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财报档案馆——民生银行兴衰史(二)

价投谷子 2025-02-07 16:04:38

民生银行兴衰史的第一篇讲了民生银行的由来和2008年之后赶上招行的原因——小微信贷。今天,我专门给大家分析一下民生银行小微业务是如何兴起,又是为何衰败的。

早些年银行股民中有股份行四大天王的说法,分别是:零售之王招商银行,对公之王浦发银行,小微之王民生银行和同业之王兴业银行。民生银行被冠以小微之王的绰号,可见其在小微业务上的特点非常鲜明。

我们先来看看小微信贷业务给民生银行带来的最大变化——净息差。我将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从2008-2012年的净息差数据绘制成如下图1

图1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在2008年民生银行的净息差比招行低20多个bps。但是从2009年-2012年民生银行的净息差高于或基本和招行持平。2013年民生银行的净息差再次低于招行。2009-2012这几年正是民生银行小微业务大发展的阶段。民生银行净息差的表现到底是资产收益率提升较多还是负债成本比较稳定造成的呢?我们来看一下这几年的资产收益率和负债成本情况,如下表2所示:

表2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民生银行的资产收益率一直高于招行银行,这可以看作是民生银行为了追求更高的资产收益率选择了风险偏大的客群。我们注意到从2009-2012年民生银行的资产收益率显著高于2008和2013年。特别是2011年,民生银行的资产收益率比招行高了82bps。

在负债端,我们看到2009,2010年这两年民生银行和招商银行的负债成本显著收窄到30bps和35bps。这是由两家银行的负债结构不同造成的。招行的负债中同业负债占比低,存款中活期占比较高,这种负债结构在降息和流动性充裕的周期内负债成本下降较小。民生银行同业负债占比高,存款内活期占比低,所以在降息周期内负债成本下降更多。

实际上,民生银行在小微信贷业务上的收益不仅仅体现在净息差上,还体现在手续费收入上。根据当年某些媒体的深入报道,民生银行的小微贷会有部分利息收入以贷款咨询费的形式计入手续费收入,这样账面上的贷款收益率就低于实际收益率。

长期跟踪银行板块投资者应该很清楚,资产收益率越高,其潜在风险越大。但是,当年我们在民生银行的报表中并未马上看到风险爆发的情况。根据民生银行2011年的年报披露:“2011 年,本公司“商贷通”贷款不良率继续维持在较低水平,截至2011 年12 月31 日,“商贷通”贷款不良率仅为0.14%。”

上一篇文章,我提到过小微信贷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银行业共同的难题。银行很难在量、价、险这三个方向上平衡好小微信贷。银行业的传统风控主要依靠对企业的尽调,依赖三张表对企业进行风险审核。但是,对于小微企业根本没有可用于审计的财务报表,银行批贷员面对单笔金额较少的海量小微贷需求根本没办法完成对小微企业的风险评估。所以,很多银行都不愿意碰小微信贷。

民生银行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银行,并且在开始几年还做的不错。这说明民生银行的小微贷业务必然有其独到之处。

民生银行本身就是以作民营企业信贷起家的银行,所以它在中小微贷款方面本身就有特有的优势——对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和金融行为理解更到位。它以此为基础推出了自己小微信贷的拳头产品——“商贷通”。商贷通的核心亮点主要有2个:1,大数法则。2,圈链互保。

大数法则

大数法则,又称为大数定律,是概率统计学中重要的定律,是银行、保险业进行风控和业务拓展的重要数学理论基础。大数定律通俗一点来讲,就是样本数量很大的时候,样本均值和真实均值充分接近。

具体到民生银行的小微贷领域,就是说当我放的小微贷数量足够多,样本足够分散的时候即便个别客户由于风控不严产生了坏账也属于个例,最终整体小微贷的不良率和宏观经济正相关,即只要中国整体经济还在良性发展那么小微贷的整体不良率就应该是可控的。

剩下的问题就是对小微贷收取多少贷款利息能够覆盖风险的问题。

圈链互保

如果说大数法则的使用只是传统金融在新领域的实践。那么圈链互保确实是有一定创新性。所谓圈链互保,是指三户及以上同一产业或者上下游产业链的企业通过互保、联保、循环保或连环保等方式链接到一起而形成的以担保关系为链条的特殊利益体。在整个担保链条中通常会有几家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作为兜底者,一旦担保圈链中有小企业违约了,这个企业的客户和厂房就被龙头企业收走,债务由龙头企业负责偿还。

在这种模式中,龙头企业有机会收购兼并小企业,银行降低了风险,小企业获得了宝贵的资金,看起来是一项多赢的创新。

民生银行依靠商贷通这个拳头产品和大数法则,圈链互保在小微信贷这片蓝海中跑马圈地。09年到12年短短3年期间小微贷规模增长500%,显著拉高民生银行的贷款收益率,不良率也维持在低位。但是,所有的神话,荣誉,鲜花都在最高潮时突然落幕。

2013年民生银行的小微贷神话落幕。当年虽然小微贷的规模还在持续增长,但是年报中已经不再提“商贷通”这个曾经的拳头产品。与此同时资产收益率,净息差等都开始回落。不过,这些都还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小微贷开始批量暴雷。根据2013年年报披露,当年民生银行的信用减值计提同比增长约40%,核销不良贷款同比增长115%。2014年,民生银行信用减值再度暴增63%,核销不良贷款同比增长76%。

民生的案例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为啥小微之王这么快就倒下了?关于民生银行小微业务暴雷的分析我们在下一篇继续分析。

0 阅读:330
评论列表
  • 2025-02-08 16:13

    脑子坏了。民生银行的衰退是史玉柱这些投机商入主大股东,这些人采用配股、战略投资掏空了公司。

价投谷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