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舆论层面总是刮着“建议不要建议”的风,但说句实话,有建议总比没建议强,当然我们这里说的是有建设性的建议,不是热搜建议,更不是网红建议。只可惜,很多时候一些建议只是看起来很美好,而建议者就好像从来没想过落实的问题。
于是,初衷虽好,但却因为现实骨感,建议终于还是走向了不要建议的宿命。就拿冲上热搜的“建议消除简历第一学历概念”来讲,乍看起来确实是在为教育公平和就业平等代言。并且“一、二、三、四”也写得很明白。
比如一说:“健全完善相关法规政策,着重对招生歧视、就业歧视作出更加明确的禁止性规定,制订更加明晰、更为严格的处罚性条款。”这话看似什么都说了,但是好像又等于没说什么。因为每句话要想落实下去,没十年、八年是实践不通的。
再看二说:“健全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健全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多元评价标准,消除学生档案、求职简历第一学历概念,破除对学校出身的显性和隐形限制条件。”怎么说呢?讲得都对,可是这么多年来,“名校热”何时退过烧?
至于三说:“加强督查检查,全面清理纠正招生单位、用人单位出台的唯学校“出身论”不合法、不合理规定及做法,对涉及违法的,坚决依法查处。”是的,坚决查处,打工人肯定是举双手双脚支持,但是这年头,各方的成本都高,真要这么整,都估计很委屈。
还有四说:“强化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率先垂范,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出身选人用人导向,形成良好的社会示范效应。”说到这,逻辑没毛病,可是细想想,如果连第一学历概念都没有了,各种二代们会不会更猖獗?
具体为什么各种二代们会更猖獗,这个逻辑不难理解。但需要正视的是,之所以第一学历概念一直以来被全社会看重,就在于第一学历概念对应的高考是选拔中最公平的门槛设置,并且没有之一。这么说,当然并非说高考就绝对公平,也不是说我们就完全依赖高考一锤定音,而是它算相对公平的最大公约数。
而假如消除简历第一学历概念,意味着把仅有的相对公平的最大公约数也没有了。可能有人会说,既然打算消除简历第一学历概念,相关配套措施肯定会跟上,也就是在“一、二、三、四”以外,还有“五、六、七、八”,甚至会有“九、十、十一、十二”。
是的,逻辑上没毛病。可是还是要问一句,真要落实起来,能下得去吗?说句不好听的,很多第二学历、第三学历得来,也就是得来个证书,因为有的考试都没考,毕业答辩都没答辩,只要交钱就可以顺利毕业。
可能有人会说,你这说的是函授吧!全日制的后取学历还是有含金量的。这个真要是抬杠起来,估计真还没什么好结果。因为最后一句“能力才是最主要的”会压倒一切,可又好像面对各种二代们显得不够硬气。
所以,讨论归讨论,还是要聚焦在该不该消除简历第一学历概念的问题上。不可否认,如果放到理想的环境下,消除简历第一学历概念确实利于教育公平和就业平等。可是,真实的世界终归是相对公平或平等。
因此要是强行要公平或平等,很可能带来更大的不公平。说到底,现实是复杂的,我们只能在相对公平和平等的条件里去打拼。而不可能看到一个问题,就用反问题的思维去解决问题。这就像我们常说的,如果美好的事物都是坚固的,可能美好也就不美好了。这是人间法则,更是常识和真理。
所以对于人大代表潘复生院士关于切实破除研究生招生就业过程中唯学校“出身论”的建议。只想说,建议是好建议,可是要想达成不仅很难,还可能带来秩序层面“毁灭性的灾难”。
现在报个成人高考还可以不[鼓掌]
我家有个亲戚在事业单位上班,他那个部门里就他一个人是大学生,是自己凭本事考进这个部门的,其他人几乎都是靠关系进来的富二代!
估计这家伙第一学历有问题
建议取消211.,985,取消一本二本级别,所有单位个人一律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