,说我违反了群众纪律。这件事对我教育特深,我永远都不会忘。

徐向前的严格是出了名的。徐小岩说,父亲特别注重公私分明,他的专用配车,除了公干,是不允许家人私用的。他二女儿说,在家里有时我对秘书或厨师说话不注意,爸爸就批评我,说:秘书是我的秘书,是工作的,不是你们的秘书。

部属眼中的徐向前

在撰写《徐向前传》过程中,笔者访问过不少徐向前的老部下和他身边的人,这些被访者讲了不少徐向前廉洁自律的故事,反映了这位指挥千军万马的统帅在日常生活中的简朴之风,塑造了他有格、有威、有戒的“布衣元帅”形象。

“徐帅生活很简单。”在鄂豫皖根据地就给徐向前当勤务兵的杨朝忠说,1930年前后在新集时,我就给徐帅当勤务兵。徐帅生活很简单,吃饭随便,有面条、馒头就行。他就在连队里吃饭,没有大、中、小灶之分。不单独做,单独做了他也不吃,单独给他做点什么他就提意见。有了馒头,他就说:优待了,优待了。

杨朝忠说:那时没有统一制服,黑的、蓝的都有。他穿土布衣服,衬衣是用洋布做的,破了就补一补。我不会洗衣服他就教我。他穿草鞋多,没有皮鞋,有一双布鞋洗脚时才穿一下。袜子也是土布,袜底是线绳纳的,多是老百姓的慰问品。杨朝忠说,部队打了败仗,他不高兴,对军长、师长们熊得可厉害了;打了胜仗就高兴,让炊事班擀面条,请客,叫大家一块吃。

他个人无嗜好。有时买个鸡呀、鸡蛋呀,有一点特殊的东西,他非要问明白是哪里来的,还要问连队有没有。弄不好,我们就得挨一顿批。这一点,杨朝忠感触很深,他说:索性就不给他买了。他说,有时打饭差一点样,他要问清楚是哪里来的,当告诉他和连队一样时他才吃。杨朝忠说,张国焘吃饭很讲究,还喝咖啡。一次,他也给徐帅泡了一杯,徐帅说:我不学这个。

杨朝忠还说:徐帅的习惯是手头的事情没办完不吃饭。事情没办完你去叫他吃饭,他理都不理你。事情办完了,他要洗洗脚、洗洗脸,才吃饭,很讲卫生。他有一床被子,一条褥子,一条军毯。你要给他弄点什么多余的东西,用不了几天他就送给别人了。

“徐帅个人的生活很苦,”原武汉军区参谋长欧阳挺说,“他就是一个饭盒子,三个格,汤、馒头、菜。警卫员走到哪里都提着他的饭盒子,还有一个躺椅和马褡子。他爱吃野菜,我看他经常让炊事员给他弄野菜吃。”

“徐帅联系群众好。”湖北省军区退休干部胡登高说,“我是又怕他,又愿意同他接近,他能平等待人,诚诚恳恳,你有缺点他能当面指出。”

部下胡登高说,徐帅生活方面很艰苦很朴素。他在抗大总校任代校长时,经常加班到深夜,我们要给他做点夜餐,他不让;生病时要给他配一个炊事员,他也不要。但他很关心学员、教员的生活。胡登高说,他经常对我说,要把学员生活搞好一点。那时,师以上干部吃小灶,团营干部吃中灶,连以下干部吃大灶。对教员很照顾,每月2元津贴费,20斤细粮,可以自己做,也可以打回宿舍去。机关每人3斤肉,党校是5斤肉。徐帅对我说,你要管好,不要浪费了。

杨朝忠说:1943年11月、12月,徐帅在延安住在中央卫生部那里,在七里店。我去看他,带了点水果去,他把我训了一顿。我说:我也没贪污,没拿别人的,我一个月有五六元津贴,我又不抽烟,买点水果还不行。他笑了。我还给他送去两瓶“三那星”,是当时治肺结核最好的药,他很高兴。是苏井观部长告诉我弄的。徐帅对我说:你当部长不要拿人家的东西。我那时是344旅卫生部部长。

西安四医大副校长王照新说:徐帅作风平易近人,不铺张浪费。在延安冬天发的毡帽,戴坏了,他还要用旧片子剪鞋垫。他身上从来少不了针线包,衣服什么时候坏了,什么时候就缝。别人说让警卫员给缝吧,他说:这是我的看家本领,不能丢。

王照新说:我们从山东回延安,路过太行山,129师参谋长李达给我们每个人做了一套棉衣,给徐帅做了一件皮大衣,他说什么也不要。后来,陈锡联缴获一件日本军官的呢子大衣,给了他,他留下了,一直穿到进北平。王照新说:从山东到延安他就病了,住和平医院。当时他有10元保健费、5元津贴费,自己舍不得用,给战友给下级他舍得。潘寿才老婆生孩子,徐帅给买2只鸡送去。我在延安结婚时他还送我5元钱。管理员病了他也买东西去看,而他自己却烤馒头干吃。军委管理科有个小灶,可以打点好饭好菜,他不让去打。

徐帅在延安时的警卫员杨建民说:首长穿得很朴素,有时我们都看不下去了。被子破了,后勤部给做了缎子被面、白被里的被子,他说什么也不肯要,后来只好换了一床白洋布的。他几年都不做一件新衣服,我们想捡他的衣服穿都捡不到。其他首长的警卫员,捡首长穿剩下的衣服,穿得好,很神气,我们不行,神气不起来。他和老百姓吃一样的饭菜,豆面、醋熘豆芽、白菜、北方味的饺子。在延安时搞生产,首长一天抽出一个小时劳动,他和我们一样,有指标,年底要交多少斤小米,还纺线、种大葱,还卖过马。首长对我们很好,但没有特殊的地方。

原成都军区后勤部顾问侯进是临汾、晋中、太原三大战役的参加者,他所谈的是他在解放战争中对徐帅的印象。他说:徐老总穿得非常朴素,冬天经常穿一件很旧很旧的大衣,旧棉衣,旧棉鞋,像个炊事员,上街也不带警卫员。他说这是最保密的了,坏人遇上也认不出来。旅长们比他穿得好,都是缴获敌人的大衣、皮鞋、皮帽子。那时部队的衣服是用谷草烧成灰染布做的,过一段时间就掉色了,徐帅就穿那种衣服。

徐向前的一名警卫员回忆说,徐帅讨厌特殊化,对他的亲属要求很严。在延安时,他的夫人要把窑洞用白灰刷一刷,这本来是平常的事,可徐帅知道后却大发雷霆,说:你怎么就想自己的事,你看看那些战士都住什么地方,亏你也想得出来。硬是把刷墙的事制止了。

一次,罗荣桓元帅夫人林月琴对笔者说:徐帅对个人生活要求很严,军委服务处的同志反映非常好,他的夫人不能坐他的车,坐车要扣钱;他的小孩到三座门看电影都是自己骑自行车去。这一点,我们做得不如徐帅,没他做得好。

原武汉军区政委李成芳曾对笔者说:徐帅现在80岁了,他的节俭之风没变,考虑的还是国家的得失。我们劝他出去走一走,他考虑得很多,说:我出去了,家里人要去,要有人陪着,路费、住宿费要花很多钱,还要惊动很多人。

对家人、 对自己、 对部属很严

徐向前元帅对家人严,对自己严,对部属也很严。

原北京军区副政委黄振堂说:徐帅作风简朴,不搞拉拉扯扯,使用干部非常正派。

王照新说:1944年中秋节晚上,王树声要到豫西任司令员,向徐帅告别。徐向前夫人要买些东西表示一下,徐帅有点不高兴,到外面散步去了,一会儿回来说:树声去工作,很好,我们不用招待他,用公家钱不好。正因为我们是战友,我们见面非常好。你这样不好,王司令也不会想很多。王树声开玩笑说:毛主席要任命徐总当财政部长了。

王照新说:我们去都是平常饭菜,我到北京和聂振基(原警卫员)去看他,徐帅说:你们来了好,今天叫你们来是有好东西,有几个螃蟹让你们吃。

王照新还说:我们从山东回延安路上,在王近山的旅部吃饭,我和徐帅一起吃,他夫人和警卫班一起吃,自己拿钱。王近山招待我们,徐帅说:用得着吗?见见面、说说话就行了。他转过话题,用半是批评的口气说:战士没鞋穿,你们看到没有?我是你的老首长,还不知道你,一个放牛娃,你的任务,就是把我们安全送过去(回延安)。徐帅舍不得花钱,尤其是公款,把得更紧,别人说他过分。

原成都军区司令员尤太忠说,“文化大革命”前,徐帅在无锡,我去看他,进屋徐帅就说:先打麻将,打完吃饭。我说:吃饭有没有好酒呀?徐帅没作声。我就对徐帅夫人说:老嫂子,给我们弄点好酒!她笑着去给我泡茶。我问:这是不是首长喝的茶呀?其实,我们到他那里去,既没有好茶,也没有好酒,有啥吃啥。

徐向前对亲属严,对部属严,对自己严,贯穿了他人生始终,说是“一辈子”,一点不过分。89岁那年他走完了人生旅程。在人生的最后一步,他还没忘了告诉家人:我死后,一不搞遗体告别,二不开追悼会,三把骨灰撒在大别山、大巴山、太行山和河西走廊。

徐向前对孩子们说:你们要永远跟着党走,言行一致,说到做到。

这话,是对孩子们说的,但又像是一个统帅对千军万马的训令!他,心系军队、心系国家、心系党,一生未变!

本文为《党史博览》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等。侵权必究。

1 阅读:98

党史博览

简介:高层次,大题材,深揭秘,全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