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2月,83岁的开国大将黄克诚在家中接待了三位客人,他们是《中国百科全书》军事卷的编辑,这次来的主要目的,就是把军事人物卷的书稿拿来给老将军过目。黄克诚看了之后摇头道:你们这么写他是不客观的。黄克诚说的他,就是林彪。

【黄克诚大将】
原来,黄克诚在翻看了书稿之后发现,在《辽沈战役》一节中,只字未提林彪的名字,仿佛这场战役和他无关。在《抗美援朝战争》一节中,提到林彪当初反对出兵朝鲜,是因为怯战。这让挨过林彪整的黄克诚都觉得有失公允。
众所周知,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毛主席就有意组建志愿军入朝参战,而他心目中的志愿军司令员的第一人选就是林彪。结果林彪不但反对出兵,还以身体有病为由拒绝领兵,让毛主席深感失望。

九一三事件之后,林彪从“亲密的战友”变成了“叛徒卖国贼”,许多事情于是又被旧事重提,原来不敢说的话,现在又可以说了。总政在编辑《中国百科全书》军事卷的时候,直接说他反对出兵就是因为怯战。
林彪当时的意见是,我们打了几十年的仗,元气还没有恢复,国力还很弱,没有能力同美国交战。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无论是军事实力还是工业规模都是。它一个师就有1500门大炮,我们一军才36门,同美国交战,只能是引火烧身等等。
随后他又提到自己的身体不好,不能胜任志愿军司令员这一职务,还请另选贤能。光从这些话语中可以看出,他反对出兵、不想领兵是真的,但无法判断他究竟是身体真的不好还是怯战,毕竟他心里的想法没有人知道。

【他在抗战中曾被友军误伤,伤到了脊柱神经】
据他的贴身秘书张云生介绍,林彪的身体很差,怕风、怕光、怕水。他第一次到林彪身边报到时,见他的住处的窗户上都贴满了胶条,有些地方还塞了棉花,警卫员说,这是怕有风从窗缝中吹进来。
还有一次,他的女儿在学校里学了一支舞蹈,回家想跳给他看,他担心跳舞的动作会有风,所以让女儿站在窗外,隔着玻璃跳给他看。
除了怕风之外,他怕水的情况就更加严重了。据张云生介绍,因为怕水,林彪曾连续两三年不洗澡,为了避免身上出现异味,他每天要换两次衣服。他不但不能沾到水,甚至不能见到水和听到水声,不然就会忍不住拉肚子。

他的病情毛主席完全知晓,还曾组织专家为他会诊,得出的结论就是脏器没问题 ,但是身体很虚弱,而且没有办法根治,只能尽量保护好身体。毛主席听后心情也很沉重,抄录了一首曹操的《龟虽寿》给他,让他想开一点。
可见,他说自己身体不行,不能领兵,并不是什么托词。那他反对出兵是不是怯战呢?林彪17岁就参加了革命,打了近三十年的仗,什么血雨腥风、尸山血海没见过?什么样的对手没碰过?按理不至于打都没打就被对手吓到了。

他的原话是:“为了救一个几百万人的朝鲜,打烂了一个5亿人的中国有点划不来。我们打美国没有把握,它有庞大的海陆空军,还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把他逼急了,扔两颗原子弹也够我们受的。”
这段话就体现出了他的性格,就是过于谨小慎微。毛主席也曾批评过他这个性格,谨慎有余而冒险不足。他说的有把握,是要有十成的把握,有九成都不叫有把握。光看美军的账面实力,他就觉得没有打赢的把握,这也就是成了后面他怯战的依据了。
其实现在看来,他说的这段话,不像是怯战,倒像是厌战了。打了太久的仗了,大家都不想打仗了,想和平了,想休息了,犯不上为了别人去打仗了。

【彭老总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后来的事实证明,抗美援朝战争正如毛主席所说的,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这一仗是我们的立国之仗,一仗为我们打出了几十年的和平来。真正是收益极大,好处极大。
最难得的是,挨过林彪整的黄克诚始终能站在公正的立场看问题,不赞同草率地给他扣上怯战的帽子。因为不管是怯战还是不怯战,你都没有证据能佐证。唯一能证明的就是他缺乏毛主席那样卓越的战略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