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食其之死:刘邦借刀杀人与张良伺机报复

平民历史 2024-03-21 01:53:41

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韩王信、卢绾、利几、陈豨……刘邦所杀的开国功臣在《史记》中明确记录这么多。

毕竟,封建统治秩序需要上下尊卑。

所以,刘邦不容许手握重兵、自恃功高的特权存在,韩信、彭越、英布等都被清除了;也不会纵容不知进退、威胁君权的势力存在,臧荼、利几、陈豨被镇压了。

其实,在刘邦建汉过程中,也曾借刀杀人,除去了大汉第一狂人——高阳“狂生”郦食其。关于郦食其之死,除了与齐王田广、齐相田横有关,还涉及到韩信、蒯彻与张良……

六十多岁的郦食其有一个戏谑的称号:“狂生”——狂妄的读书人,而且是全县人人皆知。生活境遇不堪,司马迁仅用四字表述:“家贫落魄”——没有祖产可以继承而穷困失意。生活实在混不下去了,只好做了士大夫阶层最低贱的职业——“里间门吏”,协助里正管理治安的看门小吏。

陈胜、吴广大泽山掀起反秦浪潮,各路起义将领蜂拥而起,郦食其经过审慎地观察最终选择投靠了刘邦,由此踏上了建功立业的新征程……

攻占陈留——出道即巅峰

“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郦食其为广野君。——《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冲:大道交叉路口,要道。善:友好,亲善。即:如果。下:攻克。

刘邦受命于楚怀王西进破秦,带着不足万人的队伍行军至陈留县郊外高阳城。郦食其主动拜谒,刘邦邀请郦食其进入住所,“问所以取天下者”——问计如何夺取天下。

郦食其回答刘邦,若想成就大事就要拿下陈留城。陈留地处四通八达之地,为天下交通要地,而今城内储备了大量粮食。占据了陈留城招兵买马壮大队伍,并联合各路义军一起攻秦。

而且针对攻占陈留城郦食其自告奋勇,我跟县令交好,请允许我出任使者劝投降。如果他不听劝告,您就带兵攻城,我做内应。

于是当晚郦食其去见陈留县令,而刘邦则派兵尾随其后。郦食其劝降陈留县令未果。“郦生留宿卧,夜半时斩陈留令首,逾城而下报沛公”,郦食其当晚留宿陈留城,半夜斩杀县令,然后翻越城墙向刘邦汇报。

刘邦以陈留县令头向城内示众,陈留城群龙无首,只能投降了。郦食其由此被刘邦封为广野君。此时,项梁于定陶一战被章邯斩杀,而刘邦奉命向西入秦,项羽则北上救赵。

“度足下之智不如吾,勇又不如吾”,难怪郦食其初见刘邦时说:“您不仅智慧不如我,勇气也不如我。”在郦食其传记开篇有句话:“县中皆谓之狂生”——全县无人不知这是一个狂妄的读书人,司马迁点明郦食其之死的关键所在。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郦食其的狂傲在刘邦面前大概也很难收敛,这为郦食其之死埋下了种子。

投靠刘邦——狂傲埋祸根

及陈胜、项梁等起,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郦生闻其将皆握齱好苛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郦生乃深自藏匿。后闻沛公将兵略地陈留郊……——《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徇地:行军攻城略地。握齱:同龌龊,指器量狭隘,拘于小节。苛礼:繁琐细碎的礼节。大度:远大见识。

郦食其经过谨慎选择才求职于刘邦。相对于其他起义将领,刘邦并非龌龊之辈,而是远见卓识之徒。关于刘邦的“大度”,在《高祖本纪》中也有印证:“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然而,刘邦毕竟出身低微,与陈胜、项梁等首领并无差别。在《高祖本纪》中,司马迁披露了恶行种种:品行不端、傲慢待人、凌辱同事、欠债不还等等。

在《郦生陆贾列传》中,司马迁如此记录看似将刘邦摘了出来,实则暗含更深刻地讽刺。正如《平原游击队》中台词:“皇军好,不杀人,不放火,不抢粮食。”屠刀之下正话反说,讥讽意味更加浓重。

“沛公方倨床使两女洗足而见郦生”,刘邦坐在马扎上叉着腿洗脚,还让两个丫鬟服侍着。刘邦以这种场景接见郦食其,“郦食其入,则长揖不拜”,郦食其进入只是拱拱手打招呼,并未行跪拜礼。

刘邦洗脚竟惹恼了郦食其!这与其反对将领“苛礼自用”形成鲜明对比。郦食其既痛恨繁琐的礼节,却不允许别人对自己无礼。于是斥责道,“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决心聚合民众召集义兵推翻暴秦,就不该傲慢无礼地接见长者。

郦食其对刘邦既没有称呼,还自称“长者”,其之狂傲可见一斑。而刘邦极具演员修养,表情切换自如。“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司马迁用一系列动词压抑了刘邦的怒火,缓和氛围继续问计。

张良设计——重利降秦将

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史记·留侯世家》

轻:轻视。贾竖:对商人的贱称。壁:军营,营垒。具食:准备饭菜。啖:利诱。

峣关是刘邦进入咸阳前的最后一战。从《高祖本纪》来看,赵高杀了秦二世,主动向刘邦投降。

刘邦担心有诈准备强攻峣关,张良劝说:“秦军仍很强,不可轻敌。听说秦将是屠夫之子,容易利诱。您暂且留营,派一部分人先行,准备五万人伙食,在山上多竖大旗,作为疑兵之计,然后派郦食其带着贵重的财宝去诱降。”

张良追随刘邦要早于郦食其,但他的梦想是光复韩国。所以,当刘邦加盟项梁之后,张良劝说项梁拥立韩成为王,而由此追随并辅佐韩王成。刘邦“令韩王成留守阳翟,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

攻占宛城是刘邦西进的转折点。刘邦听从陈恢的劝告,以劝降方式和平西进。“引兵西,无不下者”,一路向西,投诚者居多,且队伍逐渐壮大。

此次强攻峣关,张良提出利诱秦将,且点名郦食其执行任务,这不排除张良的嫉妒心理作祟。原因如下:首先,郦食其较晚归顺却较早受封;其次,郦食其勇智双绝,辅佐刘邦更优异;再次,刘邦强大对韩王成来讲并非善事。

秦将被郦食其劝降后,张良却又劝刘邦说:“这只是将领反叛罢了,恐怕秦兵未必这么想。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于是沛公率兵袭击秦军,大败秦军。

项羽坑杀降兵背负骂名,刘邦此举与项羽何异?历史由胜利者书写,如此而已。但是,张良此间表现难脱嫉贤妒能之嫌,而郦食其劝降秦将后在汉军攻城中幸免于难,真是幸运至极。

张良拱火——郦生遭痛骂

食其未行,张良从外来谒。汉王方食,曰:“子房前!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具以郦生语告于子房,曰:“何如?”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陛下事去矣。”汉王曰:“何哉?”——《史记·留侯世家》

方:副词,正、正在。子房:张良的字。桡:削弱。具:详细。

汉三年(前204年),楚汉对峙荥阳一年多,刘邦感觉难以为继,与郦食其谋划强汉弱楚。郦食其建议“复立六国后世”,为楚国树敌而争取更多盟友。刘邦认可了此计,下令刻印准备。

郦食其还未动身出发,张良从外归来谒见刘邦。刘邦正在吃饭,说:“子房上前!有人替我谋划强汉弱楚的计划。”可以想象,此时刘邦正沉浸在喜悦之中,好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刘邦详细地把计划告诉了张良,并骄傲地问,“你看怎样?”

张良说:“是谁替陛下出的这个主意?陛下的大事要完了。”正在兴头上的刘邦被浇了一盆冷水,惊讶地问,“怎么说?”

张良“借箸代筹”列举了八条理由予以驳斥,可谓是处心积虑,绞尽脑汁。其中,商汤伐桀用了一次,武王伐纣用了六次,最终提出拥立六国后代,谁还会为刘邦打天下呢?万一六国为楚所屈服,岂不是为自己树敌?所以说这个计策纯粹是馊主意!

刘邦本来心情愉悦,但听张良如此分析,不由地火冒三丈,“辍食吐哺”——停止吃饭 ,吐出口中食物,然后大骂道:“竖儒,几败而公事!”

在《史记》中刘邦痛骂的没几人,郦食其却被痛骂了两次。此次郦食其被骂固然是谋划失误,但绝对不能忽视了张良煽风点火的作用。这是张良嫉妒心理的延续。

从此记录来看,刘邦既未告诉张良谁谋划,而张良也曾追问是谁谋划,这大概是司马迁的“春秋笔法”,以此剥离刘邦、张良对郦食其之死所担负的责任。

韩信攻齐——郦生被烹杀

淮阴侯闻郦生伏轼下齐七十余城,乃夜度兵平原袭齐。齐王田广闻汉兵至,以为郦生卖己,乃曰:“汝能止汉军,我活汝。不然,我将烹汝!”——《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汉三年(即前204年),郦食其谋划“复立六国后世”遭到刘邦谩骂。此后,项羽攻打刘邦,拔掉了荥阳,但是并未派人驻守。于是,刘邦派韩信、张耳、曹参北上平定赵地,彭越又在楚腹地游击袭扰,项羽疲于应付。

当年秋,韩信平定了燕赵之后,郦食其趁机建议刘邦重新夺取荥阳,占据敖仓,并主动请缨劝降齐国。刘邦重返荥阳,攻下了成皋,并召回曹参带兵驻守敖仓。

项羽紧盯着刘邦,不久又包围了成皋。刘邦无奈弃军逃亡,仅与夏侯婴一起驾车北上。到了韩信、张耳军营,夺取了军权,带走了大部分人马,并下令韩信南下进攻齐国。

“淮阴已受命东,未渡平原。汉王使郦生往说齐王田广”(《高祖本纪》),“汉将韩信引兵且东击齐,齐初使华无伤、田解军于历下以距汉,汉使至,乃罢守战备”(《田儋列传》),从《高祖本纪》以及《田儋列传》两处记录来看:韩信受命攻齐在前,而郦食其奉命劝降在后。

韩信平定了燕赵南下攻齐,却听说齐国已经劝降了。在舍人蒯彻的劝说下,韩信为争夺功劳而偷袭了齐国。田广、田横遭突袭,认为郦食其出卖了自己,所以烹杀之。从此来看,郦食其之死,田广、田横负有直接责任,而韩信、蒯彻则是间接杀人。

但是,蒯彻一句话却暴露了刘邦借刀杀人。“将军受诏击齐,而汉独发间使下齐,宁有诏止将军乎?”——将军(指韩信)受命攻打齐国,却又派使者劝降齐国,难道有诏书阻止将军吗?

既然劝降,刘邦为何不下令韩信停止进攻?既然齐国已降,刘邦又为何不诏告天下呢?要么刘邦想借韩信除掉齐王军事势力,要么刘邦想假手齐王除掉郦食其。

结束语:

“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而公不为若更言!”

齐王田广听闻韩信兵临城下,威逼郦食其劝阻汉军。这是郦食其最后的遗言。

前一句意思为:做大事的人不拘谨于细节,有大德的人不顾及别人的责难。在《项羽本纪》中,樊哙也曾如此说过刘邦,“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由此分析,所谓做大事、有大德的人是指刘邦,而非郦食其。

毕竟,郦食其有其狂傲的资本,才能卓越而又勇智双绝,以致于无人能够驾驭。所以,郦食其临死才意识到这是刘邦借刀杀人之计,但为时已晚,无处申辩了。

而后一句既可以理解为郦食其不准备替田广改口劝阻汉军,又可以理解为不会再替刘邦谋划任何事情了。

郦食其战略眼光独到,司马迁多处证明了这一点!

“因其库兵,食积粟,留出入三月,从兵以数万,遂入破秦”,攻打陈留前,刘邦的队伍不足万人。拿下陈留城仅仅三个月,凭借陈留府库兵器以及粮草,召集的队伍以万为单位计算,这为推翻暴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郦食其受封广野君的原因!

劝降秦将、齐王既体现了郦食其的舌辩能力,又体现了郦食其的战略性眼光。郦食其具有一定的预判能力,比别人看的远,能够洞察矛盾运动规律,经过周密细致的分析、判断而作出决定,所以能够说服秦将、齐王。更何况建议刘邦夺取荥阳据守敖仓,对于楚汉战争更具有战略意义。

但是,郦食其太狂傲而不按常理,这不仅让张良嫉妒,也让刘邦忌惮。刘邦却不敢名目张胆杀害郦食其,“郦生言其弟郦商,使将数千人从沛公西南略地”——郦食其将弟弟郦商推荐给刘邦,而且带着数千人的队伍加盟。这意味着郦商拥有数千人的子弟兵,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势力。

所以,刘邦借刀杀人,刀柄递给了田广、田横,又让韩信逼迫田广、田横。韩信造反被杀,而蒯彻背后撺掇却无罪释放,大概因此被刘邦记了一功。

0 阅读:3

平民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