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系锌电池(AZBs)因其高安全性、低成本、环境友好性受到广泛关注,但其商业化进程受到锌电极低可逆性和弱循环寿命的限制,主要原因在于析氢反应(HER)和不均匀的Zn沉积。HER由Zn²⁺溶剂化壳层中水的还原引起,会生成氢气,加速Zn表面副反应;Zn沉积的非均匀性则易导致枝晶生长,进而损坏电极界面。
成果简介基于此,马里兰大学王春生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 Et(30) 极性参数 的水系锌电池电解液优化策略,实现了高可逆性Zn电极的构建,并显著提升了电池的循环稳定性。该研究以 “Electrolyte design for aqueous Zn batteries” 为题,发表在《Joule》期刊上。研究团队通过 Et(30) 极性参数精准筛选溶剂,优化Zn²⁺溶剂化结构,有效抑制析氢反应(HER)和Zn枝晶生长,显著提高Zn电极的可逆性。
1、首次引入Et(30)极性尺度作为溶剂选择新标准,优化Zn²⁺溶剂化结构,实现高效 HER 抑制,提高Zn的沉积均匀性,进而提升电池稳定性。
2、通过引入F-添加剂促进ZnF₂保护层的形成,减少 Zn 电极与水的直接接触,降低枝晶生长和析氢副反应,实现5500小时超长循环寿命和99.8%的库仑效率。
3、采用优化电解液的Zn||PANI全电池展现出高达130 mAh/g的比容量,并实现长循环稳定性(1000次循环),为水系Zn电池在储能与可穿戴设备等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文导读图1 用于共溶剂电解液设计的 Et(30) 性能参数
图2含0.5 m氟基添加剂电解液的性能评价
图3 F基SEI的形成
图4 基于本研究中电解液的Zn||PANI电池性能
总结展望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 Et(30) 极性参数 的电解液优化策略,旨在提升 水系锌电池(AZB) 的性能,特别是解决锌电极的低可逆性和短循环寿命问题。研究显示,Et(30) 极性尺度 与 Zn 电极的 库仑效率(CE) 之间存在 火山形关系,即最佳 Et(30) 范围(约 45)能有效提高 Zn²⁺ 溶剂化结构的稳定性,减少析氢反应(HER)和 Zn 枝晶生长,进而提升电池的可逆性和循环稳定性。同时,研究引入了 F-基添加剂,促进了 ZnF₂ 固态电解质界面层(SEI) 的形成,进一步抑制了 HER 和枝晶生长。使用优化电解液的 Zn||PANI 全电池 展示了 高比容量(130 mAh/g) 和 长循环寿命(1000 次以上),并且在不同电流密度下表现出优异的速率能力。此外,电池在低温(0°C)和高温(60°C)下也展现出良好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研究提供了新的电解液设计策略,为 水系锌电池的高性能应用,特别是在储能系统和可穿戴设备等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文献信息Electrolyte design for aqueous Zn batteries. Joule, https://doi.org/10.1016/j.joule.2025.101844.