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奔一生终成想要的样子,却因致命一点而丧失所有!(下)

兰台说 2019-06-13 08:47:43
4在楚国达到人生巅峰  却戛然而止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关系如此,人才流向亦如此。

吴起离开魏国后,投奔曾经的敌国、地处南方的楚国。

楚国因为遥远的距离、复杂的地形和特殊的区域文化,被很多中原人视为畏途。

楚国地广人众,在春秋时期称雄一时。后来因世家贵族当道,政治腐败,中道衰落。楚悼王继位后,接连遭到几国的攻击,连失国土。

于是楚悼王不得不用重礼贿赂强大的秦国,在其帮助下与诸侯国维系脆弱的和平。

面对内外交困的形势,楚悼王想顺应时代潮流,象魏国一样变法图强。国乱则思良相,然而难以觅到贤人辅佐。

吴起已经闻达于诸侯,他的到来,使楚悼王认为喜从天降,待为上宾。

楚悼王先任命吴起为宛城太守,在北方抵御韩、魏等的入侵。

一年后,任命吴起为令尹,以国政委托,使吴起位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至此,吴起终于实现了年轻时和母亲诀别的誓言:成为卿相!

遗憾的是,母亲已早逝,看不到吴起辉煌的这一天。

这时的吴起已年过半百,也不仅仅是位名震天下的兵家,而且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

吴起受到楚悼王的知遇之恩和高度信任,决心加倍回报,同时也一展毕生壮志。于是全心全意的为楚国改良国策、开疆拓土。

首先,吴起在楚国进行大刀阔斧的变法,对政治、法律、军事等实行改革。

吴起变法的主要内容是:

“明法审令”,实行法治;

减爵禄,进而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

“卑减大臣之威重”,整顿吏治;

加强军事训练,提高军队战斗力等。

象所有的变法改革一样,“吴起变法”打压了世袭贵族的政治经济特权,自然遭到反对、阻挠。

迷信的贵族们诅咒吴起“违背天道”,骂他是“祸人”。吴起巡视时,楚国王族屈宜臼用道家学说当面反对他的变法,说他是改变常理和急功近利,不会有好下场。

但是有楚悼王的支持,吴起变法得以推行,并取得明显成效,楚国变得日益强盛。

“吴起变法”也成为继李悝变法之后的著名变法,并且间接地影响了秦国的商鞅变法。吴起也与李悝、商鞅、申不害等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变法大臣。

而且,“吴起变法”在文化和外交上,帮助地处偏远南方的楚国,与中原地区加强了联系和交流。

随着楚国实力强大,兵强马壮,吴起就披甲上阵,率军开疆拓土。

向南,吞并越族地区;向西,伐秦;向北,收复了大片失地。

公元前381年,吴起采用“围魏救赵”策略,打败前东家魏国,使楚国的势力从长江流域延伸到黄河沿岸。楚人“兵震天下,威服诸侯”。

楚国疆域在“战国七雄”中最大,国力强盛,成为新的霸主。

就在这一年,楚悼王去世。这就意味着吴起失去了靠山。

吴起从前线赶回都城参加葬礼。

对吴起恨之入骨的贵族们认为复仇的时机到了,纠集反叛,在葬礼上突然发难,射杀吴起。

吴起临死前急中生智,趴到楚悼王的尸体下面,并大喊“群臣乱王!”

疯狂的贵族们一心置吴起于死地而后快,放箭如雨,乱箭同时也就射中了楚悼王的尸体。

楚肃王继位,吴起的尸身被处以车裂肢解之刑。这也意味着他在楚国的变法宣告失败。

按照楚国的法律,侮辱王尸者要夷灭三族。于是射杀吴起的同时伤及楚悼王尸体的人全部被处死,受牵连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

据《吕氏春秋·贵卒》认为这是“吴起之智”,知道自己难逃一死,就借楚悼王的尸体来牵连报复贵族们。

论吴起

军事方面,吴起是兵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战略战术独步天下。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尉缭说:“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曹操评论吴起:“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

据说吴起融合儒家、兵家和法家的思想而著成《吴子兵法》。人们将其与《孙子兵法》合称为“孙吴兵法”。后世论兵,皆道“孙吴”,如“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

唐代,将吴起列为历代十大名将之一而供奉于武成王庙内。宋代,追尊吴起为广宗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并将《吴子兵法》列入“武经七书”刊印发行。

在政治方面,正如《吴子兵法》中说的“内修文德,外治武备”,吴起主张把政治和军事紧密结合,涉及治国治军、亲民用贤等国家大计。

吴起辅佐国政,先后成就了魏文侯、楚悼王的霸业。

然而,象吴起这样一位文武全才、功绩卓著的奇人,其历史地位及口碑却远远未能与其成就匹配!

主要根源,就在于他的人品道德污点。

因而,他在当世被鄙薄,在后世不被推崇,以致于他的主要标签只是“战将”,其它才能和功绩只是淡淡一笔。

而且可以说,吴起的人生结局是失败的,也即至死功业未成。

其原因,

首先,在于性格及价值观。

吴起的原生家庭、幼时经历,使他从小胸怀大志,却也养就了离经叛道的极端性格,贪图功名的价值观。这也可证明,单亲家庭、不友善的乡邻关系,对人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功利心是一把棱角分明的双刃剑,它可以让你的人生充满鸡血、获得成就感;它也可以让你丧心病狂、沾上罪恶感。

吴起破财求仕、诛邻止谤、母丧不孝、杀妻求将,这每一件事情都让人心寒齿冷。做吴起的亲人和乡邻,是一种悲哀。

家乡安放不了肉体,异乡安放不了灵魂,于是就有了漂泊。吴起为博取功名,终极一生在寻找、辗转,一路狂奔而罔顾其它。然而,灵魂没能跟上脚步。

你越在乎、沉迷的东西,也就越会受其所控,最终受其所累。例如人世间的金钱、美女、功名等,小至烟酒、赌博、打游戏等。

如果只图功名而不择手段,那么必然会牺牲别人。最终结局,就是必遭报应,自取灭亡。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不能只图自己爽快。

其二,才华撑不起野心。

吴起虽然才能出众,但是除了有道德软肋之外,某些方面明显欠缺。

吴起辗转鲁、魏、楚国,均遭到贵族大臣们的诋毁、打击,甚至也遭到国君猜忌。表面看似遭小人诋毁,其实,除了猜疑、妒忌成分,更深层次的原因与政治游戏规则有关。

例如,深受儒家学说浸润的鲁国,长期推崇仁义礼智。王公大臣们对吴起的评论、攻讦,就含有政治理念和价值观的分歧。

政治是圆润的,讲究利益联盟法则。

春秋战国时期特殊的时代环境,使得背负道德污点的吴起未被埋没,辗转三个国家而均得到重用。

然而,也正是特殊的时代环境阻碍甚至害死了吴起。

当时的宏观形势是:

♛ 诸侯国的核心权利圈一直被传统贵族及其近亲把持,而且与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在博弈;

♛ 变法改革必然损害世袭贵族阶层的利益。

游历多国、长期担任高官的吴起,理应明白也应该身同感受这个明摆的现实。

然而,吴起在鲁、魏、楚国的遭遇却表明:他一直是一个人在战斗,除了君王在世短期的撑腰。他一直并没真正得到庙堂的信任,更没得到高管团队的集体认同。

因而,他虽在三个国家都能成为栋梁,却最终均摆脱不了被统治集团抛弃的命运。活脱脱的一个被屡次利用的职业经理人形象。

在权利的游戏中,吴起是个突然上门闯入的局外人,还想占据一席之地拥有话语权。

空降高职、搞变法改革之类挤占别人蛋糕和位子的事,更容易树敌,遭到对手反扑的可能性更大。

而且,吴起有只顾自己名利而赌红眼、破坏游戏规则的疯狂之举,那么被对手联手清出局也就是必然。

这既说明了政治本身的复杂性、残酷性,也足见吴起的心智段位或者玩政治的能力。

数百年后的曹丕在《煌煌京洛行》的辞赋中说:“祸夫吴起,智小谋大,西河何健,伏尸何劣。”

大意是说,吴起的一生总是与灾祸同行,而他却总是心智跟不上心志;他任西河守将时勇武强健,而最后在楚国被贵族射杀时却表现得狼狈如鼠。

“智小谋大”也正好概括了吴起。在不断刷新人生的高度的同时,吴起却没有配套的的自我防御和提升修为,结果一败涂地,难以善终。

二千多年后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曰: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的时,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当你的能力还驾驭不了你的目标时,就应该沉下心来历练。

(完)

0 阅读:3
评论列表
  • 2019-06-13 13:50

    作者写的很好,加油

    兰台说 回复:
    感谢鼓励,我会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