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锦鲤
编辑|黄毅来了
在当今这个对健康饮食越发重视的时代,“零添加” 三个字宛如一块金字招牌,吸引着众多消费者的目光。
然而,当 “零添加” 的承诺与实际产品之间出现偏差时,一场信任危机便悄然降临。

时间倒回1996年,四川眉山的伍超群兄弟恐怕想不到,他们创建的焦糖色添加剂公司,会在二十多年后掀起调味品行业的革命。
当年作为海天味业供应商的恒泰实业,每日与酱油生产商打交道时,敏锐捕捉到下游产品的高利润空间。

“给家人吃不加味精的酱油。”
2008年,这个朴素的念头让千禾味业率先推出零添加酱油。
在当时均价 5 元的酱油市场环境下,其推出的产品定价高达 15 元 / 瓶,堪称疯狂。

但伍超群深谙渠道之道:
他承诺为经销商承担70%的进场费,在华东市场与上海荣进实业联手,凭借不懈努力将区域销售额从2013年的244万元做到2023年的5亿元。
这种野蛮生长在2022年迎来爆发。

当海天酱油深陷添加剂风波,舆论哗然之际,千禾味业凭借一直以来主打的零添加产品,迎来了销售的爆发式增长。
超市货架上,“千禾0”系列与海天形成鲜明对比。
前者用极简配料表筑起健康护城河,后者则因含防腐剂遭消费者抛弃。
直到2025年3月,一瓶标注着醒目“千禾0”字样的酱油,将这家成立不到三十年的调味品企业推上风口浪尖。

近日,《消费者报道》杂志带着对市场上宣称“零添加”酱油的好奇与质疑,将13款此类酱油送往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
检测的指标锁定为总砷和镉。
镉,这个对人体而言非必需且充满危险的元素,有着致癌和致突变的潜在风险;
而砷,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曾经还被用于农药杀虫、杀菌、除草等。
当检测结果公布时,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给了消费者一记重创。

在送检的13款宣称零添加的酱油中,12款检出镉,7款检出总砷。
其中,千禾御藏本酿380天酱油,也赫然在列。
该产品瓶身包装上无 “零添加” 字样,仅有醒目的 “千禾 0” 标识 。
这一结果瞬间在网络上炸开了锅,网友众说纷纭。

一些网友不可置信:
“千禾御藏本酿380天酱油,作为一款号称零添加的酱油,怎么能检测出镉呢?这简直不应该啊!”
另一些网友则指出:
“千禾这款酱油根本就不是零添加酱油,只是打了个‘千禾0’的商标,误导我们消费者以为它是零添加的呢。”
而后,记者调查发现,早在2021年,千禾味业就将“千禾0”注册为商标。

在天眼查的商标档案中,这个由艺术字体构成的标识,与产品包装上的设计如出一辙。
当消费者以为"0"代表零添加时,企业客服的回应却暧昧不清:
“是否是零添加,请参考配料表。”
然而,“零添加” 的争议并非仅仅局限于“千禾”,也不止存在于调味品行业。

在食品饮料行业的各个角落,“0 糖”“0 脂” 等概念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它们迎合了当下人们对健康的焦虑心理,带动了各品牌升级产品、精简配料表的热潮。
但在这股 “万物皆可 0 添加” 的潮流背后,却隐藏着不少问题。

“元气森林”一度凭借“0蔗糖”概念在市场上掀起热潮,迅速成为消费者追捧的对象。
然而,在2021年4月,其产品标识与宣传问题浮出水面,引发了广泛争议。

元气森林的乳茶产品在标识和宣传过程中,未明确将“0蔗糖”与“0糖”的概念加以区分。
这一模糊处理方式使得消费者在理解产品含糖情况时产生了严重误解。
2021年4月10日,元气森林不得不发表致歉声明,承认自身的这一失误。

随后,公司对产品包装进行了调整,从 “0 蔗糖低脂肪” 改为 “低糖低脂肪”,并在原料中去除了结晶果糖。
到了 2023 年 9 月,元气森林推出的乳茶新版本,直接在包装上标注了 “低糖”。

速食品牌“莫小仙”同样未能幸免。
2024 年 8 月,莫小仙的 XX 小面(非油炸方便面)产品因宣传问题引发关注。

该产品用超大字号标注 “0 脂肪面饼” 字样。
然而经检测,面饼中的实际脂肪含量超过了相关规定的 “0” 界限值,涉嫌发布虚假广告。

没多久,朴诚乳业旗下的“简爱酸奶”也陷入了类似的争议之中。
在2024年10月,不少消费者在选购简爱酸奶时留意到,其多款产品包装上显著印有“其他没了”的字样。
然而,当消费者仔细翻看配料表后却大为惊讶:
部分产品中竟然添加了膳食纤维、乳清蛋白等多种食品添加物。
这种实际配料与包装宣传之间的差异,让众多消费者深感被误导,对简爱酸奶的信任度也随之大打折扣。

面对质疑,朴诚乳业回应称:
“‘其他没了’ 是商标,在提出 ‘高端无添加酸奶’ 理念时,市场上没有同类预包装食品,所以申请注册了该商标”。
但央视网记者调查发现,早在 2006 年,国外某品牌就已在我国推出无糖酸奶,国内某乳业也在 2012 年推出了无糖酸奶产品。
而且,简爱酸奶包装上的 “其他没了” 字样周围,并没有商标标识。
这种游走于法律边缘的操作,实则暗藏风险。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性能、功能作虚假宣传。
但将描述性词汇注册为商标的做法,却让监管陷入尴尬境地。
就像法律专家指出的:
“当'0'成为商标元素而非质量承诺,企业确实规避了法律风险,但也透支了商业诚信。”

回到当下,在事件发酵过程中,千禾味业始终保持着微妙的沉默。
其天猫旗舰店数据显示,3月19日后的周销量环比下降37%,而竞争对手的零添加产品搜索量激增56%。
更严峻的是,央视《新闻+》栏目曾直指:
“食品包装不是文学创作,少玩文字游戏。”

从焦糖色添加剂到高端酱油,千禾味业用二十年完成产业升级;
但从商标争议到重建信任,留给他们的时间或许不会再有二十年。

正如食品产业分析师所言:
“当'零添加'从产品特色变成行业标配时,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这场关于"0"的战争,终将检验谁才是消费者心中经得起推敲的放心之选。

部分资料:
“千禾0”竟然只是个商标,和是否零添加无关?品牌方回应 - 今日头条
千禾 “0添加” 营销,还能撑多久?_手机新浪网
85亿身家酱油老板,自掏腰包狂扩产 -21世纪商业评论
焦虑的莫小仙也推“0脂肪”,却被曝是虚假宣传 -界面新闻
“其他没了”“0+”是食品品牌的注册商标?包装上少玩文字游戏-光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