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常常忙于工作,却忽视了自己的肠道健康。你是否知道,有一种悄无声息的健康威胁——结肠癌,正逐渐逼近我们。本期直播邀请到了来自上海市黄浦区肿瘤防治院的刘芳医师和大家聊聊如何预防及识别直肠癌预警。


一、什么是结肠癌?
结肠癌,是发生在结肠部位的恶性肿瘤,包括升结肠癌、横结肠癌、降结肠癌和乙状结肠癌。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它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在出现明显不适就医时,病情往往已经发展到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二、哪些因素易引发结肠癌?
1. 饮食习惯:长期高油高脂、低膳食纤维饮食,是结肠癌的重要诱因。过多摄入油炸食品、动物内脏、肥肉等,而蔬菜水果摄入不足,会使肠道蠕动减缓,有害物质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刺激肠黏膜,增加癌变风险。
2. 生活方式:久坐不动、缺乏运动,会导致肠道蠕动功能减弱,影响消化和排泄。同时,长期熬夜、精神压力过大,会干扰人体内分泌和免疫系统,降低肠道抵抗力,为癌细胞的滋生创造条件。
3. 肠道疾病:患有慢性肠炎、肠息肉等肠道疾病,若不及时治疗,炎症长期刺激肠道黏膜,息肉发生恶变,都可能引发结肠癌。
4. 遗传因素:约20%的结肠癌患者有家族遗传史。如果家族中有直系亲属患结肠癌,那么个体患癌风险会显著增加。
三、结肠癌有何症状?
1. 排便习惯改变:原本规律的排便变得不规律,出现腹泻、便秘交替,或者排便次数增多、大便变细等情况。
2. 便血:便血是结肠癌常见症状之一,但容易被忽视,常被误以为是痔疮。结肠癌引起的便血,血液多与大便混合,颜色较暗。
3. 腹痛腹胀:持续或间歇性的腹痛、腹胀,疼痛程度不一,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4. 贫血、消瘦:肿瘤生长消耗人体营养,导致患者出现贫血、乏力、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
四、如何预防结肠癌
1. 定期体检:4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有结肠癌家族史、不良生活习惯的高危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肠镜能直接观察肠道内部情况,发现息肉、肿瘤等病变,还可在检查时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明确病变性质。
2. 粪便潜血试验:简单易行,通过检测粪便中是否有潜血,可初步判断肠道是否有出血性病变。若结果呈阳性,需进一步做肠镜检查。
五、预防结肠癌,从生活点滴做起
1. 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食物的摄取;控制红肉和加工肉类的食用量。
2. 坚持运动锻炼: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也可适当进行力量训练,增强体质,促进肠道蠕动。
3.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学会释放压力,保持心情舒畅;戒烟限酒,减少对肠道的刺激。
4. 积极治疗肠道疾病:一旦发现患有肠炎、肠息肉等肠道疾病,应及时就医,遵循医嘱进行规范治疗,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