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朗普在台海问题上表态了。
他用“桌子”和“笔尖”这个比喻很形象,也很有深意。
这就像是,在跟大家算一笔经济账:
中国大陆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每年上万亿美元的贸易额,这是桌子;
而台湾地区跟美国的贸易量,相比之下就像“笔尖”一样小。
为了台湾去得罪中国大陆,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回顾历史,这种说法在美国政界其实很少见。
以前美国总统说起台湾问题时,大都是模棱两可,说些外交辞令。
但特朗普不一样,他是个商人出身的总统,看问题往往从利益角度出发。
他多次强调不会为台湾出兵。
美国国防部,跟着特朗普的调子走。
这说明美国政府内部,可能已经达成了某种共识。
过去,美国总觉得可以在台海问题上左右逢源,既要从中国大陆赚钱,又想在台湾问题上给中国添堵。
但现在看来,这种两面讨好的做法越来越难以为继。
他们很清楚一个现实:
在当今世界格局下,台海问题已经不再是美国可以随意打的牌了。
三个信号特朗普100%-200%关税的表态,很有意思。
从商人角度来看,特朗普这是在算经济账。
他的意思很明显:
就算发生了台海冲突,美国最多也就是加征关税,而不是派军队去打仗。
要知道,这可是破天荒的表态,以前美国总统从来不敢这么说。
打个比方:
这就像是,以前美国总说:“台海有事就出兵”。
现在改口说:“最多就收你点过路费”。
这转变可不小啊!
特朗普这是在告诉全世界:在台湾问题上,美国准备从“军事威慑”转向“经济手段”了。
再来看看贝蒂的事。
这位被提名为副国务卿的贝蒂,可是说了一番惊人之语:
台湾终将回归中国,美国根本不该阻止。
这种话在美国政坛简直就是“禁忌”,但贝蒂不但说了,还被特朗普提名做了副国务卿,这意味深长。
这个提名很不寻常。
以前美国高层官员说这种话,基本上就等于“自杀”。
但现在不一样了。
说这种话的人,反而能当上副国务卿。
这说明美国的对华政策,可能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
比较现实的分析是:特朗普和他的团队可能已经看清了一个事实——在台湾问题上,时间和大势都在中国这边。
与其花大价钱去阻止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
不如趁早谈判,争取更多实际利益,及时止损。
这种转变虽然来得有点意外,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
毕竟在当今世界,谁还愿意为了一个“笔尖”大的利益,去得罪“一张桌子”那么大的贸易伙伴呢?
最近,美国五角大楼副助理部长达默的一番话,在国际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他说:
“台湾问题对美国并非生死攸关的,就算失去了台湾,美国依然是那个强大的美国,美国人民照样能过上安全、富裕、自由的生活。”
我们来拆解一下这番话的深意。
1970年越南战争。
当年美国在越南打了那么多年,死了5万多美军,最后不也是撤了?
美军撤走后,美国人的日子该咋过还咋过。
历史上美国对外政策很有意思,有点像个大户人家:
平时对外高调,说要维护世界和平、保护盟友,可一到关键时刻就变得很现实。
比如二战前,美国看着欧洲打得热闹,自己在一旁“岁月静好”。
直到珍珠港被偷袭,这才参战。
再比如1979年,美国为了和中国建交,毫不犹豫就把台湾给“甩”了。
说白了,大国之间玩的都是利益游戏。
就拿现在来说,美国人每天最关心啥?
房贷利率高不高、油价贵不贵、超市物价涨没涨。
台湾离美国老百姓的生活实在太远了。
根据最新统计,美国人均GDP已达到8.59万美元,失业率在3.5-4%左右,这日子过得还不错。
台海要真出事,美国人会为了台湾把这种好日子搭进去吗?
精打细算,不做亏本买卖大陆现在的军费开支超过2250亿美元(2024年)。
而台湾才150亿美元左右,差距悬殊。
仅是海军力量,大陆就有355艘各类军舰,台湾才60多艘。
空军方面,大陆有2800多架各类作战飞机,台湾只有400多架。
美军现在面临的是“两头烧”的局面:
一边要应对乌克兰战争;
一边还要盯着台海。
就像一个人同时打两份工,力不从心。
美军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主要在关岛、日本和韩国,离台湾都有一定距离。
万一发生冲突,响应时间就会很长。
这个“模糊政策”就像是骑在钢丝上走路,太危险了。
举个例子,如果台海真的发生冲突,美国要么参战要么不参战,都很麻烦。
参战的话,可能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就像越南战争那样。
当年越战花了美国2000多亿美元(按当时的货币价值),搞得国内民怨沸腾。
不参战吧,又会让其他盟友觉得美国不靠谱,影响国际信誉。
就像现在的俄乌战争,美国的支援力度逐渐减弱,已经引起了欧洲盟友的不满。
特朗普团队应该是算过这笔账:
继续玩“模糊战术”,代价太大了。
就拿军费来说,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每年要花费上千亿美元。
这些钱要是用在国内,能解决多少问题?
这就不划算。
特朗普一直强调“美国优先”。
说白了就是要精打细算,不做亏本买卖。
不玩军事对抗,改打经济战?美国以前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都吃过亏。
现在的台海局势比那时候更复杂,风险更大。
知道这笔生意太冒险,还不如及早收手。
说到底,特朗普是个商人出身的总统,他看问题的角度很实在:
跟中国较劲,与其在军事上硬碰硬,不如在经济上做文章。
我们来看数据。
2017年,特朗普上任后的前100天,就签署了80多个行政命令,其中不少都是针对中国的。
这些命令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
第一,贸易战。
特朗普对价值37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这一招可狠了。
当时中美贸易额从2018年的6300亿美元降到2019年的5500亿美元。
第二,科技限制。
比如对华为的打压,2019年把华为列入实体清单,限制美国公司跟华为做生意。这就像是把对手的供应链掐住了。
结果华为手机的全球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第二名跌到现在排名外。
第三,产业链转移。
特朗普通过减税政策吸引美国企业回流,同时鼓励它们把在中国的工厂搬到越南、印度等地。
这就像是要把“鸡蛋分散放在不同的篮子”里。
据统计,2018-2020年间,有不少美国大公司宣布将部分生产线迁出中国。
为什么特朗普这么做?
因为他看得很清楚:
台湾离大陆才150公里,而离美国本土有7000多公里。
中美贸易额每年2万多亿美元,这才是真正的利益所在。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已达18万亿美元。
这个对手不好惹,要智取。
用老百姓的话说,这就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特朗普不玩军事对抗,改打经济战。
我们回顾一下历史:
1943年,《开罗宣言》明确规定台湾应归还中;
1945年,《波茨坦公告》再次确认这一;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中,美方也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2000年以来,联合国192个成员国中,181个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在这种情况下,谈什么“交易”都是不合适的。
再看现实意义。
台湾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
是中国东南海防的重要屏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涉及民族统一。
控制着西太平洋重要航道,是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关键一环。
这就是“家里的事”。
就像一家人的团圆,是任何外人都无权干涉的。
即便美国想用经济利益来做交换。
这也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涉及到中国的核心利益和民族尊严。
近年来中国的表态越来越明确。
从2005年的《反分裂国家法》,到最近的各种重要声明,都反复强调了这一点。
这就像是一条红线,谁都不能碰。
对中国来说,台湾问题不是可以用利益来衡量的筹码,而是必须收回的固有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