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刘秀、刘备、刘裕,这四位帝王确实是太励志了,尤其是刘备和刘邦。刘备和孙权结盟后就万分不防孙权了,关羽攻襄阳樊城时被孙权背后桶刀子,结果把荆州失了,更把武圣失了!所以如果提防一些的话,在攻打下益州后,整顿军马搁下曹操,这时刘备的势力应该居于三方之首,不让关羽打襄阳而是直接向孙权下手,那形势该如何?因此,诸葛亮的!《隆中对》是不是值得商榷,因为人性是自私的,孙权也不例外!所以主人始终都要比军师高明,不能被军师牵着走!如果一个人表面老实不是真老实,只有、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才是老实人。刘备是打酱油的纯粹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历史上的刘备可不是一般的人,反过来像关羽,赵云,诸葛亮成神一样人物图也是《三国演义》的功劳。荆州四战之地,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短视的孙权无争霸天下的雄心,刘备不让出荆州地盘,就时刻面临魏吴两家的夹攻,在关羽发动襄阳之战前,刘备已经丢了荆州三郡,为关羽的败亡埋下了伏笔,刘备应该采用庞统的策略,尽迁荆州军民入蜀,集中有生力量,让孙权分担压力,抢占凉州交州地盘,赢得战略主动权。刘备夷陵之战非蜀国兵不强马不壮、实力不如东吴。陆逊抗击刘备也不是靠实力硬碰硬,而是战略应对得当、据险死守、等待时机。刘备兵败夷陵是因为其对手下将士宽仁,不忍将士遭受炙热酷暑,驻军于森林中而犯下兵家大忌,败于陆逊的火攻。若要吸取刘备兵败的教训,那就是在战争时必须纪律严明,军队必须忍受严酷的战场环境,不能追求短时的舒适安逸,否则遭受战败将士性命不保,代价比忍受严酷环境要惨重得多。
本来大好局面,可惜江东鼠辈,让张辽打怕了,合肥空虚也不敢从东线北上,刘备一样,本来拿下汉中,俯视中原,只要刘备带兵在汉中,曹操就不敢派兵支援襄樊,这也是关羽在中路敢围着襄阳,去北上打樊城的原因,结果刘备脑子一抽回成都了,刘备刚走,曹操立马派徐晃他们支援襄樊,然后把合肥的部队也调走了,集北方兵力在中路与关羽决战,西面空虚,刘备走了,东面空虚,孙权和底下的人让张辽打怕了不敢上,最后前后夹击关羽,直接溃败,老二和老三想把老大拉下马,就得合力攻之,老二和老三斗起来了,那最后只能灭亡,可惜江东鼠辈也没人能算清楚这笔账
东吴最厉害是暗箭伤人,背后捅刀,背信弃义,东吴鼠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