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随着冬季的到来,天气逐渐寒冷,许多高血压患者发现自己的血压开始出现波动。一些人早晨测量时血压偏高,到了晚上却降得过低;还有部分人随着寒潮来袭,血压突然飙升,头晕、胸闷等症状接踵而至。
事实上,血压在冬季波动异常是极为常见的现象。研究显示,冬季寒冷会引发血管收缩、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使血压升高。对此,中国高血压联盟主席王文教授曾指出:“冬季是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季节,尤其是中老年人,需格外关注血压波动,提前做好防护。”
冬至是冬季的一个重要节点,被称为“数九寒天”的开始。此时寒冷天气可能进一步加剧血压问题,但冬至也是调养身体的好时机。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和适当的养护措施,可以有效地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下五个重点,尤其值得血压不稳定的人在冬至时关注。
一、注意保暖,减少血压波动寒冷是冬季血压升高的最大诱因之一。寒冷刺激会让血管迅速收缩,导致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心脏泵血的压力上升,从而引发血压升高。2007年,《英国医学杂志》(BMJ)刊登的一项研究指出,冬季室外温度每降低1摄氏度,收缩压平均升高1.3毫米汞柱。这一研究再次强调了保暖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尤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穿着保暖:衣服选择以防风保暖为主,尤其是手、脚、头部等末梢区域的保暖。头部寒冷会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性,进一步引发血压升高。
室内保温:建议将室内温度保持在18~22摄氏度之间,尤其是早晚温差较大的时候,适当使用取暖设备。
避免寒冷刺激:如晨起开窗通风,应避免冷风直接吹到身上;外出时可佩戴口罩和围巾,减少冷空气对呼吸道和血管的刺激。
医学案例显示,65岁的张阿姨在冬季清晨散步时突发头晕,经测量血压高达180/110毫米汞柱。经医生询问得知,她当天未穿戴帽子和围巾,导致寒冷刺激诱发血压飙升。因此,谨记“头暖身不寒”,是冬季血压管理的基本原则。
二、合理饮食,控制盐分摄入冬季进补是中国传统习俗,但对于血压不稳定的人来说,应当特别注意饮食中的“含盐量”。高盐饮食会增加体内钠的潴留,导致血容量增加,从而加重血压负担。2016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明确指出,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内,而针对血压波动较大的患者,则建议进一步降低至3~5克。
以下是几点操作性较强的饮食建议:
减少隐形盐摄入:酱油、腌制食品、方便面调料包等都属于“隐形盐”大户,需尽量避免。烹饪时可用醋、柠檬汁等调味品代替部分食盐。
饮食多样化: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尤其是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橙子、菠菜。钾有助于拮抗钠的作用,起到平稳血压的效果。
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可以选择鱼肉、豆制品等,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的肉类。
一个有代表性的病例是,54岁的李先生在冬季血压波动较大,通过医生指导将每日食盐量减至4克,并增加富含钾和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经过三个月的饮食调整,其血压从原本的160/95毫米汞柱逐渐平稳至135/85毫米汞柱。
三、坚持适度运动,促进血管弹性冬季气温低,许多人运动量减少,长时间缺乏运动会导致血管失去弹性,血压调节能力下降。然而,运动过量或不当也可能诱发血压升高。因此,运动强度和方式的选择尤为重要。
冬季适合的运动方式: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慢跑等,每次30分钟,每周4~5次。运动时,以微微出汗但不喘为宜。
避免剧烈运动:如短时间内快速奔跑或爬楼梯,可能导致血压瞬间飙升。
选择温暖时段:建议将运动安排在下午或阳光明媚的时段,避免清晨和夜间寒冷时运动。
2020年发表在《美国高血压杂志》(Journal of Hypertension)的一项研究指出,规律运动可以降低收缩压约8毫米汞柱,同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运动不仅是降压的辅助手段,更是增强血管健康的重要途径。
四、重视情绪管理,学会调节压力冬季白昼时间短、阳光减少,易引发情绪波动。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会通过交感神经系统引起血压升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霍勇教授指出,血压的波动不仅是生理问题,也深受心理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
养成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导致交感神经过于兴奋,血压升高。
尝试放松训练:如瑜伽、冥想、深呼吸训练,有助于缓解压力。
培养兴趣爱好:如书法、绘画、园艺等,可以分散注意力,改善情绪。
一个实际案例是,56岁的赵先生因为工作压力大,血压长期波动。医生建议他每天睡前进行20分钟的深呼吸放松训练。三个月后,他的血压波动幅度明显减小,从原来的160/90毫米汞柱降至140/85毫米汞柱。
五、中西结合,用药和养生并重对于血压波动较大的人,药物治疗和中医养生可以相辅相成。在药物选择上,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擅自增减剂量。尤其是冬季,血压波动可能需要调整药物使用策略。
常见降压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长效降压药为首选:如氨氯地平、厄贝沙坦等,具有平稳降压的效果。
避免突然停药:冬季血压波动较大,突然停药可能引起反弹性高血压。
谨防药物副作用:如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调整方案。
中医调养的建议:中医认为,冬季属“藏”的季节,可通过补肾养血来调节血压波动。以下是一个经科学验证的经典药膳方:
核桃仁山药粥:取核桃仁30克、山药50克、粳米100克,煮粥服用。核桃仁补肾益气,山药健脾养胃,对血压波动有辅助调节作用。
此外,针灸也是中医调节血压的重要手段。2009年《中华中医药杂志》发表的研究表明,每周针灸2次,连续治疗10周,可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
总结冬季血压波动是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冬至这一重要时节,做好保暖、合理饮食、坚持运动、调节情绪以及中西结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血压控制效果。血压管理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坚持。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调整和专业的医疗指导,可以帮助血压不稳定的人群在这个寒冷的季节中安然度过。
参考资料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英国医学杂志》(BMJ),2007年,“寒冷气温与血压波动关系”研究
《美国高血压杂志》(Journal of Hypertension),2020年,“运动对高血压的作用”研究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年,“针灸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王文教授,高血压防治相关研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霍勇教授观点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