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剧收场?国际芯片架构巨头官宣,中科院院士的呼吁起到关键作用

随着全球疫情的升温,美企也开始躁动不安,没想到2022年刚开始,闹剧一场接一场,苹果、微软、IBM等等企业都对俄采取了极端且恶劣的举动,这也彻底撕下了美国的假面具,再次证明,科技是有国界的。

今天,咱就来讲讲众多闹剧中的一场,主角就是国际芯片架构巨头ARM。众所周知,这家公司一直坚持中立且开放的理念,然而,在美国制裁华为后,ARM公司也是首批拒绝和华为继续合作的企业之一,这个操作和“瑞典拒绝华为5G”几乎是一模一样,这就是所谓的“中立”吗?

芯片架构是芯片产业的重要环节,如果没有芯片架构的话,就没有办法进行芯片设计,那么后续的芯片制造和芯片封装就没办法继续了。所以ARM将芯片架构授权给华为,将会是华为进行芯片自研的第一步,但坚持中立的ARM公司却选择了站在美国那一边。但不知道ARM公司有没有听说过“因果报应”这四个字,如今,闹剧收场,ARM公司终于尝到了恶果的滋味。

近日,外媒透露,ARM公司官宣,将会进行大规模裁员计划,裁员比例预计在10%-15%左右,有1000多个岗位的员工将会被裁员。

虽然裁员并不是一件好事,但可以证明,ARM公司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其实,ARM公司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成熟的架构体系,而且ARM公司一度抢占了全球移动架构市场约90%的份额,但如今却沦落到裁员的地步,确实需要好好反思一下。

在笔者看来,ARM公司沦落于此主要有2方面的原因,其一,ARM公司拒绝授权华为后,导致市场份额骤减,且间接失去了很多的中国客户。或许是看到了ARM公司对待华为的态度,其他客户也失去了对该公司的信任。

值得一提的是,在ARM拒绝华为后,也传出了英伟达要收购ARM公司的消息,当很多世界巨头都是反对这个收购案的,其中就包括苹果、高通等巨头。而这些企业也缩减了ARM公司的订单,这可能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吧。

其二,任何行业都不会一直存在垄断行为,ARM公司虽然曾经手握移动架构市场超90%的份额,但外部竞争压力依然很大。比如RISC-V架构的崛起,就给了ARM公司很大的压力。

在ARM公司拒绝华为且传出英伟达要收购ARM公司的消息后,中科院院士倪光南就曾经呼吁中国科技企业,一定要阻止ARM公司被收购,不要太依赖ARM的架构体系,且要继续坚持大力发展自研,早日研发属于自己的架构体系。

不得不承认,倪光南院士的呼吁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根据资料来看,阿里巴巴、华为等企业已经抛弃ARM架构,转而选择了RISC-V架构,就连英特尔也在不久前“转会”成功。ARM公司太小看华为了,在ARM公司的13个高级会员企业之中,中国企业就占了11个,而阿里、华为都在名单之中,既然华为被拒绝,这些中国企业也会居安思危,ARM公司这一次还是小瞧了中国科技企业。

在倪光南院士的呼吁下,国内也传来了不少好消息,华为、阿里以及中科院在基于RISC-V架构,成功开发了不少芯片,中国半导体产业又前进了一步,再接再厉!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