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6日 星期五 晴
年轻的时候特别喜欢呼朋唤友,一有假期就和朋友们聚会喝酒,然而这些年主动减少应酬,与人群保持“距离感”,这是因为有时候坐在一群人中间,却比独处时更加疲惫?觥筹交错中那些无聊的闲聊都在消耗能量,让人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
这并不是因为我们不够合群,而是因为我们在人群中,总是难免被不必要的情绪牵动,做别人的情绪垃圾桶。特别是过度共情其实是“内耗”的一种表现。
现在这个社会,越来越多人开始主动减少不必要的社交,远离人群,是许多人追求健康的新方式。的确,人群带来的内耗,正在摧垮人的身体和心灵。
人是一种极具情感共鸣的生物,很容易受到身边人情绪的影响,特别是听到朋友的抱怨和亲人的争吵,总会让我们的心绪起波澜,影响我们的心情。
以前单位里有位领导,真的是“社交达人”,每天组织活动、参与饭局,朋友非常多,他的记忆力特别好,他能详细列举他和自己历任领导的交往,这些都是他炫耀的资本。长期下来,他总感觉身体疲惫不堪。后来检查发现,已经是肝硬化了。他每天吃吃喝喝应酬太累,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这些人总以为社交是生活的重要部分,可逐渐发现,某些关系并不滋养心灵,反而像是一片沼泽地,让人越陷越深,越来越不能自拔。这种状态不仅对心理是种折磨,对身体同样是一种巨大负担。因为每一次情绪上的起伏,都会牵连到你的生理系统,引发头痛、疲惫甚至免疫力下降等各种躯体疾病。
学会“独处”,其实是最好的一种养生方式,人这一生,不是为别人活着的,也不为迎合什么趋势,而是为了自己活得开心,要学会和自己相处,学会享受孤独。以前别人约我出去吃饭总不好意思拒绝,而今我拒绝了许多无聊的饭局,得到了心灵的解脱,过得特别随性、舒适,人只要无欲无求,就可以得到解脱,和自己愉快地相处。
一个退休的领导,中年时事业有成,他原本以为这会让生活迎来真正的快乐。但当他每天被应酬围绕时,他才意识到,他失去了和自己对话的机会。后来他尝试拒绝掉那些太过频繁的聚会,每天散步、看书,渐渐地,他发现自己睡得更香、情绪也更平和。独处不是躲避人群,而是回归内心的秩序。当我们学会了放下喧嚣,拥抱“清净”的生活,这会给我们会带来无穷的乐趣。
适当远离,不要过度与他人接触,远离那些“有毒”的关系,这能让你变得更加充实。有很多人只想着榨干你的能量,从未想过如何帮助和慰藉你的心灵,从来不会站在你的角度思考问题。在你聊生活压力大时,他们只会回应一句“别人比你更惨”;有些事情明明可以做时间上的调整,可以他们却总不按你的意愿来,让你陷入无形的消耗;或者,明着关心你,实则背后拼命挑刺。
面对这样的关系,最聪明的做法是远离。人生本来也不长,何必要委屈自己去取悦那些根本不关心你的人呢?远离这些“毒物”,接近喜欢你、愿意和你交心、帮助你的人,何乐而不为呢?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保护,更是一种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
真正会生活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关系多不如精,高质量的社交远远胜过那些表面热闹。以前我的朋友遍布五湖四海,而现在我的知己就那么几个,而这几个就是真正让我感到轻松自在的人,在我脆弱时,能够真心陪伴我的人。
知己让我精神变得充盈,这样的关系不需要刻意维系。越是亲密的朋友,往往是平时不会频繁聚会,但关键时刻一句话就能懂你的那种。知天命之年,我们发现珍贵的友谊不是频繁的聚会,而是这种淡如水却深如海的情谊。一年虽然见不了几面,但彼此几乎每天网上都有联系,寥寥数语都明了彼此心意。
这些年,当我开始主动减少“无用的社交”,我发现,生活质量陡然上升。每天按时回家,即使偶尔有应酬,不超过21点之前就回家。写写日记,给具体的目标做做计划,这些看似小事一桩,却能让我找到一种久违的满足感。记住,这个世界最美好的东西,不是取悦他人,而是拥有一颗平静且充盈的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3f756e3d160bbbc6441a4b66e7352a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