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后强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场景实践”是指在特定的环境或情境下,通过具体的应用实例来解决问题、实现目标或验证概念的一种方法。它强调的是在真实世界中实施解决方案,而不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主要流程包括,一是具体场景:明确实践发生的背景和条件,例如某个行业、地区或者特定的社会问题;二是实际问题:识别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或挑战;三是解决方案:设计并实施针对性的策略、技术或工具来应对问题;四是效果评估:通过定量或定性的方法,评估解决方案的实际效果,以确定其有效性;五是迭代优化: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方案,不断改进直至达到最佳效果。
“场景实践”具有鲜明的特点——
1.针对性强:针对特定的问题或需求,设计具体的解决方案;2.实践导向:注重实际操作和应用,而非纯理论研究;3.可验证性:通过实施后的效果来验证方案的有效性;4.持续改进:基于反馈进行调整和优化,形成闭环管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9月出版的《场景实践》(作者:童敏),值得阅读。
“场景实践”在促进公共治理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具体的应用场景,可以更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增强公民参与度,促进政策的透明度与公平性。
1.智慧城市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构建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实现城市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与智能管理,如交通流量优化、环境监测、公共安全预警等,提高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2.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一站式在线服务平台,提供包括教育、医疗、社保在内的多项公共服务,简化办事流程,减少民众跑腿次数,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3.政务公开与透明:通过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渠道,定期发布政府决策信息、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等,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接受公众监督,促进政府诚信建设。
4. 社区治理创新:鼓励和支持社区开展多样化的自治活动,比如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搭建居民交流平台,收集民意,组织志愿服务,共同解决社区内的问题,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
5. 公众参与机制:建立和完善公众意见征集、反馈机制,让市民能够参与到政策制定过程中来,确保政策更加贴近民生需求,同时也能增强公民的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6.应急响应与灾害管理: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无人机、卫星遥感等,快速准确地获取灾情信息,指导救援行动,减轻灾害损失。
7.环境治理与保护:采用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对空气、水质等进行长期跟踪监测,及时发现污染源,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保护生态环境。
总之,“场景实践”是一个好东西,是一种很实用的方法,通过在具体环境中实施解决方案,可以有效提升公共治理的质量和效率。这种方式强调在特定的实践场景中解决“事”的问题和促进“人”的自我增能,构建一种人与环境协同改变的理论体系。它探究人们在日常生活的现实困境中如何实现自我成长和改变,延伸了社会工作理论的文化精神维度。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公共治理和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安全至上的原则,强调预防为主,构建全面的安全与应急管理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健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体系,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应急指挥机制,强化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在国家战略部署指引下,作为推进公共治理和应急管理现代化的前沿阵地,成都市武侯区积极探索和实践城市安全管理的创新模式。他们通过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推出城市安全“一张图”应用场景,不仅为武侯区构建了一个高效、精准的安全防控网络,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安全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成都崇州市围绕“保安全、抓闭环、提效率、切实服务基层”的总体需求,着力夯实数据基础、提升治理效能、丰富治理手段,推动共建共治共享,开发了城市精细管理、数字政府建设、流动人口管理、应急安全等多项场景,成功打造大划街道微网实格数字街区项目,在2023年荣获智慧蓉城优秀应用场景区(市)县十佳案例。
今天通过“场景实践”研讨、成果发布和专家座谈的形式,总结和分享公共治理最新成果,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安全管理模式,非常有意义,希望长期坚持,不断完善和提升,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做出贡献。
(李后强2024年10月31日在“双城经济圈公共治理研究院星空会2024年度学术沙龙”上的发言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