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含之:她揭发哥哥,兄妹十多年不说话,父亲离世前才冰释前嫌 - 今日头条
在章家的宽敞客厅中,时钟的滴答声回荡着,仿佛在倒数着某个重要时刻的到来。这个家族,一直以其和睦与团结为外界所称道,却在1950年的某个冬日,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悄然侵袭。章含之,这个名字在风暴来临之前,象征着活泼与独立,但随后却成为了家族纷争的中心。
那年,朝鲜半岛的战火蔓延,激发了章含之对于理想与信仰的追求,她决定参军,奔赴战场。然而,家族的反对让她的梦想破灭,加之受到周遭政治氛围的影响,她在一次冲动下揭发了哥哥章可的“不当言论”。这一行为,如同在冰冷的湖面投下一块巨石,激起了连串不可预测的涟漪。
章士钊与他的家庭:三位夫人的故事
章士钊的家庭生活如同一部多幕戏剧,每一位夫人的进入和退出,都为这个家庭增添了新的篇章。吴弱男与章士钊的婚姻起初充满了理想和热情。作为一位有着进步思想的女性,吴弱男在家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共同养育了三个孩子。然而,随着章士钊纳妾的事件,吴弱男决定离开,这一决定震惊了周围的人。她毅然决然地带着孩子前往欧洲,开始了新的生活,她的这一行为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显示了她非凡的个性和独立精神。
章士钊的生活随后出现了新的转折,他遇到了奚翠贞,一位上海滩的歌女。奚翠贞的美丽和才华吸引了章士钊,两人的关系迅速升温。尽管她与章士钊没有共同的孩子,奚翠贞的生活因收养章含之而变得更加充实。章含之的到来,给这个家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欢笑,她成为了家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进入章士钊生命的第三位女性是殷德珍,一位戏剧演员,她的加入为家庭带来了戏剧性的元素。殷德珍也选择了收养孩子这条路,她收养的章眉,成为了家庭中的又一位成员。殷德珍和章眉之间的关系,为这个大家庭增添了更多的情感纽带。
随着时间的推移,章士钊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在各自的轨道上继续前进。吴弱男在欧洲的生活让她的三个孩子接受了不同的文化教育。她在远离故国的土地上,坚持着自己的生活和教育理念,尽管远离了中国,但她依然关注着家国的变迁。
奚翠贞在家中扮演着维系家庭和谐的角色。她尽管没有自己的孩子,但对章含之的关爱如同亲生,她用自己的方式维护着这个家的温暖和安宁。章含之在奚翠贞的关怀下成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和理想。
殷德珍作为家中的最后一位成员加入,带来了她的戏剧生涯的影响。她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以及她对于艺术的热情,对家庭中的其他成员都产生了影响。她收养的章眉,在这样一个多元文化和思想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展现了不同的性格和才华。
从上海到北京:新的生活和职业
1949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章士钊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友人和一个爱国的民主人士,他获得了参加开国大典的荣誉,并接受了中共文史博物馆副馆长的职务。这标志着他的政治和社会生活有了新的起点。在新的国家氛围中,章士钊作出了重大的决定,将家庭从上海迁往北京,这个决定为他和他的家庭成员开启了北京的新生活和新的职业旅程。
北京的生活与上海截然不同,这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为章士钊提供了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在北京,他不仅担负起文史博物馆副馆长的重任,还积极参与到国家的文化和历史事务中。他的工作涉及到管理和保存国家的文化遗产,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责任的角色。作为文史博物馆的副馆长,章士钊参与了许多重要的文化项目和历史研究,为中国的文化保存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章士钊的长子章可,在这一时期从欧洲学成归国。在海外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为他带来了广阔的视野和深厚的艺术素养。归国后,他在北京私立京华美术学院担任院长,开始了他的艺术教育和管理工作。作为院长,章可负责学院的日常管理和教学方向的规划,他将自己在欧洲学到的艺术理念和教育方法引入到京华美术学院,力图改革和提升学院的教育质量。他在职期间,京华美术学院在艺术教育界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吸引了大批艺术爱好者和学生前来学习。
在新中国成立的初期,北京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正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章士钊家庭的迁移不仅是地理位置的改变,更是生活方式和社会角色的转变。在北京,章士钊与长子章可分别在文化和艺术领域发挥着各自的影响力,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见证了新中国初期的文化和艺术发展。
在北京的岁月里,章士钊和章可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他们的工作有时交集,有时独立,但都围绕着促进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发展。章士钊在文史博物馆的工作让他深入接触到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他不仅参与了文物的保护工作,还参与了许多文化研究项目,推动了中国文化历史的研究和传播。
家庭纠葛:章含之的抗争与误解
1950年对章士钊家来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章含之,作为家中的养女,与家庭的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那一年,朝鲜战争爆发,章含之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她想要参军前往朝鲜战场。这个决定在家中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和争执。
章含之的决定不仅出乎家人的意料,也与家庭中一贯的期望和安排相冲突。在那个时期,很多家庭都对参军视为一种荣誉,但对于章士钊这样的家庭来说,让一个女孩子去前线参战是难以接受的。章士钊家对章含之的未来有着自己的期望和规划,他们希望她能在一个相对安全和稳定的环境中成长和学习。
章含之的坚持和家庭的反对形成了尖锐的对立。她试图说服家人支持她的决定,而家人则努力让她理解现实情况和家庭的考虑。这种激烈的争执导致家庭关系紧张,家中的气氛也变得沉重。
随着时间的推移,章含之感到家庭的反对不仅仅是出于对她个人安全的担忧,她认为这反映了家庭对她理想和抱负的不理解和阻挠。这种感觉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即使面临着家庭的反对和社会的压力,她也想要追随自己的信念。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参军并前往朝鲜战场对很多年轻人来说是一种荣耀和对国家的贡献。章含之对这种荣誉感和使命感有着深刻的认同。她试图通过各种方式争取去前线的机会,包括与当地的招募官员交谈,试图通过正式途径加入军队。
然而,尽管她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最终还是遭到了拒绝。军方考虑到她的背景和家庭情况,认为她不适合前往战场。这一决定对章含之来说是极大的打击,她感到自己的梦想和理想被无情地否定了。
误会与重建:章可的困境与家庭的裂痕
在一次校内的政治学习会上,章含之受到朋友的影响,提到了章可在非公开场合对某些政治议题的看法。这些言论很快被传到了党组织耳中,引发了对章可政治立场的质疑和审查。
随后,学院内部开始对章可进行调查。在这个过程中,章可被要求暂时停职,以便进行更深入的审查。他被隔离审查,这个消息很快在学院乃至更广泛的社会中传开。章可的职位和声誉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学院的其他教职员工和学生对此议论纷纷,这件事也在章士钊家庭内部引发了巨大的波动。
章含之的行为,虽然是在特定政治氛围下的产物,但其后果严重影响了家庭关系,特别是与章可的关系。章可作为院长,本应是家族中的骄傲,他的突然被审查和停职,对家庭成员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家庭中原本就存在的紧张气氛因此而进一步加剧。
在这件事发生后,章可虽然最终没有被证实有任何严重的政治错误,但他的院长职位已经被撤销。尽管后来他被允许回家,但在学院和家庭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已经不复以往。章可和章含之之间的关系因此变得更加复杂和冷淡。在家中的聚会或餐桌上,两人之间几乎没有交流,这种沉默和疏离感渗透到了家庭的每一个角落。
家庭和解与缅怀:章士钊的去世与家庭的变化
1973年,章士钊因病去世,这个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家庭,为章家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多年来,由于政治环境和家庭内部的矛盾,章家的关系一直紧张。然而,章士钊的去世成为了一个转折点,使得家庭成员开始重新思考和评估彼此之间的关系。
章士钊生前,是家庭的支柱和精神领袖,他的去世给家庭成员带来了深深的悲痛。面对这样的变故,家庭中的每个人都被迫停下来,反思过去的冲突和误解。在这种情况下,章含之和章可之间的关系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过去的矛盾和冲突在父亲去世这一重大事件面前显得不那么重要,两人开始尝试放下之前的芥蒂,逐步恢复兄妹之间的联系。
章士钊的葬礼上,家族成员和亲朋好友齐聚一堂,悼念这位家族的长者和国家的贤达。在这样的场合,章可和章含之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和理解。他们共同参与安排葬礼事宜,协助处理家庭事务,这些共同的经历使他们之间的隔阂逐渐减少。
随着时间的推移,章士钊的去世不仅使章可和章含之之间的关系有所缓和,也影响了整个家庭的氛围。家庭成员开始更多地交流和沟通,共同回忆过去,讨论未来。这种变化虽然缓慢,却是稳步向前的。章可和章含之,在共同面对家族的悲伤和责任时,他们的行为和态度逐渐变得温和和理解。
章士钊的去世,虽然给家庭带来了不可弥补的损失,却也成为了家庭关系和解与重建的契机。在这之后,章家的成员们开始更加珍视彼此之间的联系和家庭的团结。章可对章含之的态度的变化,虽然缓慢,却是家庭和解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他们开始共同参与家庭聚会,一起讨论家庭中的大事小情,这些互动成为了修复他们关系的重要步骤。
“末代名媛”章含之[J].共产党员(下半月),2008(3):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