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毁灭者”鱤鱼,一年可吃掉上千斤鱼,这种“害鱼”难道一无是处?

雯雯说事 2024-08-21 17:45:54

在长江水域当中,哪种鱼最凶猛?非鱤鱼莫属。

在陆地上,老虎是百兽之王。到了水里,鱤鱼则化身“水老虎”,统治着水族。仗着自己庞大的体型,鱤鱼常对其他鱼类进行辗轧,一言不合就吃掉,因此它们常被冠以鱼类“毁灭者”的称号。

一、长江水老虎——鱤鱼,常被视作害鱼

鱤鱼,隶属于鲤科,是一种大型凶猛性鱼类。其体细长,稍侧扁,腹部圆,无腹棱,头长而前端尖,吻尖呈喙形,口大且端位,能轻易吞下与其体型相近的鱼类。鱤鱼游动迅速,行动敏捷,是淡水中的游泳健将,常在中上层水域活动,以追捕鲢、鳙、鲌类等鱼类为食。其生长迅速,最大个体可达50千克以上,是淡水鱼类中的“巨无霸”。

鱤鱼被视为害鱼的原因:性情凶猛,捕食量大,对水域中的其他鱼类构成严重威胁,特别是在养殖环境中,一旦有鱤鱼混入,往往会导致大量鱼苗或成鱼被其捕食,造成经济损失。因此,在淡水养殖业中,鱤鱼被视为“害鱼”,养殖户对其深恶痛绝。

鱤鱼的食量非常惊人,而且消化能力极强。为了提升捕食效率,鱤鱼进化出了超强的战斗力,它们在水下的感知能力近乎完美,可以灵敏的探测周围的水流波动,从而判断猎物的方位。

有了上述超强捕食能力,鱤鱼的食量不容小觑,它们一天能够吃下占自身体重大约5-10%的食物,照这样算下来,一条中等体型的鱤鱼,一年吃掉上千斤鱼不在话下。从这个角度来看,鱤鱼被称为“鱼类毁灭者”着实不算冤枉。

二、长江禁渔4年多,鱤鱼数量暴增,引发“鱼患”的担忧

鱤鱼,在2020年之前,很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因为就算它们是水域中的统治者,但和陆地上的两脚兽相比,还是被秒到渣都不剩!

但到了2020年,形势发生逆转。

自从长江流域全面禁渔之后,两脚兽们大都也无法再对鱤鱼下手,有了这道护身符,鱤鱼数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这一点,垂钓爱好者们感触最深。2020年以前,很少有人钓到过“米级”大鱤鱼,但在禁渔几年之后,“米级”鱤鱼如雨后春笋般爆发,甚至有人拍到了鱤鱼群游的壮观画面。

这一现象虽然令人振奋,但也引发了一些担忧。一些人担心,鱤鱼数量的暴增会破坏水域的生态平衡,吃光其他鱼类,引发局部水域生态失衡。

鱤鱼战力强大,成年后几乎没有天敌(除了钓鱼佬之外),而且鱤鱼生长速度也很快,一年能长好几斤。长江禁渔之后,它们的食物来源更加丰富,体型也持续膨胀,几十、上百斤重的鱤鱼,在长江当中越来越多。

再加上鱤鱼繁殖能力强,一次最多可以产下50万枚卵,是十分恐怖的繁殖机器。因此,不少人呼吁严加防范鱤鱼,甚至有人提出积极鼓励垂钓者,去定向钓捕它们,以防止其无序繁殖。

三、鱤鱼真的一无是处吗?

在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都有其独特的生态角色和生存价值,就算是名声很坏的苍蝇、老鼠,它们除了是自然界物质循环的促进者之外,还是食物链当中很重要的一环。

鱤鱼当然也不例外,它们作为长江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其存在和增长是生态系统自然恢复的结果。同时,鱤鱼作为顶级捕食者,在食物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通过捕食其他鱼类,促进了鱼类的优胜劣汰,提高了鱼类的整体质量和适应性。

这种“鲶鱼效应”有助于维持水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其次,鱤鱼数量的增长也反映了长江水域环境的改善和水生物资源的恢复。禁渔制度的实施减少了人类捕捞活动对鱼类资源的破坏,为鱼类提供了更好的生存和繁衍条件。

鱤鱼数量的增加,正是禁渔制度成效的直观体现。同时,鱤鱼味道鲜美,无小刺和土腥味,在100克鱼肉中,拥有20克的蛋白质,20毫克的钙和200毫克的磷,而且还能入药,具有健脾益胃的作用,曾是重要的经济鱼种。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鱤鱼数量增长可能带来的潜在问题。如果鱤鱼数量过多,确实可能对其他鱼类构成威胁,影响水域的生态平衡。因为在长江禁渔之后,几乎已经没有人再去捕鱼,鱤鱼的数量失去人为调节之后,也可能对生态造成影响。

因此,渔业管理部门需要科学评估鱤鱼数量的增长趋势和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进行调控。

比如,可以在更多水域开放休闲垂钓,鼓励垂钓者钓捕一定数量的鱤鱼,以控制它们的数量,避免其过度增长对其他鱼类造成不利影响。

对待鱼类“毁灭者”鱤鱼,网友们认为它们是否会对生态构成威胁,是不是需要进行定向捕捞呢?欢迎在评论区交流意见。

1 阅读:708

雯雯说事

简介:一普通人,在这大千世界,看一些新鲜事,发表自己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