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3岁丧父,15岁丧母,为了供他读书,22岁的嫂子变卖了自己所有嫁妆。
凭借这笔资金,他缔造了比亚迪这一汽车品牌。凭借卓越的技术与产品,年销量成功突破 300 万辆,一举登上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巅峰宝座,成为特斯拉在行业内不可小觑的强劲对手。
如今他身价超过10亿,不仅没有忘记曾经的恩情,反而还将嫂子宠成了公主......
艰难的求学路王传福诞生于普通农家,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七,上头有哥哥姐姐,下边还有个妹妹。
一家十口人,全都挤在那狭小局促的农舍之中,仅依靠父亲那点微薄的收入维持生计,日子过得颇为艰难。
尽管生活清苦,但父母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坚持送八个孩子上学。
而王传福从小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每个学期都能靠成绩拿回不少的荣誉。
在王传福 13 岁时,作为家中的顶梁柱父亲骤然离世,这让原本就靠着微薄收入勉强维持生计的家庭,瞬间如大厦倾塌,陷入了万难的绝境。
为了维持生计,哥哥不得不辍学外出打工,姐姐们也相继出嫁,原本热闹的农舍变得冷清萧条。
小王传福小时候看到家里出了事,知道得帮哥哥分担压力,甚至想过辍学去打工。
关键时刻,王传福新婚的嫂子张菊秀制止了他。
这位22岁的年轻女子,毅然决然地卖掉了自己唯一的嫁妆——几件首饰和一对银镯子,将换来的钱全部用来支持小叔子继续上学。
在那个年代,嫁妆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意义非凡,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轻易变卖,可嫂子对此只说了一句话。
“好好念书,别让我白卖耳环。”
嫂子朴实的话语,却重若千钧,深深地烙印在王传福的心里。
从那一刻起,他知道自己背负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梦想,更是嫂子对他沉甸甸的期望。
打从这天开始他便更加刻苦地读书,不敢有丝毫懈怠,即使寒暑假也从不放松学习。
此后王传福凭借自身不懈的努力,成功考入中南大学,就读于冶金物理化学专业。在那个偏远的小山村,这样的喜讯如同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激起了层层波澜,一时间成为全村人热议的焦点。
然而考上大学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高昂的学费再次让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
大哥把所有钱都花光了,还是不够。这时嫂子把陪嫁的最后一件值钱宝贝——金耳环,拿到镇上换了学费,就这样王传福顺利走进了大学。
在校期间,王传福不敢辜负家人对他的期望,他刻苦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并成功保送到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读研究生。
在这里他接触到了电池领域,并敏锐地预感到这种不起眼的小东西,未来将拥有巨大的市场。
研究生毕业后,他顺利留校工作,他始终记得嫂子的恩情,他知道自己需要补偿嫂子的还有很多。
于是他便将大部分钱寄回家,剩下的就省着用,很少乱花钱。
那时候他以为,自己会按部就班的生活一辈子,直到一次出差彻底改变了他的想法。
不满足现状的创业1993 年王传福接到调派,前往深圳投身电池项目。踏入深圳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他首次近距离领略到市场经济的蓬勃活力,每一个忙碌的身影、每一笔活跃的交易,都仿佛是时代跃动的脉搏。
看到这些他心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要不自己开家公司试试?
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放手一搏。
1995年王传福辞去了研究院的稳定工作,带着250万的借款,在深圳成立了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
创业初期条件极其艰苦,只有一间200平米的小厂房和几名工人。
王传福为了降低成本,亲自参与了电池外壳的制作和组装零件的拼装。
他白天在工厂辛勤工作,晚上常常熬夜加班,饿了就简单吃两个馒头对付一下。
家人得知王传福创业的艰辛后,嫂子又一次站了出来。
她从老家赶来深圳,毅然决然地加入了比亚迪的创业团队。
她与工人们一起站在流水线上组装电池,即使累得腰酸背痛也毫无怨言。
嫂子的到来,不仅为王传福分担了工作压力,更给予了他巨大的精神支持。
比亚迪凭借其低价格和超值性价比,迅速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但美好的时光并未持续太久,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来袭,导致众多企业接二连三地破产。
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王传福并没有慌乱,他带领团队积极应对,凭借着价格优势,反而接下了一大批国际订单,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镍镉电池供应商之一。
在事业如日中天时,王传福并未就此止步,反而毅然决然地迈向了一个新领域——汽车制造。
进军汽车行业对于一个电池厂商来说,是一个充满风险的挑战。毕竟汽车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雄厚的资金和技术积累。
但王传福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坚信凭借着比亚迪在电池领域的优势,一定能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成功。
比亚迪的诞生他先是收购了陕西秦川汽车公司,以此为跳板,开始探索新能源汽车市场。
2005年,比亚迪凭借在电池领域的专长,推出了全球首款量产的电动汽车——比亚迪F3DM。
这款车的问世,引起了市场的强烈反响,也标志着比亚迪从一个电池厂商成功转型为一家完整的汽车制造商。
3年后比亚迪率先推出了全球首款量产的插电混动车型,让它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里更上一层楼。
到2023年,比亚迪以超过300万辆的年销量,稳坐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头把交椅。
如今的王传福,早已身价千亿,成为了中国乃至全球知名的企业家。
而他却始终记着张菊秀嫂子的好,在他事业刚起步的时候,他就已经在深圳为兄嫂购买了两套相邻的房子,并在嫂子家门前种了一片花园。
节假日他总带着孩子去嫂子家吃饭,享受那份难得的家庭聚餐时光。
王传福不仅在经济上对兄嫂照顾得很好,还时常关心他们的生活。
他安排哥哥在比亚迪担任副总,让哥哥也能够在事业上有所成就。
同时他也对嫂子一家人的生活关怀备至,嫂子的家人生病,他会安排最好的医院进行治疗,确保他们得到最好的医疗保障。
对于侄子侄女,王传福也是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他出资送他们出国留学,为他们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
学成归来后,他又为他们在比亚迪安排了合适的工作,帮助他们在事业上有所发展。
王传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句话,而刘强东也像他一样,是个知恩图报的老总。
我赠乡亲万两金刘强东出身贫困渔民家庭,父母打渔为生。
1992 年,刘强东凭借优异成绩,以宿迁高考状元的身份,被中国人民大学成功录取。这本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喜事,然而喜悦很快被现实的忧虑所取代,学费、路费以及生活费等一系列费用,像一座座大山横亘在他面前。
村民们得知后纷纷解囊,你一元我一角,凑出 501 元,还攒了 76 个鸡蛋,盼他学成报国。
大学期间刘强东为减轻家庭负担,他边刻苦学习,边靠送外卖、修电脑、摆地摊等兼职维持生活。
毕业后他先在外企积累经验,之后就拿着 1.2 万元在中关村租下 4 平米小柜台创业。历经艰难,京东获天使投资,终成电商巨头。
而功成名就的刘强东,也始终铭记乡亲恩情。他多次携家人回乡,给村里 60 岁以上老人发万元红包,为村民发生活物资,给小学老师发 10 万元红包。
他还出资修道路、建学校、设教育基金助力贫困学子,还在家乡投资建设智慧城、物流园等项目,带动就业,让光明村脱贫奔小康。
刘强东用 30 年,将乡亲们的 501 元和 76 个鸡蛋,化作 20 亿的回馈。
这也告诉我们无论成就多高,都不应该忘根源。
信息来源:
澎湃新闻《市值万亿,王传福表哥一笔回报5万倍》
百度百科:王传福、刘强东
扬子晚报《老人1万、老师10万,都是现金!刘强东给老家送年货总价值已超3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