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有人说,左宗棠“近妖”?

古城青衣 2024-01-07 20:49:52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独破万卷,神交古人。”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名人能臣。

他们或御剑驰骋于沙场之上,或运筹帷幄于朝堂之间,不仅能够守护一方平安,也为国家发展做出了许多贡献。

而在他们之中,有一个人居然被评价为“近妖”。

这个人,就是开头那副对联的作者——左宗棠。

我们都知道左宗棠是晚清的名臣,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虽然知道左宗棠厉害,可是他究竟做过些什么事情,能让人评价他为“近妖”呢?

湘上农人成国士

说起左宗棠的出身,还真不得不让人怀疑他是一位“近妖”。

左宗堂本身是布衣出身。

虽说古代讲究士农工商的阶级排列,按理来说他并不是最底层。

可是,布衣出身的他。

一没有背景,二没有钱财,只能靠努力上进才能搏得好前程。

这对于一名普通人来讲,其实是相当困难的。

既要有好的才华,又要有好的眼光,最后还得有好的运气,这三样缺一样都不行。

况且,左宗棠的父母,并不能像其他人的父母一样给予他最大的支持。

因家境等原因,年仅十几岁的左宗堂,短短三年就接连失去了父亲和母亲。

这对于他的打击,不可谓不大。

然而,左宗堂坚毅的性格,并没有让他在这些打击中,逐渐丧失对未来的信心。

在为父母丁忧期间,他饱读诗书,学习了许多先进的知识以及思想。

所以,在读书生涯中,他的才华每每被人推崇。

老师也称赞他:“卓然能自立,扣其学则确然有所得”。

只可惜,虽然左宗棠有很大的才华。

但科举考官总有自己的偏好,最后他只能止步于举人。

虽然科举考试不胜人意。

不过,左宗棠的才华却为他博来了更好的前程。

先是与他定了娃娃亲的周家,并没有嫌弃他父母双亡,家道中落。

反而十分看中他的才华,大方的迎他进家门。

钱财、婚房都不需要他操心,对他也十分礼遇。

再是得到了陶澍和林则徐的赏识,每每于朝堂之上举荐左宗棠。

甚至,林则徐还称左宗棠为“仁兄”。

自称愚弟,对左宗棠甚是敬佩。

有了良师益友,左宗堂很快就在官员圈里出了名。

引得春风度玉关

其实,不仅是在学习上。

在仕途上,左宗棠走的也十分“近妖”。

虽然在才华和口碑上颇有建树。

可事实上,直到1852年,左宗棠才真正踏上仕途。

那一年,太平天国围攻长沙,形势十分危急。

当时的长沙巡抚张亮基,听到左宗棠的名声之后,对他礼贤下士。

希望他尽快来帮助自己成为自己的幕僚,共同击退太平天国。

不同于其他的学子,左宗堂的头脑里可不只是知乎者也,反而是许多治军良策。

于是,在他的带领之下,清军不出三月就大败太平天国。

经此一战,左宗棠也一战成名,在湘军里打出了自己的名声。

在这之后,他一路高歌猛进。

用了仅仅六年的时间,从一名小小的幕僚做到了四品朝廷命官。

在当时可谓是一个传奇。

不仅如此,由于他行军打仗的本事已经被朝廷得知。

所以,在之后的几年里,只要有太平天国的战场,就会出现他左宗棠的身影。

在收复被太平军占领的金华、绍兴等地后,左宗棠也被封为了二品大员,受赐黄马褂。

正式开启了封疆大吏的一生。

由于他的眼光超前,在别人还为重视海战之时,他就已经请求朝廷尽快在福州附近办造船厂。

正所谓“借不如雇,雇不如买,而买不如自造”。

左宗棠的眼光真的十分长远。

1871年,沙俄趁大清内乱之际,进攻新疆占领伊犁,眼看整个新疆即将变成沙俄的囊中之物。

而此时的朝廷,却为了重视海防还是重视塞防而吵了起来。

以李鸿章为首海防派,认为海防最重要。

还是要防着狼子野心的日本,从海上侵占大清。

而左宗棠却认为,海防不如赛防。

要知道,虽然新疆看上去荒无人烟,可那却是块风水宝地。

既能产瓜果,矿物资源又十分丰富,若失了新疆,那可真是损失了沃野千里。

更何况,沙俄依旧对大清的土地虎视眈眈。

若大清退一寸,沙俄有可能就进一尺。

新疆不保则蒙古不保,蒙古不保则京城不保,所以这新疆是无论如何都要收复的。

当时的清政府已经没有多少银子了,海防和塞防只能选一个。

最终,慈禧采纳左宗堂的建议,同意了先巩固塞防,收复边疆。

于是,65岁的左宗棠在做足了一切准备之后,披挂上阵。

带筹来的两千多万两银子,抬着棺材前往新疆,誓死要收复失地。

可惜当时的清政府日渐势微,最后还是出了钱与沙俄签订条约,才收回了伊犁的部分失地。

但若没有左宗棠的坚持,恐怕连这些失地也是收不回来的。

不仅如此,他还为新疆做出了许多贡献。

比如在新疆行军途中,他栽下了万亩杨树、柳树及沙枣,成功缓解了新疆的气候干燥问题。

后来人们也将这些树称之为“左公柳”,以纪念左宗棠。

“智高近妖”称老亮

1882年,已经70岁的左宗棠,在上海看到了令他十分气愤的一幕:一个公园大门上面居然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这可令一辈子铁骨铮铮的左宗棠,愤怒不已。

于是他对亲兵下令:“把这块牌子给我砸掉!”

说完,他跟开公园的洋人表示,从今天开始公园收归大清所有,不为别的,就是因为——他是左宗堂。

不仅如此,他还策马而去。

一路上看到类似“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就砸。

砸了好几十家之后,上海滩的洋人都对他闻风丧胆,再也不敢挂这种牌子了。

别以为左宗棠是到年老的时候,才有这样的脾气。

其实他这副倔脾气,是从少年时期就有的。

年少的他十分喜欢看《三国志》,在看到诸葛亮的时候。

他哈哈大笑,说自己和诸葛亮没什么区别,都是“智高近妖”的人物。

于是,他称自己为“老亮”、“今亮”。

并把这两个名字当成自己的笔名,在与同学朋友的信件往来中也用这个笔名来回复。

谁敢嘲笑他,他就敢跟谁绝交。

到头来,谁也不敢嘲笑他了,而他也用自己一次又一次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确是“近妖”。

就比如,在读书时期,他并没有像普通学子那样只学圣人书,只写八股文。

是学了许多诸如《皇朝经世文稿》,《水道提纲》等等别人眼中的杂书。

即使别人劝告他,还是好好读一些八股文,他也从不听劝。

只有他自己知道。

这些看似对科考无用的书,实则是能够教授世人经验,帮助未来更好投入工作的“宝书”。

在这些实用经验的加持下,左宗堂对待事物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也就有了前面提到过的那些高瞻远瞩,且脚踏实地的做事方法。

最后的话

总体来看,左宗棠的一生确实是一个传奇,更可以称他为“智高近妖”。

只可惜生不逢时,落后腐败的清政府,没有办法以他一己之力拯救。

但是他善于学习经验,利用经验的做法值得人们借鉴,义无反顾报效祖国的精神更值得人们学习。

2 阅读: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