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奖励计划#一直以来,钻石都被视为珍贵而稀有的宝石,不仅彰显财富和地位,更被人们看作是恒久爱情的象征,因此价格是十分昂贵。然而,近些年来,国际钻石价格却呈现出断崖式下跌。 过去两年,全球钻石批发价格下跌了约40%。近三年中国钻石的进口额也在持续下滑。2023年,中国钻石进口额同比下降了培育钻石29.55%,比起2021年的降幅更是达到了39.6%。 数据显示,全球最大的钻石矿业公司,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钻石零售企业戴比尔斯集团,2024年上半年的营收仅为22亿美元,与2023年同期的28亿美元相比,下滑幅度超20%。而美国第二大钻石商WD干脆直接宣告了破产。 2024年,天然钻的市场形势可谓是跌跌不休,钻石巨头戴尔比斯两度降价,累计降价幅度高达25%;全球最大的钻石消费地美国,培育钻的市场份额超过天然钻,达到了56.8%…… 钻石为什么不火了?曾经购买一颗钻石是“天价”,如今钻石回收却成了“白菜价”!例如,一位做了两年珠宝、奢侈品回收生意的商家,最近从客户那回收了一颗1克拉、D色的钻石——钻石最好的成色。 3年前,这颗钻石的价值是11万元。而如今,它的回收价仅为1.8万元,又被另一个买家用1.9万的价格买走。客户和他都感到心痛,客户心痛的是财富贬值,而商家则苦于利润微薄,“这单生意仅赚了1000块钱而已”。 种种迹象表明,“天价钻石”的时代正在远去。然而,引发钻石市场这场巨震的国家,正是被誉为“发达国家粉碎机”的中国。
中国之所以会被称为“发达国家粉碎机”,原因主要在于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和技术突破能力。中国通过模仿、升级和创新的发展路径,逐渐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重要位置,对发达国家的传统优势产业构成了挑战。 对此,美国知名钻石行业分析师保罗·金尼斯基(Paul Zimnisky)表示,中国市场的变化对钻石价格下跌造成了影响。实际上,这场席卷钻石市场的风暴源正是源自中国。 那么,中国是如何成为钻石价格粉碎机的呢? 一、中国的“钻石创新变革”,打破了西方国家长期不变的钻石垄断价格 事实上,钻石的天价神话被戳破,与我国河南柘城县生产的“培育钻”密不可分。培育钻,又称实验室钻石,拥有和天然钻同样的物理属性、化学成分,区别只在于一个在实验室内人工培育而成,一个生长于天然环境中。 一直以来,天然钻长期被戴尔比斯等西方公司垄断,我国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着手进行培育钻的研发。而河南作为人造金刚石(培育钻的制造材料)产业化的摇篮,是世界金刚石的最大产区。公开数据显示,在培育钻石领域,中国产能占据全球培育钻石总产能的50%,其中80%都来自“河南造”! 中国科学家通过科技创新,在人造钻石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尤其是高温高压法(HPHT)和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的应用,使得人造钻石的质量和外观与天然钻石几乎无异。这些技术使得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从而降低了成本。
之后我国对人造钻石进行了规模化生产,而河南柘城成为全球最大的培育钻石生产基地,年产400万克拉,占全球产能的45%。这种大规模生产不仅提高了效率,还进一步降低了单位成本。河南柘城的培育钻石在全球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产品价格比天然钻石低80%左右,深受消费者欢迎。 我国强大的产业能力也孵化出一批本土品牌。如近年来在国内一二线城市走俏的“柘光”品牌,就诞生于河南的“人造钻石之都”柘城县。这家公司在过去的一年中,不仅受到国内高净值人士的关注,还走出国门,成为老外眼中的香饽饽,创下了海外订单翻涨10倍的销售业绩。 二、培育钻有着天然钻石无法比拟成本优势和高品质,对于天然钻形成了降维打击 国产钻石品牌远销海外的背后,是培育钻对天然钻的降维打击。对此,业内早已形成共识,培育钻与天然钻拥有同样的地位。 2018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对钻石定义进行修订,取消天然限定,正式将人工培育钻石归到钻石大类。但令人惊叹的是,同样的克拉,高端培育钻的价格不到天然钻的五分之一,一般的培育钻甚至仅有天然钻的十分之一! 以国产品牌“柘光”为例,为保证品质,其旗下所有钻石均采用“D级颜色、VVS级净度、3EX”标准,价格大约在8000元左右。而同等级别的天然钻,价格最低3万元,个别大牌甚至会溢价到6万元上下。
两相对比下,使得消费者逐渐将培育钻作为首选,钻石成为“可承担的奢侈品”。一个收入稳定的中产完全可以将钻石视作价格贵一点的日常饰品。年轻的新婚夫妇,大可以放心选购大克拉钻戒作为爱情纪念,却不必担心天价收割。 三、培育钻的横空出世,再次证明了中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也预示着“中国制造”正在逐步转变为“中国创造” 事实证明,正是世界工厂的“中国制造”,让人们实现了“钻石自由”,彻底改变了对于钻石固有的、高不可攀的奢侈品概念。将其从富丽堂皇的神坛上拉下,变为普通百姓也消费得起的普通商品。近年来,这场源自中国、席卷整个钻石消费市场的风暴,正越刮越猛。 实际上,大众并不排斥培育钻这种新生事物。现在在好莱坞的星光大道,在明星达人的直播间,在街头潮人的日常穿搭中,在新婚夫妇的婚礼上……培育钻的出镜率越来越高,过去被“天价钻石”压抑的市场,呈现出相当火爆的局面。 “地球球草”小李子莱昂纳多下场投资一家培育钻石公司;流行乐坛天后Ladygaga是培育钻的忠实爱好者;奥斯卡金像奖得主洛普·克鲁兹则直接佩戴6克拉培育钻,坦然走在电影节红毯上。 柘光的品牌负责人介绍,除了结婚等典型消费场景,现在不少女性也将钻石与婚姻爱情解绑,当成“悦己消费”之一,买钻石的理由可以是日常穿搭、单纯喜欢、或者是任何值得铭记的时刻。“之前刚开始做这个品牌的时候,会担心大家对培育钻有偏见,打不开市场,但实际情况超出了预期,我们的微信专属顾问也经常收到好评。”柘光品牌负责人说道。
据柘光官网、京东、淘宝三大渠道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11月,“柘光”线上店铺累计访问量高达20万次,日均进店人数达600人,其中90%的消费者都是从天然钻转到了培育钻。2024年,河南品牌“柘光”无疑是中国钻石的一匹“黑马”。2025年,柘光也计划扩大国内的业务,除现在主推的大克拉定制业务之外,还将在DNA生命纪念钻,全球孤品款式定制等业务上发力,为“钻石自由”带去更多可能。 四、培育钻的兴起,导致钻石价格跌落神坛,成为寻常百姓的消费品 古今中外,钻石一直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感情的期盼:坚固、永恒、纯洁。但受限于高昂的售价,钻石往往被作为上层人士身份财富的象征。即便是在婚姻这样的重要时刻,大多数人也难以负担一颗理想的钻石。 而培育钻的出现,让“花更少的钱,买更大的钻石”成为可能。同时,相比天然钻,培育钻也避免了天然钻石在开采中的环境问题,如地表破坏,二氧化碳排放以及水资源大量消耗等问题,更为绿色环保。或许,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培育钻才是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那一个。曾经钻石被提升到跟房、车一样的地位,不知不觉中成了婚姻里的某种“刚需”。 如今这一代年轻人似乎更在乎钻石的实际经济价值,而不是象征意义。当钻石贬值,买二手钻石、人工钻石、甚至不买钻石的年轻人多了起来。钻石贬值速度之快,一大原因就是人造钻石,有人评价,河南人把钻石的价格打下来了。 五、中国培育钻市场前景广阔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培育钻石产能居世界第一。我国钻石市场需求量巨大,为全球第二大钻石消费国,推动我国培育钻石行业飞速发展。故从钻石产业链上游培育钻石生产环节来看,中国都具有明显优势。 根据贝恩咨询数据,2020年中国培育钻石产能居世界第一,达300万克拉。其次,印度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第三大培育钻石生产国,2020年产能分别为150万克拉、100万克拉。2018年起,培育钻石在市场上出现的频次逐渐提升,驱动钻石行业重获资本青睐。2021年、2022年,中国钻石行业投资事件分别达3起,投资金额分别为14.5亿元、10.7亿元,其中,2021年钻石行业投资金额为近10年来最高。
近年来,中国钻石市场规模占全球比重持续提升。从下游零售消费环节来看,我国钻石市场规模快速提升,2000年时仅为5.6亿美元,占全球钻石市场规模的1%,而2021年,我国钻石市场规模已提升至124亿美元,相比2000年时增长超20倍。2021年我国钻石市场规模占全球比重为14%。 我国钻石行业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河南省、广东省以及香港,其余钻石行业上市公司则分布由东至南的沿海地带。其中,河南省主要以培育钻石产业为主;广东省、香港、上海等地主要以钻石零售消费为主。此外,江苏、浙江兼备培育钻石制造以及零售钻石相关龙头企业,发展较为均衡。 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分析,根据相关预测,2023年至2025年,中国培育钻石毛坯钻市场规模将由255万克拉增长至400万克拉;年复合增速为25.24%。前瞻预计,到2028年,中国培育钻石毛坯钻市场规模将达745.61万克拉。可以预见,随着消费者观念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影响,培育钻石将会逐步取代天然钻石的市场地位。 尤其是年轻群体消费观念的转变,促使质优价美的培育钻石人气大涨。培育钻石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已达到56.8%,而天然钻石市场则下滑到43.2%。 由此可见,由于培育钻石具有天然钻石无法比拟诸多优势,以及人们越来越注重节能和绿色环保。未来培育钻石将会独霸市场这一趋势将不可逆转,天然钻石终将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