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虾“晕”满岸!小浪底再次排沙,老乡成盆往家端鱼,黄河哪来这么多鱼?

雯雯说事 2024-08-22 15:30:04

黄河,以泥沙含量高而闻名,俗话常说“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一碗河水半碗沙”。泥沙给黄河的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造就了举世闻名的“地上河”,为解决黄河中下游泥沙淤积的问题,小浪底水库每年都会利用洪峰,来冲击下游河床。

自8月11日起,受到上游降雨影响,小浪底水库逐步增加下泄流量,至8月12日已达到3000立方米每秒,同时数条排沙洞全部开启,这也是小浪底今年以来再次进行排沙。

每当小浪底排沙期间,黄河下游总会出现一种奇特的景象:大量的鱼虾因泥沙含量过高、溶解氧减少而被“呛晕”,纷纷靠边活动甚至漂浮在水面上,形成了“晕虾”、“流鱼”的奇观。

这一幕吸引了众多沿河居民前来捞鱼,他们手持巨大的抄网,站在河边等着被呛晕的大鱼露头。

在河南济源坡头码头附近的河滩上,不少老乡手持抄网站在河边,把抄到的大鱼捞起后直接扔到岸边。

巨大的花鲢,还有鲤鱼、鳊鱼、鲫鱼等个体稍小一点的鱼,数量不少。

再往下游的河南新乡封丘段,这里虽然没有上游的鱼大,但大量小鱼小虾被泥沙呛晕,纷纷露头,当地老乡随便一捞就是好几斤鱼虾,半小时能捞一小桶。由于被呛晕、呛死的鱼虾太多,老乡们把捞到的鱼成盆往家端。

一盆盆小鱼,但足以见证黄河泥沙的威力。据当地居民介绍,这种情况每年都会发生,经验丰富而且胆大的村民能逮到黄河大鲤鱼,胆子小一点的就只能捞一点小鱼虾。

由于河水太浑浊,在河边钓鱼的钓友也停了下来,拿着抄网在草丛里随便兜两下,就能兜到几十条河虾,半天下来也能捞到好几斤,拿回家油炸一下,真的是美滋滋。

排沙期间,黄河哪来这么多鱼?而在平时却见不到它们,这背后其实有着复杂的原因。

黄河中下游的鱼类具有特定的生息周期。春季产卵之后,幼鱼到了六七月份刚好长到几厘米长,与此同时黄河中下游进入雨季,水量增大,泥沙含量也随之上升。这种环境变化虽然对鱼类生存构成了一定威胁,但同时也为它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泥沙中富含的有机物质为浮游生物提供了养分,进而吸引了大量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前来觅食,这个时期对鱼类来说是相当幸福的一段日子。

但到了7月底小浪底排沙的时候,情况就不同了。

正常情况下,黄河的含沙量大约在300克每立方米左右,到了排沙期间,这个数值上升上百倍。就拿此次小浪底排沙为例,根据官方的文件,黄河小浪底排出来的水含沙量达到600千克每立方米。

到了郑州段花园口水文站,含沙量降低到54.7千克每立方米,但这一数字仍旧相当可怕。

那些刚出生的小鱼虾,哪里见过这样的阵势,纷纷躲到岸边的草丛或缓流处避难,所以才会造成鱼虾很多的假象。

虽然排沙期间黄河下游的鱼虾数量看似增多,但实际上这是一种生态失衡的表现。大量泥沙的涌入减少了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同时,泥沙附着在鱼鳃上还会阻碍氧的交换,进一步加剧了鱼类的窒息风险。

这些“晕”满岸的鱼虾,就算能不被捞走,也会腐烂变质。每年调沙过后,一些河段的河床上都会留下不少死鱼。

自2016年起,小浪底排沙的强度和频次明显加大,黄河下游的鱼类数量大大减少。这一点当地的垂钓爱好者有直接的感受,之前很常见的赤眼鳟、船丁、马口甚至白条等鱼类,数量已经少之又少。

近年来,为了减少排沙对黄河生态的影响,小浪底联合陆浑水库进行联合调度,即在小浪底拍沙的时候,陆浑水库开闸放水,通过伊洛河排出清水,稀释下游的泥沙含量,但这个举措到底有多大用处,目前还很难说。

因此,黄河出现鱼虾“晕”满岸的现象,并不是说明黄河有多少鱼。这种情况出现的越是频繁,黄河中的鱼虾数量将会越来越少。

但排沙又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件大事,关系到黄河河床的安全,如何能够兼顾排沙与生态保护相结合,是管理部门未来需要好好研究的事情。

0 阅读:0

雯雯说事

简介:一普通人,在这大千世界,看一些新鲜事,发表自己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