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7年前的《布达佩斯大饭店》吗?
这部电影凭借着极度舒适的高级色调,出色的构图和场面调度。
获得当年的奥斯卡9项提名,并斩获了最佳艺术指导在内的其中的4项大奖。
号称“每一帧都能截图作为壁纸”的这部电影出自于个人风格极其鲜明的韦斯·安德森之手。
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这位鬼才导演再次为我们带来了一部美轮美奂的作品。
——《法兰西特派》
《法兰西特派》这部电影被描述为:给20世纪一家美国报纸驻巴黎前哨站记者们的一封情书。
影片围绕着三位报社作者,以不同报道方式分别讲述的三个有趣的故事,从而巧妙地融合成为一个完整而优秀的报刊式观影体验。
与其说是看一部电影,不如说更像是用视听感官,去读一份报纸。
如果说《布达佩斯大饭店》是“每一帧都能截图作为壁纸”。
那么《法兰西特派》就是“每一帧不仅能作为壁纸,信息量还极大”。
影片处处是彩蛋,韦斯·安德森不仅用报刊式的并行版面结构的故事来致敬新闻工作者,此外还致敬了一批经典作品,尤其是法国新浪潮电影。
著名电影媒体IndieWire就列出了为《法兰西特派》带来了灵感的32部经典电影。
其中不乏像弗朗索瓦·特吕弗的《四百击》,雅克·贝克经典越狱片《洞》这样的经典法国电影。
《四百击》剧照
《法兰西特派》的阵容方面更是群星闪耀:
包括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艾德里安·布洛迪、以及蕾雅·赛杜、本尼西奥·德尔·托罗、蒂尔达·斯文顿、蒂莫西·柴勒梅德、西尔莎·罗南、比尔·默瑞、欧文·威尔逊、威廉·达福等等……
一众影帝影后齐聚,堪称顶级。
当这些影星同时出现在戛纳电影节的首映礼上,真的很难想象影迷们在现场的狂欢盛况……
在第一个独立故事中,蕾雅·赛杜就为影迷们奉献出一场尺度级,极具美感的「艺术牺牲」。
本尼西奥·德尔·托罗饰演的艺术家罗森塔尔,年轻时富有艺术细胞,热爱绘画创作,却因精神问题杀人而锒铛入狱。
入狱十年间都不曾拿起画笔,直到他遇到了蕾雅·赛杜饰演的狱卒西蒙娜。
从此,西蒙娜成了他的缪斯女神,通过为她的身体作画,艺术家重拾了往日的创作激情。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很快,艺术家就画出了一幅唯美的现代艺术画。
即使完全看不出人体模样,晦涩抽象。
但安德里亚·布罗迪饰演的资本家狱友坎达齐奥却看中了他的天赋。
坎达齐奥通过资本的包装,一系列的展会,很快就将罗森塔尔打造成著名的当代艺术大师。
只不过,这位艺术大师仍然在监狱服刑,一边服刑一边替资本家创作。
在坎达齐奥的不断催促之下,罗森塔尔终于完成了一部惊世之作,也就是本章节所讲的主要作品:西蒙斯人体的十幅形态各异的画像。
只不过,令坎达齐奥气愤的是,他竟然将这部作品画在了监狱的承重墙上。
但资本家始终还是资本家,戏剧性的是,坎达齐奥竟然安排了一架运输机将壁画所在的整个房间搬到了美国堪萨斯。
这就是《十钢筋水泥承重墙壁画》的由来。
这样天马行空的想象在《法兰西特派》中随处可见。
虽然台词密集,内容丰富,但《法兰西特派》所要讲的故事剧情其实倒是简单。
大致可以梗概为:
1.艺术大师的诞生
2.学生运动的始末
3.警署大厨的“美食”
但看过影片的观众大部分都有这样的感受,《法兰西特派》其实是一部艺术性大于故事性的影片。
韦斯·安德森延续了他强烈的个人风格,极具美学设计的色彩搭配和“强迫症式”的对称构图。
例如开头服务员的摆盘;
无趣小镇的布景;
复杂的物件摆设和简单明了的场景构图;
比尔·莫瑞饰演的主编观看稿件进度,每一份稿件的位置仿佛都是经过精心安排,布局极度舒适;
“甜茶”和琳娜·库德里的争论场景;
就连报社成员齐聚为主编哀悼的场面都充满着活力。
在《法兰西特派》里,我们同样能看到韦斯·安德森在其他作品少有的惊喜。
不同以往,本片结合了大量的黑白摄影,当报社记者们在讲述故事时,画面转为黑白,当回到现实后,画面又回归彩色,对比强烈。
这样的巧妙之处,是让观众在观看这部献给“记者们的一封情书”时,会沉浸式地把自己当成读者,黑白的构图与报纸版面文字十分贴合。
除此之外,当故事讲述到一个特定的小高潮或是精彩之处,黑白画面就会显现出美妙的色彩。
例如,第三个故事中,被绑架的小男孩在与西尔莎·罗南饰演的歌女对话时。
当小男孩问道:你的眼睛是什么颜色?
西尔莎·罗南饰演的歌女俯下身来,透过橱窗,她的脸庞变成了彩色,一头金发,烈焰般的红唇,再搭配上湛蓝的眼镜,简直美的不可方物。
黑白和彩色;现实和故事;真人电影和二维动画。
《法兰西特派》不断在这些形式中转换,让人目不暇接。
韦斯·安德森用他独特的风格为他的作品都刻上了独一无二的标签,甚至不需要一丝片段,仅仅是一个剧照也能辨认出他的作品。
正如他在以往作品中给人呈现出的令人眼花缭乱的精彩纷呈一样。
作为戛纳电影节最受期待的电影。
《法兰西特派》更是为我们奉献了一场如痴如醉梦幻般的视听盛宴,一场酣畅淋漓的颅内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