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大学录取率已达80%,是天之骄子,还是产业链的牺牲品?

田田爱思考 2024-10-29 18:02:33

曾经,大学生被视为国家的瑰宝,他们才华横溢,备受尊崇,被誉为“天之骄子”。

然而,时过境迁,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如今拥有大学学历的人数已攀升至惊人的2.18亿,学历的含金量也随之大打折扣。面对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许多大学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曾经的荣耀与辉煌似乎已成过往云烟。

回首往昔,1977年恢复高考的那一刻,犹如一道曙光划破了沉寂已久的夜空。

彼时,高考录取率仅为5%左右,能够考上大学的人凤毛麟角,即便是考上大专或中专,也足以让家人和乡亲们引以为傲。

然而,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教育的初衷似乎悄然发生了变化。原本旨在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知识型人才的大学,逐渐转变为追求经济利益的经济产业。

在这一背景下,各地纷纷投入巨资,扩建、整合中专、大专院校,纷纷建立起各类“职业技术学院”。更有甚者,一些地级城市不惜斥巨资打造“大学城”,以优厚的条件吸引二、三流大学入驻。这种“筑巢引凤”的模式,不仅成为了各地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更成为了招商引资中的一大亮点。

然而,这些巨额的投资和崭新的校舍,需要足够的学生来填充。于是,扩招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灵丹妙药”。在“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口号下,大学录取的门槛一降再降。

有一个真实的例子令人深思。

我有个朋友,他的儿子在初高中时期学习成绩一直不太理想,沉迷于网络游戏,对学习缺乏热情。但这位父亲却执着地认为,只有让儿子上大学,才能改变家庭的命运。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儿子的高考成绩仅为251分,仅比当年的大专录取线高出1分。

面对这样的成绩,父亲心急如焚,但圆大学梦的念头却从未熄灭。最终,在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后,他的儿子得以顺利入学,成为了一名“大学生”。

这,就是扩招带来的“红利”。

在这样的政策下,只要学生被招录入大学,无论成绩好坏,都能获得大学生的身份。

即便他们在期末考试中屡屡挂科,经过补考后,依然能够顺利拿到毕业证书。这无疑为那些原本不具备大学学习能力的学生提供了一个“镀金”的机会,但同时也让大学教育的质量大打折扣。

大学盲目扩招带来的恶果显而易见。

首先,“产品”合格率低下,教育质量难以保证。由于录取门槛的降低,学校招录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动力的学生混入其中,不仅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更难以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在这样的环境下,“次品”甚至“废品”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次,“利益至上”的观念让大学迷失了办学宗旨。

如今的大学办学模式多样,有公立的、股份合作制的、私立的等。这些不同经济形式的办学模式,决定了他们的价值取向和办学目的。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一些大学逐渐偏离了培养合格人才的初衷,转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盈利活动中。这不仅损害了学生的利益,也破坏了大学教育的声誉。

最后,扩招政策给家庭和学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供一个大学生上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父母需要省吃俭用、精打细算才能勉强凑齐学费和生活费。而大学生自己也需要通过勤工俭学或学校提供的有限资源来减轻家庭负担。

这样一来,家庭和学生都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一旦毕业后面临就业困难或收入不高的情况,这种压力就会变得更加沉重。

面对这一系列问题,我们不禁要问:大学扩招的初衷究竟是什么?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还是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在追求数量增长的同时是否忽视了质量的提升?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是否忘记了教育的初衷?

我认为,大学教育应该回归到培养合格人才的轨道上来。

这需要我们从源头上把控好录取门槛,确保招录进来的学生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和潜力。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大学的教育质量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动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此外,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大对大学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这不仅可以提高大学教育的质量水平还可以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我们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就业市场和人才选拔机制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最后,我想说的是大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塑造人格、培养品德的过程,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让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大学教育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的摇篮,而不是产业链的牺牲品。

因此,对于大学扩招的浪潮,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改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大学教育重新焕发出应有的光芒,让“天之骄子”的荣耀再次回归。

0 阅读:2

田田爱思考

简介:社会热点冷笑话,一网打尽所有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