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春节之际,人社部公布了一个好消息,事关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同时医保也迎来了一个好政策,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

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由三支柱组成,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包括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第二支柱年金制度,包括了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是则是其他的养老保险制度,个人养老金制度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
个人养老金,是个人自愿参加的一项养老金制度,它的缴费完全由个人自行承担,每年缴费上限为12000元,可以按月、分次或者按年度缴费。根据国家公布的相关数据,截至2024年11月末,已有7279万人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而从2024年12月15日起,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开至全国,在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都可以参加。

一是缴纳个人养老金后,退休以后的养老金能够明显提高。参加个人养老金,每年最高缴费12000元,那么缴纳10年后,个人养老金账户里至少有120000元。在到达领取基础养老金的年龄的时候,可以选择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领取个人养老金。需要注意的是,领取个人养老金时需要缴纳3%的个人所得税。
二、缴纳个人养老金后,可以获得额外收益。根据相关数据,自成立至今,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社保基金)的年均投资收益率达到了7.36%,相信个人养老金的投资收益肯定不会低于这个数字,那么还是非常可观的,并且投资收益是不需要纳税的。
三、缴纳个人养老金,可以抵扣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可通过个人所得税APP进行个人养老金“一站式”申报,按照12000元/年的限额标准,在综合所得或经营所得中据实扣除。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个人养老金相关支持政策。
那么,国家有可能会增加一些个人养老金在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比如提高税前扣除额度,将金额从1.2万上调至2万元或更高,增强对中高收入群体的吸引力;也有可能会放宽支取条件,比如运行重大疾病、子女教育等特定用途支取,那么后续相信会有更多人愿意缴纳个人养老金。

近日,国家医保局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有序推进省内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纳入按病种付费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在2025年底前,所有省份要将省内异地住院直接结算费用纳入就医地按病种付费管理,包括按病组(DRG)付费和病种分值(DIP)付费两种形式。
该政策落实后,相信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负担,因为医院不能随意增加不必要的检查或药品,也能使医保基金的使用更加合理。同时患者在异地就医时,按病种付费的话,费用标准统一,结算会更简单,患者不用垫付太多钱,报销也更快捷。

综上所述,2025年春节期间,养老金和医保都迎来了好消息。国家明确将制定个人养老金的支持政策,后续可能会增加税收方面的优惠或放宽支取条件。同时,国家明确各省要推进省内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纳入按病种付费管理,那么将简化异地就医结算流程,同时能控制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